当前位置:首页 » 净空老法师 - 第20页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6)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3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6)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说到:【积德累功。】里面引用《了凡四训》,我们说到随缘济众的「救人危急」,今天接着底下一条是「兴建大利」。凡是有益于社会,有利益于众生,这都是真实的利益。而什么叫做大利?与前面救人危急有密切关系;换句话说,能够救济众生的危急是大利,能够防范种种灾害,那是大利。帮助众生,一定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如何才真正懂得防患?这要智慧,要丰富的学识。于是我们就能想到,教育才是最大的利益。从它的成果上来看,在中国古代,孔老夫子以平民的身份来办教育,虽然自己一生在物质生活上,过的是相当清贫的生活,他做的是真正的好事。不但影响当代,影响历史,一直到今天它的影响力还存在,不但没有消失,看样子逐渐逐渐还会扩大。诸位想想,什么样的利益,能够影响到千年万世?再也看不到了,只有教育才能产生这样深远的影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5)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47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5)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积德累功。】末后的这一段,《了凡四训》里面说到「随缘济众」,这一句话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服务的事太多太多了,所以他说「其类至繁」。如果没有离开「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上讲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离开,热诚为众生服务,这是世间的圣贤。如果将四相断了,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是佛菩萨、出世间的大圣,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世出世间圣人,区别就在此地。可是为众生服务,他这里提出了十个项目,也就是十个纲领,概括了一切服务的事项。第一个是「与人为善」,起心动念,懂得以善心待人,以善心来处世。世出世间圣人,都是守住这个原则,纵然对待恶人也是用善心、善言、善行,对待仇敌还是善心、善言、善行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4)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0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4)

各位同学,大家好!刚才我们在画面上,看到悟永师到达拉斯去了。希望每一个地方都很认真努力的念佛,这是比什么都重要。昨天我们讲到对于善恶、祸福、利害的认知,这说了好几次。其实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决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楚,尤其是对现代的一些众生,要说得不清楚、不透彻,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古时候,佛菩萨、古圣先贤讲经说法容易,言语都含蓄,点到为止,听的人豁然大悟。现代众生聪明好象是超过古人,智慧远远不如,其中的道理我们都要明了。底下说「行善积德有难有易」,这个本子里面举出的例子,这是《了凡四训》里面的一些话。什么叫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这是儒家教育。儒家所做的功夫,跟佛家讲的修行,是一个意思。修行,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作法、说法,把它修正过来叫修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3)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07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3)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再谈谈,了凡先生所说的「善有半满」。满是圆满,凡是不能圆满的,达不到圆满的标准,就叫做半。他举《易经》上两句话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修行人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总而言之,不积就不能满,就达不到圆满,所以教我们要「积德累功」。德行必须是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存一个利益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心,必须把自利舍弃。一般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没有读过圣贤书,许多读圣贤书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但是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私欲没能放下来。由此可知,自私自利,种种爱欲,不但是修行的大障碍,世间福报也被它障碍住了。众生为什么会堕三途?这里面的因素,我们不难理解。佛经上对于三途地狱,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读了、听了,依旧不能够提起警觉,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2)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4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2)

诸位同学,大家好!在【积德累功。】这一句,《汇编》里面,引用《了凡四训》所讲的「积善之方」。一个修行人,修行人就是立志要做一个好人,把不好的行为修正过来。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对于善恶要有能力辨别清楚。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接着下面讲,还有是、还有非,还有偏正,还有半满,你要认识不清楚,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种事常常有,很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一生希求的是断恶修善,而实际上所做的是断善修恶,恰恰相反。这是佛在经论里,我们常常看到,世尊很感慨的说「可怜悯者」,这些人真正可怜,连个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李老师过去说得更令人深省,不但是邪正是非你没有能力,利害摆在眼前,你都不认识。所以造业,受极苦的报应。宇宙人生、天地之间的事,不但佛法说得清楚、说得透彻;世间善人,世间的圣贤

02月08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1)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74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1)

