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其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画家们通过水墨的创作,不仅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展示了他们对笔墨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由山东文渊阁书画研究中心主办的《东篱佳色——李立新、杨文阁、孙夕朝、丁向军中国书画展》将于10月20日在中国·济南趵突泉-万竹园木瓜院拉开帷幕。主办方特别集结展出杨文阁、孙夕朝、丁向军、李立新四位当代实力派画家创作的近三十幅精品佳作,内容涵盖花鸟、山水等题材,涉及小品、斗方和中堂等多种形式,有层次地融合、运用人文艺术创新,以水墨技法为切入点,直面回应各自艺术家对本土情怀、多面文化与当代艺术创新发展变化的思考。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展。序言金秋十月,丹青增色。采菊东篱下,绘事映趵突
来源 | 网络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名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诗中的喜怒哀乐,句句打动人心。如果你也喜欢,不妨一起来看。 01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每次和兄弟们聚会时,都会想起这句诗。成年后,各有各的事,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一次相聚,都恨不得喝到尽兴,明天不知道怎样,把握现在吧! 0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每一处困境,想到这句话,都凭空生出一些淡定的勇气。 03 占得人间一味愚。——苏轼《南乡子·述怀》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难得糊涂,大智若愚。有时候,太通透了,心会很累。明明知道改变不了的人和事,何必执拗,糊涂一点儿,一笑而过,云淡风轻。 04 几时归去,作个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谭旭颖年纪越长,四季之间,越发偏爱秋天。爱秋风的飒爽,爱秋月的明朗,爱秋水的澄澈,爱秋雨的微凉,爱秋意的旷远与绵长。每一个喜欢秋天的人,应该都有着一颗向往宁静之心,也必经历过岁月的浮沉,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美好有了更敏锐的感受。人到中年恰如秋,淡看世间几多愁,细细品味,风景独好。美学家宗白华说:“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行至中年,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难免浮躁,而到中年饱经世事后,正如这经过淬炼过的秋一般,变得沉稳内敛,多了积累沉淀,才懂宁静致远。人生苦短,岁岁秋来匆匆间,轻寒正是可人天,谁说心酸在中年。中年如秋,但绝不是萧瑟衰落,而是从容优雅,而是成熟豁达,而是对待所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云谷师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聚散不由人,好坏未可知。凡为修道者,必将渡劫,修为才可精进一层。而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人人都是途中的苦行修道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皆是渡劫。人至中年,你的劫渡完了,福运也就来了。1情义劫听说过这样一个理论:人这一生,能保持稳定人际关系的大约只有150人,而真正有深入交往的,却不过20人。年少时,我们总喜欢推杯换盏的热闹生活,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历经人情冷暖才会明白,把精力耗费在带有表演兴致的无效社交里,除了消耗自己,别无意义。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歌手刘德华曾在节目中谈及这样一段并不愉快的经历:在几年前的一次拍戏途中,因为一时
来源 | 慈怀读书会作者 | 慈怀兹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曲调悠扬的《送别》的词作者是李叔同,中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更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然而比起这些名衔,李叔同更广为人知的名号是“弘一法师”,普度众生的善行,让他成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僧德昭昭的云水高僧。李叔同于1880年的10月23日出生在天津官宦世家,原名李文涛,号叔同,从小衣食无忧,天赋聪明并且饱读诗书。这样一位风华才子是如何成为一代高僧的呢?我们可以从汪兆骞先生的《李叔同传: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中一窥真相。在这本力求还原真实的李叔同一生经历的传记中,呈现出李叔同丰富、复杂、和谐统一于一身的人格特质,值得读者细细品读。1世
来源 | 洞见作者 | 洞见yangtuo生活的一切,皆由心生,心若简单,人就幸福。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但快乐却有章可循。人民日报推荐9个快乐生活法则,让你在阴云密布的日子,也能守住内心的阳光。1不较劲周国平说:盲目较劲,往往是痛苦的根源。世间事,不如意的桩桩件件,能如愿的星星点点。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命运为你准备的是糖果还是柠檬。但就像《功夫熊猫》中所说:命运只负责洗牌,玩牌的是你自己。或许你不能左右事态的好坏,却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的心态。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不为枯掉的玫瑰伤心。日子随性,自然开心;往来随缘,自会轻松。2不纠结一杯水有多重?你拿1分钟,可能觉得无足轻重。你拿1小时,可能会觉得手酸。可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生活中的压力,亦是如此。老板的一个眼神,你反复纠结,就是在给自己施压。同
作者 :儒风君老祖宗告诫我们:“有钱不去两地,没钱不求两人。”这话听起来有些辛酸,但却句句都是尼尔的忠言。“两地”究竟是什么地方,“两人”又指哪两类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有钱不去两地不去奢侈之地《增广贤文》中有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每份家业的积累,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针挑土一样困难;但败家恰恰相反,犹如大水冲沙般,一个浪头打过来,就什么都不剩了。老人常说:富不过三代。正是这个道理。晚清名臣李鸿章去世,给子孙13000亩的良田,以及数不清的房产和白银。他的孙子李子嘉,还不到20岁。面对手中的财富,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安排,唯一想到的方式就是尽情地挥霍。李子嘉每天往返于各种奢侈场所,不是出去花天酒地,就是在去一掷千金的路上。后来干脆娶了一个姓沈的花魁做妻子,还专门请了
来源 | 国学生活高山不语,静水流深。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山与水,一刚一柔,对立统一。林则徐曾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就是在赞美山和水的品质:水宽容、灵活、纯净,山坚定、沉稳、刚毅。人生在世,正需要这样的情怀和品格。做人如水,容万物;做事如山,不动摇。1做人如水《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告诉我们,像水一样的品格,能包容、滋养万物,利他而内自不求。古语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总要争个高低,水则没这么多要求。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水性能容,可随高就低,适应不同环境。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
来源 | 国学文摘-01-禅诗一:找到自我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唐·无尽藏儒风君说:诗人尽日寻春,踏破芒鞋却一直找不到春天的踪迹。归来的时候,发现庭院里的梅花盛放,这才发现,春天,就在自家的门庭里。多少人禅修之人,为了领悟大道,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最后才发现,真正的大道就在自己心里。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诸法自足,如果外求不得,不如反求诸己。-02-禅诗二:摆脱迷惑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唐·鸟窠儒风君说:人生百年,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什么也留不下,什么也带不走。人生如梦,万法皆空,看破这一点,面对人世烦恼,才得自在从容。-03-禅诗三:聚散随缘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
来源 | 渡兰作者 | 渡兰君人一晃就老,别自寻烦恼。仓央嘉措曾在诗中写道:“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人这一生,来去匆匆,如白驹过隙。生活固然不容易,但短暂几十年,生命的质量,更多取决于我们的态度。纠结得越多,烦恼就越多;苛责得越多,束缚就越多;为难自己越多,不快乐的时刻越多。不为难自己,对自己温柔以待,才能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01以糊涂心,除挂碍郑板桥年过半百时,感慨自己一生碌碌,提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以及一行跋语: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人活一世,免不了遭受些纷纷扰扰。若太过清醒,沉湎于争执与苦恼当中,未必是一件好事。与其凡事较真,不如学会糊涂,放下是非,笑看得失。无忧无愁无烦恼,欢欢喜喜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