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宁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很难摆脱世俗的欲望,终日忙碌无暇,对生命的意义也来不及思索,然而一旦停下脚步静坐独思时,就会发觉一种宁静之感缓缓由心而发。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所提倡的,正是这生于独坐观心中的宁静。那么,既然生于尘嚣中的我们一时难以摆脱俗世的念头,何不学习王阳明,以其独坐静思之法为自己的浮躁心灵养一方净土?修静,以入心之境静,则入心境。王阳明以坐入静的要诀在于二:其一:“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心空,是佛家和道家的至高之境,道家的“知行合一” “贵和尚中”,佛家的“空身、空心、空性”讲的正是此理。王阳明所说的“息思虑”则是通过暂时的放下,去寻求内心真正缺失的为何物。 其二“省察克治”,也就是以
作者:洞见yimo,来源:洞见(DJ00123987)事来则应,事过不留。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学者王士祯曾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王阳明和孔子一样,未立文字。《传习录》为阳明弟子所作,书中收录的是阳明师生日常对话和信件。今天,国学君从中精选王阳明和弟子8段对话,让我们一起领悟哲人智慧。01关于情绪弟子曰:有所忿懥,如何?阳明曰: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译文:弟子问:情绪不好,愤怒怨恨怎么办?先生说:顺其自然,不要沾上主观意气,就能保持本心的平静。国学君说:愤怒的情绪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如果任由自己发泄
作者:洞见muye,来源:洞见(DJ00123987)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中国五千年,圣人两个半。这两个圣人,一个是孔子,另一个是王阳明。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也历经磨难。他左手持剑,力挽大明江山;右手抚卷,创立心学大家。正如王阳明所说,事上磨练乃真修行,否则终无长进。一个成大器的人,须历经三种磨练。01磨练心态1505年,王阳明冒死上书,请求释放被诬陷的好友,结果被贬贵州龙场做驿丞。当时的龙场,处于万山丛棘之中,瘴气弥漫,驿站也破败根本无法居住。王阳明只能在山洞边的小山上搭一间矮小茅屋栖身。虽遭遇困厄,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还安慰随从,只要苦不入心、心中不苦,生活便是甜的。他白天开荒种菜,晚上打坐修心,才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也因此成为一代心学大师。越是艰难时,越是修心时。人若想成大器
01示宪儿 原文: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王阳明家书《示宪儿》译文:孩子们,你们要听从教诲:勤奋读书,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要学习谦恭待人,一切按照礼仪行事;饮食要节制,少玩游戏;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狠之人。譬如树上结的果子,它的心是蒂;如果蒂先败坏了,果子必然会坠落。我现在教诲
作者:洞见yimo,来源:洞见(DJ00123987)心外无物。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任江西巡抚,受命平叛。一年之后,为祸当地十余年的匪患就被平息。别人都称赞王阳明用兵如神。王阳明却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剿贼这种事其实很容易,难的是破心中之贼。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犹豫之贼。三贼能破,一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01坐中静,破焦虑之贼。心理学上讲:情绪背后,都是需求。一个人缺乏掌控感,稳定感,往往容易出现焦虑的情绪。但是如果不能平复心情,很容易被焦虑吞噬。心理学教授冯耘说:三国的周瑜,有非常严重的焦虑症。他本来是东吴的骨干,赤壁之战,大破曹操几十万大军,声名远播。天下人都要敬他、服他。偏偏老天爷派来了一个诸葛亮。他33岁,诸葛亮27岁。才学、计谋方方面面都要
我们现在经历的苦难与享乐,那是前世行善或作恶的报;今生所做下的善事或恶事,就是以后要经历的那些事的因。由此可见,一个人命的好坏全在自己,命由己造,福自己求。人的福报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自己修来的;人的命运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自己造作的。中国五千年只有两个半圣人。其中,王阳明与孔子一样享有“千古圣人”的称号,其成就不容小觑。王阳明创立的“阳明心学”,已经成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和作家的绝唱。它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包括日本的稻盛和夫和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他们都在“追随”阳明。虽然王阳明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一代圣贤,但他前半生的经历却非常坎坷。偏偏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得罪了宦官,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隆昌。王阳明虽然被贬,但其实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这里,他也完成了“隆昌启蒙”,对官场和生活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