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文:铃木大拙一个禅僧自认为修为不错,但就是经常被烦恼困住,以至于无法正常修学下去。他的师父说:“你看人们爬山,都是怎么轻便怎么来,不怕走得慢,才能真正走得远。”很可惜,我们一直都看不起行动慢的人,固执地认为他们要么是懒汉,要么就是傻子,其实,或许他们才是真正能够走得长远的人。一切对立面都是可以消除、融解的。比如快与慢,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不停地忙碌就必然能够有所获得,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慢下来、放松下来,说不定才能得到更多。毕竟,人只有学会如何放松,才能懂得如何加速。培养安详、随和、自然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并不是某个特别的人赋予你的,这是你自己在有过人生经历之后应当沉淀下的一种内在。有了这样的心态,你遇事时才不会张皇失措或者怒气横生。多看自己,向内看自己的念头和习气。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观
杭州灵隐寺内,挂着这样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
你知道吗?呆在家吃饭、睡觉、带娃娃的养老观念已经开始老化了,而作为这个时代的新老人,需要最新的养老观!新的养老观告诉你:当个乐在享受暮年的新老人,秋天就有如再度染上春天的色彩。而新的养老观并不难实现,只要你身体强健、有点小钱、有点空闲、有些朋友,并且有自己专属的空间就可以了。 01 、最新的养老观:要有16个“老伴”1、你知道什么是老伴吗?这里的老伴不是指婚姻关系里的配偶,而是泛指老来一起做伴的亲朋好友。2、你有几个老伴?假设你的答案是只有1个,显示你的生活十分退缩封闭。如果有10个,不错,相当充实;20个,恭喜你,这会保证你的生活多姿多彩!3、你离不开老伴吗?老伴不是只有另外一半,如果把全部的指望都放在配偶身上,期待对方陪伴度过晚年生活,这是在把生命窄化,而且对彼此的压力都太沉重。万一有一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心不平,气不顺的事。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我们费心费力一争高下。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权衡利弊,知道哪些事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哪些事根本不值得。人生如一场修行,有些事真的不必太在意。就如一句话所说:不争不抢不代表我不如你,不说不笑不代表我不知道。聪明人都懂得不争这四样:01、不争面子人生在世,有“三碗面”必不可少:人面、情面、场面。我们常常为了面子上好看,难免委曲求全,甚至打肿脸充胖子。记得,有一个小品《有事你说话》里,说尽了面子的虚情,让自己和家人受尽苦楚。朋友买不到过年回家的车票,他一夜不睡,搬着被褥替人家排队买票。同事找他借钱,他不顾实际困难,自己东借西借,也要给人凑齐了钱。越是要面子上好看的人,越是因为缺乏里子。《争面子不如靠里子》的书中,有一段话非常好:“人不一定有里子
很多人在平时的时候经常会有跑步的习惯,跑步的同时能够给身体提高抵抗力,又能够促进免疫力,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每次的跑步时间最好要注意好,时间可以不要太长,不要太过于疲倦。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每天跑步一小时的人,每天跑步5分钟同样能够有效延长寿命。研究人员发现,不管跑步者跑的有多远、多快或者多经常去跑步,他们都会比其他人死亡的几率要小很多,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项研究是由爱荷华州立大学运动机能系的助理教授李敦哲博士及其同事发起的。李博士和他的团队从整体上分析跑步和死亡的关系,尤其是从心血管疾病方面。研究人员对55137名18~100岁的成年人通过与跑步习惯有关的问题进行15年的研究。在这15年的研究过程,3413位参与者死亡。在这些人中,121
人生中的大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但是,唯有思考这些问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准则。人生中有些事情很小,但可能给我们造成很大的烦恼,因为离得太近。人生中有些经历很重大,但我们当时并不觉得,也因为离得太近。距离太近时,小事也会显得很大,使得大事反而显不出大了。隔开一定距离,事物的大小就显出来了。我们走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的事情是无数的,其中多数非自己所能选择,它们组成了我们每一阶段的生活,左右着我们每一时刻的心情。我们很容易把正在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看得十分重要。然而,事过境迁,当我们回头看走过的路时便会发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它们奠定了我们的人生之路的基本走向,而其余的事情不过是路边的一些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小景物罢了。人生中一切美好的时刻,我们都无法留住。人人都生活在流变
曹雪芹在《红楼梦》写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一如流沙逝于掌心。伟大的友谊,和伟大的爱情一样,可遇而不可求。人生一世,若能遇到一位知己,便是莫大的福气。01、知己,贵在知心。曾看过亦舒的一句话:城市中人,看似光鲜,其实个个暗藏漏洞。高朋满座,客似云来,然而真正能倾心交谈的,却未必有三两个。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中,赵辛楣和方渐鸿两人,都有颇为世故的一面。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却是故事中难得的温情亮色,让人感触甚深。赵辛楣在事业上春风得意,而方渐鸿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小职员。赵辛楣结婚时,宴请了一众宾朋,却连张喜帖都没寄给方渐鸿。旁人忍不住说道,“不是我离间,我看你这位好朋友并不放你在心上。”但方渐鸿对妻子说,“他结婚不
在职场上,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一个人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工作能力出色的人,往往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不管是收入还是职位。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工作能力出色,业务能力出类拔萃的人,但却依然混的不太好。这在职场上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着实让人可惜,但可惜之余,我们其实更应该有所思考:有些人的工作能力明明很优秀,按理说应该是很受器重的才是,可为什么却混的不好呢?这便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一个问题。01、能力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能力出色,但却混的不好,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能力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具体有哪些其他因素呢?总结起来看,主要有三个。1. 人品是否过硬。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种说法:人品是一个人最好的通行证。之所
大教育家张伯苓常讲:“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意思是人越倒霉,越要面净发理,衣整鞋洁,让人一看就有清新、明爽、舒服的感觉。这样霉运很快就可以过去,人生也会迎来转机。所以他为南开中学的题词:“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洁;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还为此专门编了一个顺口溜:“勤梳头勤洗脸,就是倒霉也不显。”生活难免有坎坷,一个人如果一遇上倒霉事就自惭形秽,垂头丧气,那就不能怪别人以貌取人,看不起你。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越是倒霉的时候,越要活得体面。01被人们称作“中国最后一个贵族”的名媛郑念。父亲曾是北洋政府高官,丈夫是外交顾问。家里有仆人和厨师,陈设是明清古董,她的生活精致而优越。1966年,在郑念51岁时,她被关进了监狱。莫须有的罪名没有摧毁她
武汉疫情,其实正在考验着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从在疫情中的表现,可以看到有的人乱了阵脚,有的人不知所措,也有人遭遇危机。我总结出下面这7种人,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成为被淘汰的人。01、免疫力差的人这次疫情有“欺软怕硬”的特点,从目前危险的人群来分析,基本都是中老年和体质差的人群。他们本身免疫力就偏差,所以经不起病毒的折腾。而部分年轻力壮和身体健康的人,即便算感染了,也症状轻微,甚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所以发现: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之前我们是害怕赚不到钱而恐慌,而现在我们是担心失去生命而恐慌。在生死面前,其他的都是小事。活下去,成了最朴实却也是最现实的愿望。这次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的免疫力。它以迅猛之势来袭,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一次全面自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