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有科学家用了3年的时间,对近7百名百岁老人跟踪研究。发现他们不易生病,健康长寿的秘密是:拥有一个好的心态。深以为然,元代医学罗天益也说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内心混乱,欲望开始丛生,就容易招致病魔。而内心平静,和悦之气升起,就可以百病不侵。病魔是心魔的外在显化,心魔是病魔的内在根源。心态好了,自然百病不生,身康体健。01相由心生,病从心起《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外在的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投影。内心是怎样的,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内心是阳光明媚的,看到的世界就是健康美好的;内心是阴雨连绵的,看到的世界就是烦恼多病的。一个人心态不好,得了心病,其他的病魔就容易找上门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从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就寄住在舅舅家。即
最靠谱的养生办法,就是做一个尽量天真的人,健康的源泉不在于身体,而在于心性。我们的心掌握全身所有脏器的节奏,听到心音也就知道自己身体的节奏感。跟着心走吧,聆听心的声音。当年在百度工作时,是我最焦虑的时候。2007年年初,我去了鹿野苑,那是印度释迦牟尼第一次讲经的地方,坐在菩提树下,一件薄衣,微风徐徐,坐得泪流满面。然后我就觉得,我应该离开百度,去传播中医文化。 有一年我跟马云、沈国军、冯仑一块去了不丹,在那个所有人都是用眼睛笑的国度,我明白我们实际上一切已经具足。刚刚从缙云山闭关7天回来,每个人在一个简陋的空间里打坐,不说话,有护法的道士送来食物,一碗粥,9颗花生米,吃40分钟,每一口嚼36下,没吃完就打饱嗝了。吃完精力精神很好,身体轻松舒畅。在道家看来,身体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出关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心经》从印度梵文经典中译出,在汉地比较常见的一种译本是唐代玄奘三藏法师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耳熟能详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出自其中。译文如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心学最高概括之“四句教”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临终遗言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1、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
1郁闷是因为能力和欲望不匹配在《达生》篇里,庄子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如果你觉得在人世间想要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你需要的东西,而且你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你的欲望的时候,你应该做一点儿减法。这对于现代人来说,的确不容易。小梁有一个算法,或者叫公式。我认为所谓的郁闷,就是你的欲望大于世间给你的机会,别人想要你做的事情,远不如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形成郁闷。现在很多年轻人,二十几岁的时候,读书不少,对各种微信公众号上商业模式研究得也很深入,所以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产生了所谓的郁闷感。一旦外界让你做的事情大于你的能力和欲望,就形成了压力。你看过深海里的鱼吗?它为什么不炸?虽然海底的压力很大,但因为它体内的压力和体外的压力是一样的,所以它就很舒服。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需要花一点儿时间去研究一件事情——你
生命就像一条无尽的长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也都是自己的摆渡人。人生实苦,时间能治愈的,是愿意好起来的人,是向好的心。我们能留给岁月的,岁月能留给我们的,除了最好的自己,别无他者。01你的一切,因你而起董卿在《朗读者》中有这样一段话:“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应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你遇见的事,也都是你过往所踏出去的每一步,带你到了这里,绝非意外。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行成独有的个人气质。你的一切,皆因你而起。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只老鼠不小心掉进了米缸,见到面前是满满的大米,它心生欢喜,竟一时也不急着逃命了。此后,老鼠在米缸里过上了惬意的生活,睁
这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是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生不过四季:春、夏、秋、冬。四季虽能轮回, 但生命不会重来,只有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子。一辈子很短,我们的时间不知道去了哪里?本以为过了今天有明天,过了明天还有后天,但有时错过了,便是一生,再不珍惜,我们就老了。趁有空,趁现在,努力过好余下的每一天。01惜时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权然而已。宇宙很大,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光阴似箭,我们的时间有限。齐白石先生曾在85岁高龄时题下这样的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由此可见,齐老在绘画、篆刻、诗文多个领域无一不精,正是他珍惜时间的成果。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他坚信,自己必须跑得更
书友们,慈怀新书正在热卖中人到中年,遇到的人越来越多,圈子却越来越小。曾经促膝长谈,无话不说的朋友,终究都消失在了人海,这难免让人伤感。但我最近读贾平凹的书,看到一句话突然有点释怀: “和朋友走散,其实是一件好事。”人到中年,朋友减少,其实也意味着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01酒局少了,但生活更好了。知乎博主@静枫纸鸢分享过一段亲身经历。每天早晨六点多,博主会起床开车送老婆去上班,然后自己再去上班。因为喜欢写作,晚上下班以后,他还会躲在房间,在各大网站上写作,或是接几个商业广告文案,赚点外快。实际上,他白天的工作收入并不算很低,就算不兼职写稿,日子照样过得下去。但博主说,当你有了想保护的人,你就总想拼尽全力,给到他们最好的。博主最想保护的人,是他的家人。他不想父母生病以后,害怕花钱,瞒着不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回答是:“气场。”气场,是一个人行走的名片。有人穿金戴银却满脸丧气,有人身陷纷争却一身静气,有的人外表温弱却充满锐气,有生于贫困不失骨气,有人身处逆境却不忘志气。气场,说到底是一种磁场。它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学识,表现了一个人的心态,更透露了一个人的素养。它看不清,摸不到,却是一个人精神内核,发挥着巨大的能量。01静气,是一剂良药古人说:“静以修身,静以养心”面对纷扰的世界,唯有静下来,才不会被现实裹挟,才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菊。有一个内心深受困扰的小和尚请教禅师说:“东街大伯称我为大师,西街大婶骂我是秃驴;张家大哥夸我清心寡欲,李家小姐却说我色胆包天。哎,有人把我捧上了天,有人却把我摔在地上踩,我究竟是好是坏呢?”禅师不语,只是指了指身旁的一块石头
有句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人处事是永远也无法避开的话题。想要在人与人之间找到自己最舒适的位置,一定要懂得这五大定律。01吸引力法则你是谁,就会遇见谁《秘密》一书中写道:“吸引力法则就是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简单来说,自己是什么样,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事、物。你的圈子和自身的能量息息相关。热播剧《乔家儿女》里乔一成和乔二强兄弟俩的人际对比就完美地诠释了吸引力法则。面对父亲的不作为,乔一成作为大哥扛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拉扯他们长大。但是他清楚地知道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法则。于是,他在照顾弟妹的空闲挑灯拼命读书,考上了大学。而后面对父亲的不理解,经济的拮据,他仍然一直坚持着,考研,考电视台,一路高歌猛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