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浅度的文章,对人类的知识和整体思考力并没有良好的效果,最多只是认得那些字。而高度意义的文章,除了能够认字外,可以存在他心里面,可以作为一生文化以及文学素养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习得,是从不懂,学多了就懂,例如讲话,是从不懂,一直听啊听啊讲啊讲啊……听多了,就懂了,讲多了,就顺了。文字也是,从不懂,一直学一直学,学了很多了,把这些非常高深的文章读多了,他的生命日渐成长,他也就渐渐了解其中的意义。从什么地方了解起呢?从他能了解的那一部分开始了解。而他能了解的那一部分不是我们能规定的,不是教育学者们能安排的。人的生命是一个奥密,人的生命先了解哪一句话,这是人类不能够猜测的,现在让全国的孩子都同步认那些字,读同样的文章,这不是在害人是什么?我们不要把生命看肤浅了,不要把生命看成计算机。所以我们应该给他最
接下来,我们要谈谈那阻碍我们读《论语》的所谓“糟粕”。五四以来,一些学者常讲:“我们民族的文化是害人的,应该把中华文化打倒,中华民族才有救。”这种论调现在渐渐没人讲了。如今听到的是:“经典是不错的,儿童大人读它都有好处,但不免有一些糟粕吧!”“读《论语》可以,但不能整本读,有的章节是不可以读的,要麽不合时代,要麽孔子讲错了,孔子也会老糊涂。”这是读经教育最常遇到的一个质疑,如何面对?我今天就要教大家对付的办法。如果有人对你说:“《论语》有糟粕,你要选择选择啊。”这种人表面上,好像是赞成读《论语》的,只是提防著糟粕,其实这种人的心底,是不赞成的,这种人自己是不会读的,自己读了也不受用的,他也不会教孩子读的,教孩子读也只读几句的,遇到这种人最麻烦。我如果遇到这种人,会说:“老兄啊!请原谅,我没什
一提到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杭辛斋,他是清末民初的人,他在清末曾经考过秀才、举人,因为参加革命党,曾经被抓去关了一阵子;后来到了民国,他又反对袁世凯称帝,又被抓进监牢。他一进牢房,就有一个人冷笑一声说:“你果然来了!”杭辛斋抬头一看,是一个须发俱白的老年人,就问:“什么意思?”那老人说:“我三天前就知道你今天会来。”他说:“你胡说。”这个老人说:“你看看墙壁上,我已经写下来了,某月某日杭辛斋到此。”一看,果然他已经写好了。老人接着说:“我有易学命相之道,本该要传给你,我在某月某日就要受刑了,现在只剩下一个月,我教会你这一套,你出去一定要传下去,你到某年某月某日你就可以出狱了。”于是就传授他《易经》义理相术之学。杭辛斋学好出狱以后,立志潜心《易经》,搜集了几百种易学的书研究,成
只有读,就是这样读,一天读八个小时,没有故事,没有游戏,没有花俏。这样才能把他的生命尽情地开发出来,他的现实生命才能够跟内在生命打成一片。一般常人类的生命是分裂的,内在的清明的生命被遗忘,被压缩,沉沦在生命很深的地方,被黑暗所包围。而外在的接近动物的生命呢,一直被激发鼓动,一个人就枉费来世间一趟了。所以老实啊,老老实实地读,把生命的真实情感读出来,如果连这么枯躁乏味的书,都读出兴趣了,天下还有没兴趣的事情吗?所以读过经的孩子个个好学不倦,看到什么想学什么,尤其喜欢读书,读什么书?读白话文写的所谓「课外书」。但我们几乎禁止他读书,为什么?要读课外书,太方便太容易了,但他好奇心一来,想读更多,就占了读经典的时间。一个人如果要读知识的书,非常容易,但要读经典,时机难得,而现在正是读经的时候,应该赶
王财贵教授答:记忆力差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读经,他的记忆力就渐渐增强了。理解力差怎么办,也让他读经。有人说记忆力差读经好像有道理,因为读经就是让他记忆,那理解力差也让他读经就解决,反正一切问题读经就解决了,那读经是不是万灵丹?有一次我去演讲完了以后,一个老师提问说,照你这样说,读经就是万灵丹吗?我回答的很客气,说:我没有直接说它是万灵丹,但是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对于其他学习是有帮助的。散会后,有一个家长跑来跟我说,你刚才那么客气干什么,以后你就说,读经就是万灵丹,读经就对了。家长比我还有信心。对找茬的人,我不好和他正面起冲突,希望把他也引导过来。读经是从人性出发照顾到学问的全局的教育,真的可以说是万灵丹;曾经有家长问:我的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本来我可以不回答,但既然说是万灵丹,对数学问题不能不
