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1页

12月14日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妈妈张口闭口就是这3句话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1次
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妈妈张口闭口就是这3句话

说好话,是一个家最好的福祉。刘震云作家说过:“一个家最可怕的,并非没钱,而是家人之间不能好好说话。”言语就像伤害人的利器,一句句话就像割伤人的刀。身体的创伤时间可以治愈,但言语的伤害却深深烙印在心上。即使感情再坚固,关系再亲密,也难以承受不断的恶语相向。在一个家庭中,最能伤害人的往往是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碎语。在人生的后半程,只有学会好好说话,才能经营好家庭。01戒去抱怨的话,快乐是最好的养分在人际关系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你99%的精神负担,都来自你身边最亲近的人。母亲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也是家庭的灵魂。她的一句抱怨,能让家里气氛变得沉重;她的不快乐,会让家里蒙上阴影。有句话说:“经常流泪的人,看不到星光。”如果母亲总是抱怨和焦虑,那家里就没有光明,又怎么能照亮整个家呢?人生中最幸福的事之一,

12月13日

聪明人,有三不说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6次
聪明人,有三不说

《鬼谷子》有云:言多必有数短之处。正所谓言多必有失,话说多了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把话留在心里,少说多做。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真正的聪明人,有三不说!不说气话荀子有言: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真正高情商的人,能够在最愤怒的时候,把伤人的话咽下去。反之,头脑发热时脱口而出的气话、狠话,如利刃一般,刀刀戳人心。气话说出来覆水难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杨绛在《我们仨》中曾写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杨绛跟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吵架,原因就是一个法文的读音。钱钟书说杨绛的读音有家乡味,杨绛不服,最终两个人吵了起来。伴随着争吵越来越激烈,两个人彼此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无奈之下,两个人找来一个能说英语的法国人来断公。最终杨绛对了,而钱钟书错了。杨绛在取胜后说,虽然我赢

12月13日

人生,36问!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52次
人生,36问!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林语堂《人生不过如此》01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是干什么的?一个人到世界上来,要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02大多数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林语堂说: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03你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林语堂: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0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能讲究,也能将就05怎样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06这是个“一切向钱看”的世界吗?丰子恺:这个世界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无钱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07老铁,是怎样一种存在?马克·吐温:友谊是如此甜美、稳固、忠诚,只要他们不向你借钱。08矮是什么感觉?所有人

12月13日

苏东坡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0次
苏东坡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这个时代太喧嚣,把很多人卷走了。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可曾问过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么?苏轼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有那么多不得已,那么多不如意,纵有三千青丝,也能一夜白头,你愁的过来吗?所以,苏轼最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将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不断前行,是我们一生的课题;不忘初心,也是我们最好的坚持。有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女:“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

12月13日

人无癖,不可与交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38次
人无癖,不可与交

我们总说,余生,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其实早在约四百多年前,明人袁宏道有句话,颇值得玩味。他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无独有偶,明朝遗民张岱的话更是一针见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清朝张潮其言更见性情,他说: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何者为癖?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为得一物而至倾家荡产;为护一物,乃至投之以生命。爱物尚如此,况爱人乎?爱人尚如此,况爱国乎?待物尚如此,况待友乎?然其能如此者,皆因深情所致也。试想,一个人若没有嗜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眼前空无一物,浑浑噩噩,心浮气躁,无真情可言,推物及人,对物如此,对人又能好到哪里?这样的人,当然不值得交往。古今成大事

12月13日

若无情趣,何谈生活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4次
若无情趣,何谈生活

情趣来自传统,人们被教会欣赏美的事物,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社会实例,通过在富有高尚情趣的社会里的生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中国人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有一份独特的感悟。有汲汲营营,度日如年者,就有活色生香,安之若素者。前者借生活谋求物质,后者借物质丰足人生。有识尽风波主动退役者,如陶渊明;有科场受挫索性布衣者,如唐寅;有无心爵禄弃巾山居者,如陈继儒……他们在清修生活中,依旧情趣丰沛。有情趣,懂生活情趣,是人的一种生活格调与特殊爱好,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智慧,蕴含着不同的人生内涵。一个人是否懂得生活,当看其日常情趣之深浅。清居陈设,处处标榜旷远人格;四时生活,刻刻流露情深至性。莳庭中花,扫院中叶,所食闲茶冷饭,也不改其乐;临古人帖,拂几微尘,寄居竹