各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善有真假」,我们介绍过了。第二个「善有端曲」,端是端正,曲是委曲。什么叫做端正?实在说,一个觉悟的人、明白人,他的善恶标准,跟我们世间人不一样。而实在讲,善恶标准差别很多,从佛法里面来说,「四教」差别就不相同。在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级;换句话说,就有五十一种不同的标准。世出世间圣人,给我们讲的多半是讲原理原则,这些话里面意思很深很广,要细心的去体会,要在生活里面去实践,从实践当中你会有更深的观察。然后才晓得,古圣先贤典籍之中,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才能够体会佛所讲的一切法博大精深。说到端曲,这里面说了几个原则,非常重要。你的心正,你的行就正;心不正,做出那个样子,怎么做也不正,也是弯曲的,所以根源在心地。了凡先生给我们提了三个原则,第一个「纯是济世

02月07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0)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15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30)

各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积德累功。】在《汇编》解释里面,引用了《了凡四训》里面「积善」的一段话。这一大段,过去虽然讲过很多遍,还是要常常讲。为什么?虽然讲过,我们没有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要多想一想,要把做不到的原因找出来,把做不到的原因消除掉,我们才有救。否则的话,眼看着我们前途一片黑暗,就要走向三途,要走向地狱。这一些都是事实,而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了,我们没有走菩提道,我们是走三恶道,所以这一番开示就非常重要了。节录的文很长,我们只采取辨别善恶的几条,跟大家再一次的来研究。《了凡四训》里面讲,「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端就是端正的行为,曲就是不端正的行为;「有阴有阳」,阳是你行善大家都知道,受社会大众的赞叹,阴是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对你的报答非常丰厚;「有是有非,有

02月07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9)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38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9)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积德累功。】这一句,《汇编》批注第一段里面,有几句话很重要。人都喜欢做好事,也都期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而往往都是自己因循苟且,不能够奋发而堕落了。所以此地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订一个期限,必须在这个期限之内完成,这样子才有进步。譬如读书,我这一部书要用多少时间把它读完,这样才能收到效果。如果是无限长的时间,人心就涣散了,精神意志就不能集中,所以许许多多人失败是这个原因。所以学,它有学期,有期限的。我们上学念书也是如此,你念大学四年的期限,你要把它念完,这才能毕业。世出世间一切事,都要立一个期限,如期完成。『积德累功』也是如此,一天能做一件善事,三年就可以完成一千桩善事,这所谓是「日行一善」。如果能够精进努力,希望每天多做一些善事,

02月07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8)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19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8)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修学的根本,就是如何真正做到诚敬之心,对于是非、邪正、善恶,要有很清楚的辨别。这桩事情本来就不容易,古时候有很好的教育,虽然古代学校并不普及,但是作父母的都会教导儿女,责任感跟现代人不一样,古人一般都非常重视;社会的风气淳厚,普遍的存在着伦理道德的概念。而中国古时候圣贤人的教导,我们在《五种遗规》里面可以看到,现在送给诸位的《礼记菁华录》,这里面也能够看到。可是民国以来,古时候教学的理念被否定,普遍的接受西方人的观念,西方人是个功利主义,对于伦理道德他们认识不清楚,中国受这个影响很大。于是这一代的年轻人,从小没有人教,没有人讲,社会也不注重、也不提倡。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这是在里面,五欲六尘在外面诱惑,怎么能不动心?怎么能不起念头?这个环境当中,真正不起心、不动念

02月07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7)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04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27)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修积存诚,经文里面两句话:【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这两句话,实在讲是做人学佛的根本。世出世间的圣贤教导一切众生,第一重要就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善恶。佛法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我们在讲经当中也常常提起,第一个阶段是教人「断恶修善」,第二个阶段是教人「破迷开悟」,第三个阶段是「转凡成圣」。它的根本在现前我们第一个阶段,如果我们对于善恶都不能认识,恶怎么能断?善怎么能修?所以有能力辨别清楚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就是佛家讲的开悟,真正的开悟了。可是这两个字,实实在在不容易搞清楚,我们要不在这上下功夫,佛法修学第一个目标,我们就很难达到。第一个目标达到,才决定不堕三恶道。这两个字如何辨别?这本书里头就是一个标准,是一个很好的标准,从原理原则上来说,它把善恶这两方面说尽了。但是我们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