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在五体书法中,篆书居首位,以其“婉而通”的“龙德之美”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如许多碑额以小篆题写更为典雅、庄重。所谓“迹简意繁”,小篆的特点从宏观方面来看,具有相当的文化意义。01/“取其法象”的自然形体贯通“三才”小篆是文字之源、书法之祖,是先人通过“仰观俯察”而得,所谓对天文、人文、地文的体察方能悟得自然宇宙之规律。阴阳变化,万物之理,在篆书之空间分布上就体现得相当充分,对称、平衡、等距、重心等,无不体现出小篆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态。象形、会意、指事等造字法,既有对于山川河岳的形态模拟,也有对于人心种种形态的模拟,着力表达出一种外在物象与人心意念相交融的“法象”。02/“婉转精妙”的意象结构垂范典雅有法秦代小篆奠定了统一的书写规格,在纷乱之中找到了整合的契机。规范点画偏旁,包括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喜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有着50岁的党龄、22年的军龄并与共和国同岁的书画家吕奉文先生,怀着爱党、爱国、爱军的浓厚家国情怀,精心创作了100幅书法作品,以此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向伟大的祖国致敬!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本次书法展,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以党史为脉络、以建军百年为奋斗目标,集中展示了吕奉文先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优良传统,聚焦建党百年荣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入党誓词到伟人诗词、从主席金句到革命口号、从党史摘录到学习心得、从岁月峥嵘到当下发展,全方位多角度礼赞建党百年的辉煌成就。这些作品包括扇面、团扇、斗方、条幅、横幅、中堂和楹联等章法样式,涵盖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等字体,形式
摹印,秦书八体之一,是用于玺印的文字。字体就是小篆稍加变化。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自尔 秦 书有八体……四曰虫书,五曰摹印。”摹印有六长:粗卤中求秀丽为一长;小品中求力量为二长;填白中求行款为三长;柔弱中求气魄为四长;古怪中求道理为五长;苍劲中求润泽为六长。明清时期迎来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清吴先声在《敦好堂论印》中提到:“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学汉印者须得其精意所在,取其神,不必肖其貌,如周防之写真,子昂之临帖,斯为善学古人者矣。”说明从事篆刻必需学习汉印,遗其貌取其神,也是元赵孟頫倡导印宗秦汉思想的延续。这种思想对这一时期的摹印篆的发展影响颇深,白文印所用篆文多仿秦汉摹印篆风貌,体现出苍茫浑穆,大气朴茂的特色。明官印摹印篆沿用九叠篆,线条粗细均等,笔画多横平
写字有下苦功夫一派,所谓“闭户数年,埋笔成冢”,如邓石如、包世臣等到人。但不可忽视看帖功夫,多看多想,然后有得。如一味以为只要多写便可写好,则八字先生天天写干支,道士常年作阴骘文,可写成书家么?要之,苦功固不可废,而尤须多看多想,多看古碑帖,得其神理。古人所谓“心摹手追”,须心摹有得然后手追有成。初学写字下笔要重,以后则要越写越轻,若不费力。如初学即轻,则会越来越轻,越写越浮了。写字最初要求重、雄强,不要去追求清、隽永。中国画应该从整体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书法关过不了,画法关也过不了。金石、书法、诗文,画画的人都必须熟悉。书法是艺术,因此与绘画一样,有真感情就美,矫揉造作则丑。书法柔媚者,世以为美,其实极丑。大凡人无独立之人格,其艺术则柔媚,既无独立人格,何来美?写字要真下
一、要基本功扎实,要临池磨练。持之以恒。不要追求捷径,书法艺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一份辛劳一份收获。二、要会琢磨,会辨别得出古代哪些书法是真正的好作品。哪些是不适合自己去练习的。不要人为听从别人去认定某个书家的字的好坏,优选过去一直沿袭下来的那种以“人”来认定书家的书法好坏的恶习,一定要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去研究,去认定。三、要从字帖中体会出字体和书法章法的含义,字义,以及整体的布局。就像古代人说得那样:“字如其人”。一定要琢磨出什么样的字体适合自己去练习。适合自己去终身享用的书法艺术。(内向的人就学写内向的字,外向的人就学写大气的字)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四、不要一窝蜂的去追究潮流,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脾性去选择自己适合的书体,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书法字体来。就像小孩子学
