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最近断断续续地看特劳特的《定位》,仅仅光看了邓德龙先生写的序言《定位: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就被“定位”的重大意义所吸引。
很自责的是,早知道有这本书,而且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在眼前划过好几次,心里也知道这本书值得去看,但为什么当初没有及时看呢?
应该是机缘未到吧。
如今,仅仅前言的几句话就如同惊雷一样,贯穿了我的大脑,很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瞬间相信,之前的种种疑惑,必定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01 泰勒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泰勒被称为管理学之父,著写《科学管理原理》。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还有今日的“中国经济奇迹”,都是源于引入泰勒的作业方法,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大幅度提升的结果。
泰勒的管理学构建了一个知识型社会,使得人类靠知识谋生的人口大大超过体力劳动者,从而提升了生产力。
02 德鲁克提升了组织的生产力
为了使社会容纳大量的知识工作者,德鲁克的管理学诞生了,他通过管理提升组织的生产力,消化了大量的知识群体,而且还创作了大量的新增的工作需求。
正是有个这种管理方法,使得人类享受了近60年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这种稳定都归功于德鲁克的管理学。
在这个阶段,社会的关键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因为有了知识,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底层通向上层,意味着人人都可通过知识翻身。
在中国,因为高考、考研改变命运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大山的孩子,通过读书参加高考,走出了大山,人生从此一路开挂。
03 特劳特让企业去创造顾客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厂商多快好省地制造产品,却忽略了顾客真正的意愿,导致大量地不同品牌的同质化产品。
现实生活中,我们买辆汽车,都要面对很多品牌,但是汽车的本质没有变,都是代步工具。
但真正走进顾客内心深处地就一两个品牌,甚至只有一个!所以今后的竞争不是产品,而是顾客的心智。
谁占据了顾客的心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写在最后:
当下,不仅企业需要定位,个人也需要定位,我们在社会中就要面对各种竞争,如何在其中利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找到自己独特地定位。
由于时间关系,先总结这么多,感觉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细读,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刘孟浩
2025年2月10日夜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liumenghao/10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