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最近,重温了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影片中,松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单纯善良的品性,与她所遭受的残酷痛苦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份对比,给每位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我们在唏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同时,也不禁反省着自己的人生。电影里,最让人难受的,是松子竭尽全力搞怪扮“鬼脸”讨别人喜欢的样子。最令人痛心的话,写在了那张小纸条上: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这几乎是松子一生的写照。是什么导致了松子悲剧的一生?答案对于女性来说,更应警醒。你——是否活成了松子?女人,无论你处在哪个年龄,都不要讨好别人,更不用感到抱歉。你要面对的,只有自己。爱自己,懂自己,做自己。1、失去自我的女人,人生多半悲剧可可·香奈儿有句名言振聋发聩:“我的生活不曾取悦我,所以我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其在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和人的相互了解,往往是通过一块屏幕。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欲望,精心打造“虚假”的外壳,在朋友圈也要营造岁月静好的氛围。也有的人,被别人的“人设”欺骗,进入一段痛苦万分的感情,或是心态经历如过山车般急转直落。《完美人设:如何塑造一个不会坍塌的人设》这一书详尽地讲述了“虚假人设”流行的前因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本书的作者和田秀树是日本极富盛名的作家,著有各类实用书籍多达600多本,包括了时间管理、学习诀窍、心灵感悟等等,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在日本有“学习之神”的美称。这本书讲述了“虚假人设”当道的现象,概括了“虚假人设”的特征,并告诉了我们如何分辨虚假人设、并避免落入虚构自我的陷阱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虚假人设”的真面目吧。1、虚假人设的背后,是“
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同的人,不同的志向,不同的高度,别想着他一定能懂你!永远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理解你的人,你略微表达自己,他就明白了;不理解你的人,你磨破了嘴皮,他也不把你当回事。路不同,不相与谋,道不同,不必同行。苍鹰眷恋的是高空,麻雀喜欢的是枝头,你和麻雀说天空多么辽远,麻雀和你说枝头多么安逸,鸡同鸭讲,争也白争!如同坐井观天的青蛙,他不愿意从他的世界出来,你和他说多少外界的美好,他都会当成欺骗。不同的世界,你和他争什么呢?即便争过他,反而被人笑话,和“傻瓜”论短长,赢了有什么意义?层次不同,不用争,不用盲目求谁的赞同。他不懂你,说再多也是白搭,与其和他争长论短,不如转身各自为安。人与人之间,想要长久相处,想要获得认同,我们能做的不是争,而是让。让,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心胸,体
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懂得父母平凡,接受自己平凡,允许孩子平凡。懂得父母平凡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母的平凡。苏轼一生四处漂泊,长子苏迈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照顾苏轼的饮食起居。苏迈年少时,居无定所,没有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苏迈成年后,苏轼被捕下狱,苏迈又四处奔走营救,尝尽人间苦楚。苏迈成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但苏轼又率遭贬谪。正如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写: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从黄州一路贬谪到荒无人烟,瘴气横行的海南岛,苏迈都能抛家舍业,去到贬谪之地照顾老父。作为苏轼的儿子,苏迈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名垂青史的父亲。同样,作为
不争是一种境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无道之人去激化矛盾,有道之人会化解矛盾。不和谐意味着混乱、自私和争斗,凡成功者,必然像水那样去利益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无怨无悔!和谐平安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愿意承担的社会。否则,我们都会在危险、恐惧中苟活。所以,和谐是人类生命的根柢,能不争不斗,就不要争斗!不争是一种大道境界,更是一种快乐和幸福的象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和气并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和气只是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体会大道生命力的柔性之美。这里所说的“和谐”也不只是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和谐,是有理顺化解的亲和力;和谐,是不破裂、不迫切,让他来让他去,来来去去,就停在那里了,生命的流畅就是这样炼出来的。吐故纳新,净化是非说话不和谐就会伤人;言行举动不和谐,身体细胞也就不和谐。和谐的表现形式是无形无象的
人生,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忙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四境界: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人生,都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老练,从张扬到内敛,从浓烈到淡雅的过程。红尘的历练,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生的境界。周国平说:“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人生的境界,就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1、苦而不言,是一种修行网络上有一句话很火的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听了很高兴。”这话说得虽然很绝对,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倾诉是有底线的,同情是有时效性的。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一个人的心要足够深,才能装得下一些事。心若浅得像一个碟子,什么都
众所周知,《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四大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都是有原因的,我在读《三国演义》时就学到了很多的管理知识,且在不同的年纪有着不一样的感悟。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有着怎样的处境,我都建议你抽点时间读一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正如曹雪芹先生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这世间的事处处都有学问和道理的,你能读懂,往往就能过好这一生。今天,我同大家分享这几部名著中的一些名言警句,细细品味,全是人生的真谛。 01、关于努力在《水浒传》里,有这样一句话:欲求生快活,须下苦功夫。这句话出自西门庆之口。王婆向西门庆献计,武大郎现在病重,不如趁机用砒霜毒死他,把这矮子给结果了,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将潘金莲娶回家,做
美国商业学家Jim Rohn曾提出一个理论:你的财富和智慧,是与你亲密交往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我们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其实也间接选择了某种生活方式。我们的未来即将走向富贵还是贫穷,品味会渐化成高雅还是低俗,看看交的朋友就知道了。与低层次的人来往,也许能满足我们日渐膨胀那的虚荣心,但眼前的世界也会变得狭小。和高层次的人交朋友,虽然没有觥筹交错,称兄道弟,但你会看到更广阔的人生。 你周围的人决定了你的人生高度曾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师父“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师父拿了一个石头让他去菜市场看看能卖什么价钱,得到的最高出价是二十元。师父又让他拿去玉石市场看看,这次得到的出价高达五十万元。师父再让他拿去钻石市场,竟有人开价五千万元。年轻人依旧不解,师父解释说:“这是钻石,但只有用看得懂钻石的眼睛才能看到
我把灵魂与头脑、心灵生活与智力生活区别开来。人有一个头脑,这是可以看见的,而灵魂是看不见的,你问我灵魂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我说不出来。但是,我认为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人对美和爱的需要,对意义的需要,这些都不能用头脑来解释,我只能说来自灵魂。套用柏拉图对于知、情、意的分类,可以说头脑是知,也就是理性,灵魂是情和意,也就是情感和意志。情感是审美性质的,意志是道德性质的,与此相应,灵魂的教育可以相对地区分为美育和德育。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心灵,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和自觉的信仰。精选问答问:老师好,我想做一个内心丰富的人,怎样才能使心灵丰富呢?周国平:欣赏艺术,欣赏大自然,情感的经历和体验,这些都很重要。除此之外,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一
古语有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诚然如此。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心善者交,苦涩的生活也能变甜;与品正者交,自己也能光芒四射;与君子交,人生也会充满温暖和希望。一生不长,选择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人生路上,这三种人最值得深交。01、与心善者交,其甘若醴。善,是根,也是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心若不善,绝不可交。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二人一见如故,情趣相投,感情深厚如同手足,遂结拜为异性兄弟。后来,庞涓听闻魏王招纳天下贤才,便辞别恩师下山。临行前,孙膑相送。庞涓对他说:“此番下山,我若能得魏王重用,一定会将你举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