12月13日

人生不顺时,多去这3个地方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8次
人生不顺时,多去这3个地方

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能量场,不同的能量场,会影响一个人的运势。当你感到不顺时,不妨去这3个地方走一走。借此改善自身的能量,调养自己的身心,也许好运马上就会到来!运动场,养身《格言联璧》有言:心神欲静,骨力欲动。心神应保持平静,身体应经常活动,尤其是在遭遇不顺的时候。事有不顺,情有不协,难免心情郁结,神志颓丧。此时运动,可以活跃气血,放松心情,是调养身心最好的方式。作家冯唐体弱多病,是运动给了他三次救赎。第一次的救赎在童年,由于体弱多病,他经常缺课影响了学业。为了增强体质,他每天奔跑在上下学的路上,终于彻底摆脱了疾病的阴影。第二次的救赎在青年,考入大学后,冯唐坚持每天晨跑半小时,风雨无阻。这份坚持,不仅增强了他的体魄,更是磨砺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第三次的救赎在中年,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长期伏

12月13日

拙,是一种深刻的美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2次
拙,是一种深刻的美

拙,通常代表愚笨、粗略、不灵活、不纯熟、有缺陷……起初就是一个贬义词。因而,“精”可以和“美”登对,“拙”却要与“劣”苟合。可是,中国古人不会那么直白地看问题。在一些看似不美的事物中,他们发现了内蕴深刻的美感。中国艺术讲究“拙”:画家迷恋枯笔焦墨,诗人以拙句为奇作,匠人以粗朴成雅器……那些看上去粗陋、欠雕琢的东西,在中国人眼中呈现出了独特的美感。甚至连做人也追求“拙”,在为人处事上,主张藏巧于拙、以退为进的智慧。拙,成为中国美学精神的一个特色命题。古拙,朴拙,稚拙,清拙……以“拙”为中心,中国人展开了广阔的审美视界。拙,也赋予了我们对事物的另一种执着与热爱。拙,是不刻意求取人生在世,求巧在所难免。做人做事都一样,都希望从原始的粗糙,逐步走向精巧成熟。然而,老子却说:“大巧若拙”,指引着我们做

12月13日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一个更高层次意识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9次
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藏在一个更高层次意识里

没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01从解决问题到没有问题解决问题之道,意识层次低的人眼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意识层次高的人眼里,问题可能就会变得非常容易解决,甚至连问题本身都会消失。世上现实层面的所有问题,上升到使命层面上都不是问题。究其本质,因为人的愿力大于具体能力,只要生发心愿,纯粹光明,德合道生,任何问题障碍都可以超越。没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意识开悟者的眼里,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因为上升到本源层面上都不是问题,因为整体大于个体,只要意识回归于万物一体,同频共振,任何问题都可以化解。思维意识狭隘的人,自然陷入问题纠缠之中,只有当一个人打开格局,站在了思维意识更高维度上,人生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就不再是精神内耗,反而是上天助缘开悟的厚爱。02意识觉醒者的特质01、本自具足:吾性自足,

12月13日

王阳明: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0次
王阳明:屋宽不如心宽,身安不如心安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王阳明一生,其功盖世,其学无伦,其用毕生的精力追求圣贤之路,他曾徘徊在佛道之间,后终于在儒学中顿悟,他收徒讲学、创办书院、戎马倥偬,平定叛乱,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成就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大家。王阳明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在他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的“心学”更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天下的事情虽然千变万化,但是人的反应不过就是喜怒哀乐。练就一个好的心态,就是要从内心做起,以良知为本,知行合一,历事炼心。01欲修身,先养心王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人心就是天理,天下哪还有存在人心之外的事物和道理呢?“心外无物”看似与唯物主义的观点相悖,但是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