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古代读书人,很多都是中医铁粉,毕竟那时候学点中医是读书人的标配,写出来的诗词都别有意境,比如白居易冬天晒太阳,专门写篇《负冬日》,告诉你冬天晒太阳,全身气血和肌肤有多么美妙。当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肆意晒太阳来养阳,但是有一件小方法,可以随时通达全身阳气,我们可以任性做,那就是梳头。梳头,也被古代中医铁粉追捧,比如药王——孙思邈坚持梳头,陆游也酷爱梳头,据说到了晚年稀落的白发里竟然长出一些黑发,更不用说中医超级铁粉——苏东坡,他同样坚持早晚梳头,说道:“梳头百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梳头,不仅仅适合古代思虑重的读书人,更适合我们这些打工人,天天为家打工,为娃打工,还时不时要承受来自甲方和老板的压力,更需要给头部梳一梳,泄泄肝火。人的头部是“诸阳所会,百脉相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
世上养生、护肾之法,众说纭纷,令人目眩;其实养生就在我们身上,护肾就在我们手边;与其舍近就地去寻求、去费尽心机的“考”较,不如抓住“自身”这个“法宝”,让“自身”健康从自己的“手”、“首”开始;“指尖梳头法”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感觉很奇妙之法:一经常睡眠到半夜醒的中年妇女,应用此法试了一下,结果一觉睡到大天亮,那全身舒爽之感,实在令人“回味”,晨起后再做一次,神清气爽,耳聪目明,一整天也不再头昏脑胀了;如此神奇的效果,做法却很简单:即用手指尖做梳子状,从前到后的梳理头发,指尖要用力的沿头皮推动,每次做5_10分钟,早晚各做一次,如果梳推的头部感到疼痛,正是梳理在起作用的“信号”,莫要放弃,稍稍减点力,保持微痛、能忍受之度即可;那么,“指尖梳头法”是怎样对我们的身体发挥养生、益肾之功呢?且让我们一
作者 :儒风君《礼记》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家业才能旺发达。守好以下3个家道,家庭想不兴旺都难。1父母道:慈《诗经》有言:“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成龙习武时,母亲常担着一桶热水,跑去学校看他。搭巴士、坐渡轮,辗转半个香港。只为等儿子训练结束,满身大汗时,能有水冲个凉。成龙出名后,拍戏日程繁忙,常年回不了家。母亲把他的照片挂满卧室,想儿子了,就凑过去亲一亲。但她从来不敢去片场,因为怕见到爱儿受伤。她总叮咛成龙的话,就是注意安全。晚年母亲中风,卧病在床六年。她对成龙说:如果还有一点力气,一定要自杀,绝不给他添麻烦。父母的爱,不仅不求回报,而且无微不至。小时候怕你饿
据《论语·卫灵公》中第二十四章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孔子的学生请教夫子:“有没有可以值得一个人终生躬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回答:“如果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恕’,进一步来说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的这句话构成了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通过的《全球伦理宣言》的基石。可以说,这是日常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律”。现代社会中,人受到各种信息和观念的影响,自身就很复杂,但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人生本来就是一张关系网。怎什么样的关系才算是一个好的关系呢?1、凡事多商量,事事有回应。不管什么事情,双方都能以商量的态度交流,互换意见,找共识,这样事情才有结果。如果双方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不欢而散还是小事,大动干戈了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滩上的一粒沙,你没那么重要,何须在意别人的看法。流星背后的月光,落叶堆积的泥土,世事纷繁变化,何必沉湎昨日的童话。生活在此处,不在别处;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眼里。如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1别活在别人的眼里生活的感动也不需要攀比,生活的美好不需要别人定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生活不是数学题,没有标准答案;生活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设计模板,世界之所以有趣,恰恰是因为生活各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自己的日子自己过,他们没法代替你。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开心就好,生活不过是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别人的
