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老子之《道德经》,分开来看为五千言,合起来想则只有一个“道”字,再深一层,再进一步,连这一个字都无了。既无言说,又有何争?换言之,就是无争于天下,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就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知道应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就是人生的大智慧。智慧与阴谋的区别在于同样的道理,看什么人来用,用于什么样的目的。“道”不是用来讲的。“道”如果讲,是永远讲不清楚,永远会有偏失的。“道”是用来力行的,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去了解道。所以,我们中国人老问别人,你行不行。你做出来,真正在用,就好了。我们要把《道德经》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在生活中来印证,来实践。我想这才是老子当年的真意。老子的经,直截了当地叫《道德经》,就是告诉我们,道德就是最好的信仰,道德就是人类最高的
文 | 曾仕强曾国藩是熟读《易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能遵循易道而行,这是我们应该学习曾国藩的第一点。《易经》告诉我们“时”非常重要,它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时”没有到,能拖就拖;“时”一到,当机立断。所以要坚持待时而动,顺势而为。不管是顺境、逆境,都要审时度势。当然逆时要有逆时的做法,顺时要有顺时的做法,只要稍不合理,就会徒劳无功。“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我们常常讲“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上台是很容易,一有机会,别人一招手,你就上去了,可是下台却往往是很难的,若不运用智慧,很可能会还没有走到回家的路上,就被别人腰斩三段。所以曾国藩坚持裁军而不辞官,因为这样才能够“持盈保泰”,“持盈保泰”就是《易经》教给他的智慧。身处顺境乃至极盛之时,就该时刻小心谨慎,保持安定,才能保住已有
每个民族对同一件事情看法不一样,它的关键就在思维。既然学问的特色在思维,那我们就需要非读《易经》不可。读《易经》就是给我们一种思维方式。让孩子从小背《易经》,再从实际活动上去练习思维方式,这个将来不得了,一辈子受用。我们应该在小孩子年纪最小、最适合记忆的时候,给他记一生最有用的东西,否则就费掉了。我这样说大家不必害怕。我亲眼看到三岁半的小女孩把四千多个字的《易经》从头背到尾。我问她你知道意思吗?她说不知道。我说没有关系,你背了你一生可以回味,不断地去用它。那至于《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东西,内容是需要一些调整,否则背了半天,将来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说到底,我们东方的东西就是一本《易经》而已。可是《易经》你要完全看得懂,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就有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老子,来帮助我们去了解。其实
在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我经常会说:“努力没有用。”听我说这句话,企业老板最开心。他们觉得,就应该强调努力没用——员工都很努力,努力制造问题,努力浪费时间,努力打小报告……有什么用呢?没用。那什么重要?什么有用?用心比努力更重要,更有用。关于用心,大家的感觉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强调努力。还有人问过我,运气重要还是努力重要?我给他的回答是:“运气一来挡不住,否则再努力也白费。运气比较重要。可是话说回来,你要是不努力,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好运气,所以还是努力比较重要。”这话听起来云里雾里,好像不知所云,其实很简单:努力并不能保证成功,否则人生太简单,但努力是你的本分,你需要付出九分的努力。剩下那一分就是运气。运气很重要。很多人否定运气,那是因为他们不懂。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一口气,这口气要去
如果不懂《易经》,你去读什么书,都读不通。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共同的起源。中国人永远是各说各话,所以看起来,我们的学术派别特别多,我是儒家,你是道家,他是阴阳家,还有墨家、法家等等。其实林林总总的这些诸子百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我们就分裂了,就变成很多种文化了。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是《易经》,中华民族的总源头是黄河,我们是《易经》的民族,我们是黄河的子孙。中国人如果不了解《易经》,诸子百家都会被解释偏颇,所以,了解《易经》,还原中华文化的本真,是几干年来读书人的责任。《易经》这部书,就是把宇宙、自然、人生的道理,统统条列出来,一共分成六十四种不同的情况。当时孔子看到这部《易经》的时候,是肃然起敬的。他为了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就为它写了十篇《传》。《传》的目的
