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晚清第一重臣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但是30岁之前的曾国藩,也是一介庸人,甚至比大多数人更加平庸。在30岁之前,曾国藩有三大致命缺点: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二是为人傲慢,修养不佳。三是言不由衷,言辞虚伪。如此一个庸人,又如何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呢?两个字:自律。具体说来,曾国藩却是从几件平常事做起第一件事:写日记沈从文说过一句话:“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曾国藩30岁时,开始了克服自身弱点的征途,他从“写日记”开始。曾国藩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一件大事儿,风雨无阻,即便带军打仗,也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写。坚持,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保证“坚持”不变,曾国藩在“自律”之外又加上了“他律”。他特意将自己的日记分享给别人看,以此督促自己写日记。出差打仗
智者常乐,哲人无忧。对生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对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是好是坏,是对是错,皆是选择而已。快乐是一个无标准化定义的概念,而幸福更是一个多元的方程,最终你自己得设法寻求自己唯一的解。没有什么选择是可以两全的,否则,你永远做不出什么决定。无论你是遵循了自己的心,还是顺从了客观的需要而最终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不要抱怨。一个人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桃花源因你而存在,彼岸花为你而盛开。经常听到有人说:人活着好累,生活好辛苦。留意一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是处在一种疲于奔命的生存状态。有时我在想:人可不可以活得不那么累呢——实际上人生也可以象赏花:当我们在原野里寻觅喜欢的野花,自然时有收获;在花园赏花,会应接不暇,所以要学会在取
1修心:“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把自己的心修炼成一块海绵,将世界装进心里,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苦难,时刻保持乐观,当世界暗下来,乐观的心就是照亮前路的灯。2惜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光阴似水,一去不返。“朱颜辞镜花辞树”,世间好物大都逃不过岁月的摧残。时光流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以旁观者的身份虚耗年华。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3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楚人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人生好比建房屋,诚信就是打地基,地基打得牢,房屋才能建的好。诚信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既要信任他人,也要担得起别人的信任。4自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美玉尚有瑕,人亦存不足。人活世间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书。”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管理好情绪,才能做生活的主人。1喜时不诺狂喜之时,不要轻言承诺,给自己留点余地。一时高兴,不管不顾地在人前夸下海口。应承了做不到的事,过后免不了要左右为难。《礼记》有言:“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嘴上答应别人的要求,实际行动却无法兑现。不如开始就不要答应,这样反而招人的怨恨。古人云:“有求而不许,始虽拂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始虽不拂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别人有求于你,不答应只是拂了别人的情面;答应好的事情没能办到,损害的是自己的诚信。古时候有个美人,名叫褒姒。褒姒一笑顾盼生辉,因而被献给国君周幽王。周幽王得到这位绝世美人,内心狂喜不已。
01相声演员于谦的“抽烟、喝酒、烫头”是人尽皆知的,但知道这位爷是京城一流大玩家的却不多。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文玩字画应有尽有。因为喜欢动物,他便在京郊圈了60亩的动物园,圈养了大大小小上千只动物。看中了英国进口矮马,一拉就是17匹回家,目前在养矮马的领域,谦爷也算是专家级别了。李咏曾在一次访谈中问过于谦这么一个问题:你觉得人这一生,玩儿一辈子重要,还是拼一辈子重要?于谦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玩儿一辈子重要,玩儿是一种心态,玩好了就是拼,你的事业如果想干好,就要下功夫,如果你有一种玩儿的心态的话,你下的功夫就不觉得苦,否则,你下的功夫是永远吃不尽的苦,到最后你还得不到,因为你并不喜欢它。"也许你会说,这是有钱人的操作,我们劳苦大众只配苦哈哈地活着。其实,无论有钱没钱,有的玩没的玩,
我曾经以作者的身份讨论过福贵的人生。一些意大利的中学生向我提出了一个十分有益的问题:“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的分界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这样的:“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别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身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福贵虽然历经苦难,但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福贵的讲述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他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出于上述理由,我在其他的时候也重复了这样的观点。我说,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
高情商的人,是讨人喜欢的,在人际交往方面,通常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人生往往也能得以变得更好。为此,不少人将「成为高情商的人」立为目标,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但有一部分人却因此走上了歧途。怎么会走上歧途呢?原因就是对「情商」的理解不够透彻,过于解读了。很多人认为高情商就是处事圆滑,八面玲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我认为并非如此,左右逢源是最终的结果,而不是手段。在我看来,一个人只要在与人沟通,待人接物时做到下面这三点,其实就已经是情商很高的了。而这三点,做起来并那么难,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可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01、不以爱的名义作恶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就一定非得逆耳吗?未必,很多时候,忠言大可是顺耳的,悦耳的,舒服的。战国时期,齐景公的一匹爱马死了
01 人生有三个要想到阴沟能翻船鸡毛能上天骨肉能相残感悟:人生在世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不要太苛求,不要太在意,任它风云变幻,我自悠闲自在。 02 人生买不到的三种药后悔药(有钱难买后悔药)长生药(长生不老是虚说)心病药(有钱何处买心药)感悟:你每后悔多一秒,生命就被浪费多一秒。看开一些吧,生活的美其实无处不在。 03 人生三个“一”吃一堑长一智经一事长一能交一友结一缘感悟:人生道路上,走过的每一条路、经历的每一件事、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教会我们一些生活的道理,现实而深刻。 04 人生不做三无人无知,孤陋寡闻无知识无惧,糊涂胆大无畏惧无耻,寡廉鲜耻无羞耻感悟:读书是一生的修行,不止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 05 人生发展的三个条件道德,立身之本才智,处事之能机遇,拓展之机感悟:道德与才
人生到底是什么?道家说:人生如茶。头道水浑浊,就像人少年时期的茫然,摒弃泡沫,才能还以生活清澈;二道茶苦涩,犹如人壮年时期的艰难打拼,万丈高楼平地起;三道茶水最精华, 人到中年,积累了半生,正是硕果满满的时期;四道茶清淡韵暇,步入老年,经历了种种浮华,看透人世百态,有留恋,有不舍,但终究学会了放下。漫长一生,都浓缩于一杯茶中。 01 、人生如茶,不过一拿一放喝茶不过两种姿势,拿起和放下。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魄力。人生在世,有些苦躲不掉,有些难逃不了,面对该扛的责任,勇敢承担是一种勇气。逆天改命的机会也不会常有,遇到了就要努力抓住。如果一遇到苦就想躲,一遇到难就想逃,摆在眼前的机会不懂珍惜,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一位青年背着一个很重的包袱来找智者,他问智者:“我是那样孤独、痛苦和无助,长期的跋涉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憧憬的以为,生活可以过成琴棋书画诗酒花,到后来才发现,终是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最是烟火味,抚慰凡人心。生活不容易,却是多滋味,越是简单过,越是得快乐。我们在欣赏百花齐放的时候,也要学会欣赏枯枝夕阳的美好。就如我们经历过青春后,欣然接受它的散场一样。如果你不想陷入无边的孤寂,又不想走入喧闹的人群,那就只能安静的来了又走。从简单开始,向美好出发,忠于自己的内心,不负自己所想。内心不荒芜,灵魂不孤单,精神世界便依旧充实丰盈。可以静处清欢,也可闹处自守,无所谓欢聚,便也不存在悲离。你若简单,一切都简单;你若清净,万事不成扰。人这一生,总会有那么些日子,往前一步是迷途,退后一步是深渊,仿佛眼前雾霭重重,失去了方向的指引。最是迷茫不可乱,静下心来,让智慧回归,让初心重现,直到心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