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小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一定能成为英雄,可以改变世界。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整天只想着去改变别人。而现在,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01荣格离世前跟徒弟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 我们往往有一种执念,就是当看到别人有缺点的时候,或者在走弯路的时候,总是试图纠正别人,企图让他们改变自己,少走弯路,笔直到达目标。我们苦口婆心的给他们讲很多道理,甚至恨不得插足他们的生活,直接带他们绕过去所有的弯路。这的确是一种好心,但是很多“好心”未必就能办“好事”。因为这样做不仅帮不了别人,还往往会打乱别人的节奏,乱了别人的阵脚。实际上,任何改变别人的念头和想法,都在消耗你和对方的心力,都会彼此折磨。总想改变别人,是一个人最大的执念。我们需要能放下这个执念,减少
铁凝说:“我们都太喜欢等,固执地相信等待永远没有错,美好的岁月就这样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了。”有多少人的一生是输在了一个“等”字上呢?我们经常会说,等将来,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了,会怎样怎样。可是等来等去,你想买的东西一样也没有买,你想去的地方还一处都没有去,你想要报答的人也在日渐老去了。但是一年到头来,你的钱包并没有比上一年厚出多少,你的时间也还是没有空闲出几天。蹉跎岁月磨没了你的体力、你的健康和要陪你一起的人。结果,你的一生成了一场无尽的等待。曾读过一个故事,当葡萄在树上开始结籽时,孩子说:“妈妈,让我吃几颗葡萄吧。”但是母亲不舍得采摘这些青嫩的葡萄,想等到成熟后再说。等葡萄成熟之后,孩子又过来乞讨,此时母亲却决定将葡萄保存起来作为果冻。果冻做好后,她又想在所有的
-01-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的一个农场里。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榆树的长大,铁圈慢慢嵌进了树身,榆树的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植物真菌疫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箍了铁圈的榆树存活了下来。为什么这棵榆树能幸存呢?植物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组织人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原来是那个给榆树带来伤痕的铁圈拯救了它。榆树从锈蚀的铁圈里吸收了大量铁份,对真菌产生了特殊的免疫力。这棵树至今仍生长在美国密歇根州比犹拉县附近的那个农场里,充满活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如这棵树一般,遭受各种各样的伤害。但这些伤害,又会在某些时刻,成为一种养料,让生命变得更刚毅、坚强,充满生机与希望。诚如杨绛先生所说:“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
不懂装懂,是无知;懂而装傻,是睿智;不分场合乱说话,被别人耻笑;看穿之后不揭穿,是为人低调。聪明的人,宁可沉默,也不多说,不让自己逞能,不让他人尴尬。适时保持沉默,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睿智。01、不会说话,就别说如若说话,一张嘴就被人笑话,就不要随便说;如若说话,说几句就让人尴尬,不如多听少说。有时候话说多了,会把自己暴露的一干二净,对无知的领域夸夸其谈,会让人觉得为人浅薄。有时候太过牢骚,一点小事就喋喋不休、翻来覆去的说,只会让人觉得你啰嗦,负能量太多。做人,宁可不说,也别话多。有时候,你自以为是说话直一些而已,殊不知对他人而言,就是伤害,冥冥之中因为多话而把他人得罪。《礼记》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做人堂堂正正,谨言慎行,不怕他人议论,不去议论别人,才是
来源:无铭大叔ID:wmds988曾看到这样一段话:想送你回家的人,东南西北都顺路;愿陪你吃饭的人,酸甜苦辣都爱吃;想见你的人,24小时都有空;想帮助你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帮你!其实一段感情里,距离是远是近,关系是深是浅,我们真的无法把控,只能看对方想不想珍惜你。你一腔热忱,对方冷冰冰的,你捂不热他的心;你全力以赴,对方吝啬付出,你只会自讨没趣。当一个男人,不想爱你了,这两个字一清二楚!01、没空有人说:一个人男人的时间在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不全对,但也有一定的意义。倘若一个男人,你联系他,他对你爱答不理;你邀请他,他总是把你婉拒。那么又凭啥笃定,他把你在意?一个人在乎你,总是想方设法在你身边;一个人不在乎你,总是找尽借口远离你。当你联系一个人,他总是对你没空,那么只能说明,他的世界不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