学颜,两位先贤的观点对我影响颇深,一为梁启超,一为沙孟海。梁启超说:“欲学颜书者,但取秦权量诸刻及汉碑中之《衡方》《鲁峻》《张迁》《赵圉》,令先熟临之,则下笔不期而自肖。而不然者,日盘旋《多宝》《家庙》肘下,终无是处也。”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中关于颜字的学习这样讲:“他那副雄伟深厚的精神,全从汉碑得来,用笔方法,是把钟繇参入隶体中,换句话说,就是用隶书的方法来写真书。”梁、沙二人对于颜书的理解所见略同。《颜氏家庙碑》中记录颜氏家族数代多人于篆、隶造诣颇深,颜真卿于深厚家学氛围中,耳濡目染,浸淫日久,自然深受滋养。颜法出自篆、隶,历代学颜大家多有论述,故以篆、隶之法写颜,是师颜之所师。余寻常习书,于秦篆、汉碑有些涉猎,然起步较晚,功力尚浅。
8月1日上午,《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军94年“共和国将军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建党伟人故里(活动地)巡回展(济南站)”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五龙潭公园“武中奇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馆”开展。位于大明湖景区的山东省东西方比较文化学会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秋柳草堂,作为分展区向广大市民展出了部分书画作品。该展区展出了吕奉文、朱德福、李立新等书画名家的作品,作品涵盖书法、山水、花鸟等30余幅。主题突出、创意新颖、风格各异,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抒发了热爱党、感恩党、永远跟党走的真挚情感。艺术家怀着对党的深情厚谊,用笔墨书就爱党之心、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献礼百年华诞。以实际行动担当使命,开启新时代伟大艺术征程。欢迎广大书画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到“秋柳草堂”参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在华夏大地上已经存在了 1800 余年的历史了。道教秉承中华传统文化,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道家思想发展而来。道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在于,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久视,它认为人通过修行可以得道成仙。同时「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是道教的基本教义,济世度人也是每一位修道者的责任和修行的方式。正所谓「甘露不润无根草,大道不渡无缘人」,道教认为这四种人与道最有缘,其中有你吗?一、心怀慈悲之人信奉道教的人,见面问候语一般都会说「慈悲」,「慈」就是慈善,以此来劝人向善;而「悲」则是怜悯,告诫众人要有同情心。因此,心怀慈悲之人也就是行善积德和富有同情心的人。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告诉我们:「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修
缘起眼睛近视是许多青少年朋友们最大的苦恼。我作为一个文字和书法爱好者(现为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规范汉字书写专业委员会会员),年少时候也曾经历过近视的痛苦。但那时我家里特别穷,连一副近视眼睛都配不起,更别说做近视眼手术了。有一天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练习气功可以治疗近视眼的消息,可把我高兴坏了。因为我从小就跟父亲学过武术,深谙运气之道。我姐夫又是个赤脚医生,有很多医学书籍,于是我又从他的《中医临床学基础》(1975版)、《中医眼科临床实践》(1976年版)、《气功健身指南》(1992年版)等书中得到了医学理论的论证。于是我结合做《眼保健操》和练武术,总结出了这套《意念气功治疗近视眼功法》。之所以加“意念”二字,是因为我后来在向许多同学和朋友推荐这种功法的时候,他们都很难学会气功(尽管只要练习11个动作)
乔布斯在世时曾信奉东方神秘主义和冥想。从大学时就开始接触冥想和禅修的他,曾一度往印度追寻印度教精神大师,并终身修习冥想。如今,全美共有超过两千万人将冥想奉为这个国家最热门的缓解压力和精神疲劳的治疗法。人们对这神秘古老的的东方之术趋之若鹜,即使隔着文化、语言的鸿沟,西方人修习东方禅的热情却不断高涨。01冥想是什么冥想的方式多种多样。打坐、禅修、瑜伽,各门各派有各自不同的套路,叫法也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冥想是一种非常私人化的体验,它的内涵甚至远远超出我们对它的理解。目前科学研究对冥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专注冥想。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比如呼吸,或身体的某一感觉,外界的某一具体事物。这种冥想形式的重点在于,持续的全神贯注于特定点上,并将每次游离的注意力拉回到聚焦的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