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一,《南海明珠传》跋笨鸟先飞志在勤,三更蹴被起劳神。年年争战流鲜血,代代英雄未顾身。南海情深掀巨浪,明珠泪落祭红尘。狼毫不肯让烏兔,还我银丝未老人。二,《诗海传真》编后感击埌歌成日月新,国风雅颂卷芳尘。孔爷集纂诗三百,屈子挥毫骚足珍。李杜光芒昭海宇,苏辛豪放歇天津。数千年后回头看,志壮凌云皆有神。三,大年初八,与学会诸友酌于“四谋书屋”耄耈期颐剩几年,纤纤银发不知天。读书写字效颜柳,酌酒吟诗怀谪仙。有限人生无浪愫,无私学海有情缘。明朝相约爬山去,直到摩云方是巅。四,八十抒怀人生八十古来珍,满腹豪情独占春。北上洛阳临国色,南登海角赏龙鳞。千般风雨千般过,万里江山万里亲。醉向元宵射灯虎,三声鼙鼓乐芳邻。
一,惠来光明古寺越岭翻山上惠来,清时古寺气雄哉。菩提老树凌天耸,兰蕙双花向日开。一片佛心消万觉,百年禅谛化千灾。三身老祖端然坐,指引光明头不回。二,朝面山太白观感赋一路蛇旋向北行,松涛坑水夹风声。山如壁立横天见,观耸云中拔地明。玉帝有情赐福祚,嫦娥无事赏花馨。笑携十载赖茅酒,百里来寻太白星。三,遮浪赏海十年不见海扬波,今日登临上碧硪。满目苍茫神秘岛,惊心忐忑鬼旋窝。银鸥展翅导航舞,赤蟹随流入网多。试问同游携酒否,烤鱼望醉唱新歌。四、与吕庭如同游壮帝基卅里来游壮帝基,古庵已毁草离离。宋丞陆子碑何在,明士雍兰字在兹。史册全凭人后写,假真颇赖事多疑。国亡不泯精神贵,千古英灵深吊之。五,约吕庭如同游龟龄岛谢谢老兄携酒来,三杯落肚畅开怀。诗词曲赋口中唱,颜柳欧苏笔上开。一世知音唯你我,百年壮志共元魁。
临摹是进入书法堂奥的不二法门。当然对于不同人在不同的学书阶段着意于何种临书目的其采用的临摹手段和方法会各有异同。对于一般已进入自由创作阶段的书家,其对作品中技术性语言的理性把握已没多大问题而此时的创作感觉、心态情绪往往是创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刻意创作一件作品时往往成功率极低,一篇文字写了又写直写得满屋废纸焦头烂额也不尽意。鲜于枢行书《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而如果平时有一段时间的临帖、读帖的准备再加上某天好的心境合适的诗文信手抄之两、三遍之内往往易得佳构。这正如蔡邕所言“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那么如何达到此种状态呢我以为最好的方法便是临帖。我们姑且称之为创作前临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排除生活中各种因素对创作的干扰先努力贴近古人寻求古气
刘世勇先生简介:广东省海丰县人,1943年8月生,中师毕业,海丰县教育局退休干部,中国作家新世纪论坛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汕尾诗社顾问,海丰县诗词社前任社长(现为顾问),出版、主编作品专集多部,2011年曾获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当代作家的“鲁迅文学奖”荣誉称号,论文、散文、小说、诗词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怎样写诗词(上)——献给海丰县诗词初学者(第一至二十讲)编者按:作者刘世勇先生曾于2015年及更早前出版过《怎样写诗词》一书,一共出版过三次,今得其2015年11月(第三版)的电子文档,分两期在本微刊发布,以期对诗词初学者有所助益。一诗,我国的国粹!二00二年二月二十日,中国唐宋诗词名篇朗诵会中指出:“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
在当今时代,面临信息爆炸、大数据、十倍速变化、颠覆性创新,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者要具备持续学习的“内驱力”,永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锐意创新、管理自己的学习。组织应该大力培养和扶持这些终身学习者,他们是学习型组织的中流砥柱,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基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思考、心得,我认为,从“非学习者”成长为“终身学习者”可能需要经历“石、沙、土、林”四个阶段,实现三次跃升,并要时刻防范“退化”的风险。这四个阶段(或状态)用四种事物“石”“沙”“土”“林”隐喻。各个阶段的特征如表所示。学习不同阶段对应的隐喻及特征如表所述,在从“非学习者”到“终身学习者”的演进过程中,有三次阶段性跃升;每一次跃升都是一次学习力的提升,需要具备相应的关键能力
移动互联时代,技术的发展对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商业学习一时呈现碎片化、游戏化、轻型化趋势。与此相应,商业学习开始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重”才是本质,“轻”只是现象。近年来在线学习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在线学习超越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充分利用了学员的碎片化时间,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潮流与趋势。企业大学的在线学习平台迅速建设。知识付费潮流下,得到,吴晓波频道、混沌大学等一批商业学习机构在崛起。在线学习无疑是一场革命与进步。然而,这是否意味着商业学习就应当向碎片化、游戏化、轻型化发展?我的观点是否定的。我认为,商业学习的方向是重不是轻。所谓重,是指两个含义。一是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二是要有方法。1学习务需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一是商业学习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真正有效的学习不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