问:请教王教授,作为成人,应该怎样学习经典文化,如何诵经?如何安排不多的闲暇时间来完成对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的经史子集较全面的自学? 王财贵教授:能有此想,甚令人喜。此种问题已回答多次矣,请多阅览本网相关议题。又,因为人人情况不同,凡事尽力即是,不可一概而论也。大体而言,请将你所认为此生必须读的经典,列出先后顺序,然后立志,每本读他一百遍。但我还是请从论语开始,在你读完论语一百遍时,你就什么都自己知道了,不必再问我了。所以,如果明知这路是对的,则但管走去,莫问前程。问多了,不走是无用的。每天三分钟就可以读五六章,五分钟也可以读,放假日有十个小时,就可以读全本七八遍。何以说有空没空呢?还请注意,是要你「读」,也就是只管读,千万不要管懂不懂。懂不懂是读熟了以后的事。当读完论语一百遍时,请上来说一
如果有老外教,当然最好,其次则是有英语专家来教,也很好。再其次,家长自己会一点,也还好。但如果什么条件都没有,是不是就不能教呢?不是!只用读经机也可以教,甚至教得更好,更正确。一时不必管其发音,唯一要管的是他听多少,读多少。如听得不够,读得不够,神仙也教不会。如果听得够,读得够,发音自然会渐渐好起来,这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千万不要把儿童看笨了,低估了。我们看笨他,他一辈子就笨给我们看。我们低估了他,他一辈子就用爬的给我们看。要当下即是,愈早愈好,愈多愈好,愈高愈好,能教也教,不能教也教。这就是读经教育的基本精神——让人人都是老师,家家都是教室。——如此才能真正落实全民的文化教育。至于老师和读经机的发音不同,如老师有把握,就跟老师的。如老师没把握,就跟读经机的。——您不要太担心,说:
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读经,也应该读经。不过,在读的心态和方式上,成人和儿童有些不同。本书虽旨在提倡儿童读经,但成人其实也可以读,如成人能认同而开始读经,对儿童读经亦将有更深切的体认。故先说成人如何读经: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个现代人已很难兴起「读经」的念头了。即使真的有意愿想去读,也跨不过第一道难关:即:连文字都不懂,怎么「读起」?这一困结关涉重大,若不详为解说,以先解除其心理的障碍,则一个人将永不能读经,兹请解说如下:胡适之曾写了一篇文章阻止吾人读经,题为「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他举王国维为例说:王国维是国学大师,自己终身研究典籍,都承认书经还有十分之四、五不懂,诗经还有十分之一、二不懂。你是何许人,你懂多少?居然胆敢说要「读经」!这篇文章的杀伤力很大,直到现在,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
我们为什么说,现在的高级知识分子连中国书都不能读呢?现在谁敢拍胸脯:「我可以读中国书,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受过中国教育,我可以读中国书。」?我们所说的读中国书,不是你能读报纸,读小说,这不能算的。我是说能够读高度中国智慧传统的书,所谓经、史、子、集。有人一听到经、史、子、集,马上心里就反应了,「读这些古老的书干什么?」这就是我要批判的对象。各位,现在你的心里是想要发扬中国文化吗?那你要读读几本书,要不然,你所发扬的中国文化, 可能就是信口雌黄,不负责任。有人说,我们的文化需要批判,甚至需要转化。你能批判吗?你能转化吗?你不读几本这样的书,你对中国文化是一知半解,你能够批判和转化吗?所以现在不管你是要发扬,你是要批评,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是中国知识分子,你就逃不开你自己需要有一点内在的涵养。如
家长问:为什么要在家自学,怎样学更有效率?王财贵教授答:所谓在家自学是针对现行体制,有些家长发现儿童读经效用很大,更进一步认识到非读经不可,而且培养高度人才必须大量读经,所以就没有时间做学校功课,比如一天读四个小时以上,就几乎不能上学,就从学校撤出来,这叫做读经在家自学。当然在家自学的情况本来是人类教育的基本状况,也就是说从古以来中外教育都是家庭做的,要么是父母教,要么是请家教,要么集中村庄孩子,由老师来教。自从一九一七年德国要普遍增进国民教育水准,有了义务教育法令,就是家长应该把孩子送去国家办的学校,孩子接受教育变成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后来世界各国都认为这样规定很好,因此义务教育的情况就流行于世界,中华民族也是从民国初年开始渐渐实施。在实施早期,功效是很大的,因为有些家庭是不懂得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