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成长是一笔交易,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我们一点点长大,一点点成熟,一点点丢掉自己的孩子气;越来越圆滑,越来越世故,生活再也没有小时候单纯的快乐。
孩子气,不是任性胡闹,而是真诚与坦率,通透与豁达。
像孩子一样看待问题,不是幼稚,而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一颗宝贵的童心。
孩子气,是一种真诚与坦率
陶行知先生曾说:
往往大人写几千字的文章,虽无错字,或不通之处,但是无趣味无价值。孩子写的很短,许有错字或不通之处,但颇有意思,因为他是真的。
孩子气,是一种真诚。
随着年纪慢慢长大,我们开始慢慢学会编织谎言,隐藏自己。
我们开始言不由衷,言行不一,一点点丢掉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苏轼小时候,母亲教他读书。
读到《范滂传》的时候,苏轼深受感动,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忠义正直的人。
长大之后,苏轼被迫卷入党争。
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他与王安石争执,认为新法害民。司马光上台,废尽新法,他与司马光争吵,认为旧法腐败。
他在地方呆了十几年,对新法旧法的利弊了如指掌。新法有问题,他要指出来,旧法有问题,他也不愿隐瞒。
他不站队,不结党,始终对事不对人。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一份真实与坦荡。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意思是说,永恒的德不离开,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
保持一颗童心,坦率真诚,才能活得坦坦荡荡。
人生几十年,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活,每天都是伪装算计,那就太累了。
真实是人生的根基,失了根基,人生不过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得到再多,领受的人不是你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保持一份真诚,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才是人生最大的幸运。
孩子气,是一种通透与豁达
周国平说: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有一份通透与豁达。
孩童时代,真正需要的东西很少,一个沙堆,一个玩具,就能开心半天。
长大了,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烦恼也越来越多。
黄州地处偏远,很少有羊肉卖。
仅有的羊肉,都被达官贵人买去了,苏轼想解馋,于是就去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
他把羊骨放在火上烤,然后撒烧酒、调料,吃得津津有味。
他在信中对弟弟夸耀,这样做出来的羊骨头,里面的骨髓比海鲜还好吃,就是旁边的狗不太开心。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都能笑得出来。
他把身外之物看得很轻,安然自若地享受当下的美好。
我们曾经都是没心没肺的孩子,最终变却成了患得患失的大人。
大人有太多的放不下,看不开,所以才活得那么累。
《道德经》中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大概意思是,众人熙来攘往,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有我淡泊宁静,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幸福不是赚到多少钱,也不是名声有多大,而是保持一颗童心,保持纯真自然的天性,抛却计较得失,才能活得洒脱。
孩子气,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能力
小时候,日子漫长地好像没有尽头。
成年之后,却觉得光阴似箭,一晃之间,鬓边竟已有了白发,刹那之间,自己就老了?
童年的时候,好奇心催动着我们去发现生活,所以每一天都是新的。
成年之后,因为学业、工作、家庭,三点一线,每个人都在自我重复。
数十年如一日,怎会不觉得光阴易逝?
年纪渐长,我们经历过挫折,明白了人心的复杂,知道了世界的功利和冷漠。
对世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少,对生活的热爱也越发少了。
衰老的开始,不是眼角的皱纹,也不是头上有白发,而是一个人,开始越来越难以接受新观点和新事物。
停止学习,思维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开始固化,不断固化,直至顽固不化。
保持好奇,才能对生命不断地丰富与更新。
一个人容颜虽然老去,但是他的见识、阅历都在大幅增长,他生活的每一天都在改变。
这样一个每天都在更新的生命,我们能说他老了吗?
苏轼一生仕途不顺,半辈子都在贬谪的路上。
但是他读书、绘画、书法、学医、厨艺、耕地、政务、水利,一个也没拉下。
他的诗歌至今有人传唱,他的《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东坡肉收入中华民族的美食食谱。
西湖的苏堤至今矗立,海南的学堂依然有他的传说。
对生活巨大的热情,让他没有被政坛的风雨淹没,反而活得津津有味。
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真正伟大的人,都是童心未泯的人。
童心不是一种年龄,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对生活保持热情的能力。
有了这种能力,就不会被打垮,更不会轻易老去。
六一儿童节并不只是儿童的节日,也是富有童心的人的节日。
向孩子学习,保持真诚,保持乐观,保持好奇。
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老。
图片 | 隐山茶斋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120.html
本文标签:抱蒲堂 隐山茶斋 茶感悟人生的经典诗句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