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风,原意是各地的民谣;雅,原意是庙堂的的正声。
风雅,是一种融合了众生百态,人间烟火,而又不是失之浅陋的美学趣味和生活态度。
风雅,是一种精神,亦是对美的追逐。
美在其中,才是真正的风雅,而不是附庸风雅。
今人所谓的文人趣味,指向的就是中和之美。
古时文人,注重的是生活化的自然触发,其虽高雅,不远离世俗,虽精致,不抵触烟火,文气自然而生。
唐代文人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冲淡”,冲和、淡泊,叫做冲淡。
冲淡和纤秾不同。纤秾用的是浓彩,冲淡施的是淡墨。
冲淡并非淡而无味,而是冲而不薄,淡而有味。
魏晋文人枕流漱石,不染尘俗,对权贵的蔑视,对安静、美好的理想境界的憧憬,是形成冲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人书法的风骨,也是与书法为亲的平淡日常中养蕴中来。
苏东坡《石苍舒醉墨堂》诗云: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赵孟頫在《即事三绝其二》中写道:
古墨轻磨满几香,研池新浴照人光。
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
于他们而言,笔墨纸砚,书帖榻案,是生活的日常,亦是安身栖神,适意逍遥的方法。
书法如是,茶亦如是。
人间烟火最浓处,正是闲看云卷云舒时。
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生在皇家,身世曲折,于是抚琴读书,瀹茗吃茶,成了他的修身之道。
他在《茶谱》中写道:
予尝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谓与天语以扩心志之大,符水火以副内炼之功,得非游心于茶灶,又将有裨于修养之道矣。
静默独饮,忘怀凡尘俗事,远离权谋争斗,一杯清茶,也是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亦是修心之德。
《醉古堂剑扫》有云: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文人茶事,贵在浓淡相宜,雅俗共赏。
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审美趣味的变迁,风雅二字逐渐社会化,世俗化。
如今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附庸风雅的手段,逐渐沦为一些人追逐名利的的躯壳。
真正的风雅是精神,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庸,不是时尚秀场的点缀,而是对当下生活有独立思辨的能力。
风雅的精髓,就在你当下对生活的审美哲思中。
风雅,是人生苦短中的难得糊涂,是纸醉金迷中的人间清醒。
知世故而不世故,身在世俗而不世俗,即是大风大雅。
真正的风雅,无惧时间的流逝。
风雅之美,是凌驾于单纯美感之上的真切动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深刻。
风雅的生活并不遥远,少一些利欲熏心,多一些真情流露,风雅之美,便在不觉之间触手可及了。
图片 | 源自网络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10022.html
本文标签:人生感悟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