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儒家静坐 - 第1页

06月11日

彭国翔 | 儒家传统的静坐功夫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6次
彭国翔 | 儒家传统的静坐功夫论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摘要:静坐自宋代以来已成为儒家功夫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它在儒家功夫论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作为一种以君子和圣贤人格为追求的功夫实践而非一般的养生方法,静坐在儒家传统中究竟应当如何定位?较之佛、道以及世界上其他宗教与精神性传统的静坐实践,儒家式的静坐又有何种与众不同的特点?对此,学界迄今似未见较为全面与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为焦点,对儒家静坐功夫论尝试予以总结性的考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指出静坐在整个儒家传统的功夫论中并未被作为根本性的功夫实践,主流儒者大都对静坐作为儒家功夫实践的限制有明确的自觉。其次,分析静坐在儒家传统中不被视为根本功夫实践的原因。第三,在此基础上,以佛、道以及亚伯拉罕传统静坐实践和理论为对照,指出儒

06月11日

陈立胜丨静坐在儒家修身学中的意义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565次
陈立胜丨静坐在儒家修身学中的意义

陈立胜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摘要儒家静坐在修身学中的意义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去理解:(1)静坐乃修身工夫之入处,可藉之而观未发前气象、默识仁体、养出端倪、见性、悟道。(2)静坐可收敛身心,澄息思虑,而与读书观理成为工夫两轮之一轮,或“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3)静中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见天心、天地生物之心。(4)静坐可作为省过、忏悔之有力手段。四种静坐,其意义各有侧重。重温与反思儒家静坐文化,既有助于了解儒家修身工夫之特质,亦裨益于作为“生命之道”的哲学本义之觉醒。儒学乃为己之学,体证、实现生命之道乃儒家修身学、工夫论之终极旨趣。现代儒学研究一向重在形上建构与名相分析,而疏于修身工夫之阐述。与此相应,哲学越来越知识化、专业化、学院

06月11日

传统功法:儒家静坐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27次
传统功法:儒家静坐

儒家历来重视静的修养,如儒学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大学》中便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记载:后来孟子又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北宋的时候,大儒周敦颐更为强调主静无欲的修养方法,他在《通书·圣学》中指出:“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提倡通过静坐的方法来修养身心.后来周敦颐的弟子也积极推广乃师的静修思想。如每见有人在静坐,便夸其好学。至明代心学大兴,吸收了大量释、道思想的心学对静修更予以重视,静坐逐渐成了儒者入门的基本功夫之一。在儒家看来,息心绝虑的静坐至简至易,但却能使人在静中抛却贪心杂念,久久用功,能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心学的开端人物白沙先生陈献章倡静坐最力。他曾经闭门读书,足不出户有年,终无所得,于是自筑阳春台,整日静坐其中,坚持数年,终于有悟。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