作者 :儒风君 · 花似六郎曾仕强教授是一位卓越的国学大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有着深厚的造诣和理解。他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易经》、诗词、书画、礼仪等方面,并且能够将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一次讲座中,曾教授同往常一样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智慧。讲到兴起,曾教授说:“我现在送给大家两句话:事情没有发生以前,要好好用心,考虑周全,以防不测;事情已经发生,高高兴兴去接受、面对,问心无愧,该怎样就怎样。”这两句话既充满智慧又富有哲理,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1事情没有发生以前,要好好用心,考虑周全,以防不测曾教授的第一句话是在告诫,告诫我们如何迎接未来。《礼记·中庸》有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天宝十二年,
人这一辈子,到底图个啥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活着呗”。有的人可能会说“贪财好色,吃喝玩乐,都是俗人还能图啥”。人间走一遭,每个人的生命旅程都不一样,但无一例外都是走在从生到死这条单行线上。所以,佛家有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可惜,绝大多数人悟不透,理还乱。人生不易,许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可以暂且多听一些道理,没准你走着走着就会有了自己的答案。01了生死孔子讲过一句话,“未知生,焉知死”。很多人解释说,不要管死这件事情,活着做好自己就好。但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如果说死不重要,那孔子为什么要写死?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我们一生要做的其实就是三个字,叫做了生死。如果能了自己的生死,那你这辈子就没有白活。如果你连自己的生死都了不了,有钱又怎么样,做大官又怎么样,社会地
佛说“众生皆苦”。苦在哪里呢?因为有很多执念,自己跟自己较劲,解脱不得,所以人生实苦。而且很多人经常在自找苦吃。这也是为什么会一直有烦恼的原因。怎么办呢?彻底解决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能看清以下这三点,人生至少会减掉一大半烦恼!01我们内心有太多的一定我们心里拥有太多这两个字,叫作“一定”。世界上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偏偏你满脑子里认为的都是一定。比如,我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不可能的;我只要很仔细,就一定不会犯错误,不可能的。因为这就像秋天扫落叶一样,永远扫不干净的。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比如你赚的钱比你弟弟赚的钱多,你经常过年过节送给他东西,甚至当着他小孩的面,给他一大堆钱。他的心里就开始恨你,为什么?因为你造成他在家中没有地位。首先,他的小孩会说,我爸爸就是不行,不如大伯,每次我都伸手
第一句话,吉无不利,自天佑之。这样的话孔子说过好几次,实际上它应该是颠倒过来的:“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故意把“吉无不利”放在前面,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大吉大利,总是追求大吉大利。那么,怎样才能大吉大利?孔子不断地强调,要“自天佑之”。所以中国人一开口就说“天老爷保佑”,这不是迷信,这跟迷信一点关系都没有,只不过是我们把它解释错了。很多书里面说,自天佑之就是来自上天的保佑,其实这是不对的。上天不会保佑任何人,上天如果保佑某个人,它就不公正了——保佑了张三,李四怎么办呢?一开始我们就把“自天佑之”解释错了,然后一直这样以讹传讹流传了下来。中华民族有很多很好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的误解,而没有使之发挥良好的效果。自天佑之告诉我们,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己助者。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易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之父,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有《中国式思维》《中国式管理》《领导的方与圆》等作品。各行各业里面,教育是最痛苦的可以说我一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教育,也有有一些心得,提供给大家作参考。你只要类比一下,就知道为什么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行行都有他们的苦衷。第一个问题,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懂教育,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受过教育,大家也都关心教育,所以就觉得自己很懂,于是就自以为是,敢对教育指指点点。什么部的部长都好当,就是教育部长真的很难当。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懂的时候,他这个部长怎么当?大家看,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你问他:你懂医吗?他说不懂。你懂军事吗?他说不懂。你懂气象吗?他说不懂。你问他这些,他都会承认自己不懂。但是只要问他教育,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