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三国志》有言: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远灾离祸,福泽绵长,一生安乐。
但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灾祸,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福分。
言宜慢,心宜善,身宜安,有这三个特征的人,必有厚福!
言宜慢
《尚书》:唯口出好兴戎。
意思是说,说话不慎,容易惹起争端。
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与人相处时,要管住自己的嘴,有话三思而后说。
有些话,不真、不善、无益,与其说出来还让人不快,不如不说。
唐代诗人温庭筠,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他诗词兼工,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温庭筠才华横溢,有温八叉之称,但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这和他口无遮拦,说话没有分寸,有很大的关系。
温庭筠在一首诗中写道:因知此恨人积多,悔读南华第二篇。
与诗相关,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温庭筠的问题。
温庭筠曾在宰相令狐绹的书馆工作,有一次,令狐绹向温庭筠询问一个典故的出处,温庭筠告诉他说出自《南华经》,也就是《庄子》。
本来嘛,说完也就完了,但是温庭筠就是管不住他的嘴,又补充了一句:
相国大人,《庄子》又不是什么冷僻的书,您在公务之余,还是应该抽时间多读读古书啊。
这话看起来中肯,实际上很不得体,不但显摆自己渊博,还要教令狐绹读书做人,等于当面打脸,不给人台阶下。
令狐绹听了当然很不高兴,再加上一些其它事情,渐渐疏远了温庭筠。
甚至有人认为,温庭筠屡试不第,也与此有关。
《菜根谭》中说: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说话是天性,沉默是修行,闭嘴是智慧。
所谓的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逞一时口舌之快,说得越多,错得越多。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比起能说会道,谨言慎行,才是一种修养和智慧。
心宜善
古人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心灵的状态。
心善,就是选择了人性中的向阳面,选择了光明。
善良就像一束光,当你用光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自己未来的路。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外出时撞见有人把他的马杀了,并且正在一起吃马肉。
这些人得知他们吃的是秦穆公的马后,都非常惊恐。
然而秦穆公不但没有追究,反而请他们喝酒,杀马的人非常惭愧,喝完酒就匆匆离开了。
三年后,秦穆公在与晋国的战争中,被重重包围。
命悬一线之时,有一小队人马杀入重围,冒死救出秦穆公,这些人,便是当年杀马吃肉的那群人。
秦穆公万万没想到,几年前的善心之举,竟然在关键时刻救了自己一命。
梁晓声说: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人,不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无须把日子过得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种善因就会得善果,有善心就会结善缘。
当你走在路上感到舒心从容,当你遇到麻烦时会,有只手来拉你一把,这就是善的回音。
身宜安
《韩非子》中讲: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
人安寿长,无病无灾,就是一个人最深的福气。
没有身体支撑,什么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因为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能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赢家。
三国时期,蜀魏相争,彼时诸葛亮疾病缠身,他深知战事久拖不利,急于速战速决。
司马懿正是识破了这点,任凭蜀军在阵前叫骂,只管紧闭营门。
诸葛亮又生一计,他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裙衫。
意在嘲弄司马懿:躲在城里不敢应战,像个女人一样,算什么好汉!
司马懿仍旧不为所动,甚至将送来的裙衫穿在身上,笑纳了诸葛亮的这份“厚礼”。
五丈原上,蜀魏两军对峙百日,直到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军中。
蜀军不战而退,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了平生的劲敌。
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在高平陵之战中,又发动雷霆一击,顺势取代了曹魏政权。
群雄辈出的三国,终究是让司马家执掌了天下。
《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副好身体。
身体是1,其它是0,没有1,有再多的0,也没用。
身体健康,哪怕你四面楚歌,还有机会东山再起;身体垮了,就算你智计百出,也终究于事无补。
善待自己,坚持运动,规律作息,身安体健,才有后福可享。
图片 | 隐山茶斋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799.html
本文标签:抱蒲堂 隐山茶斋 茶感悟人生的经典诗句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