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每晚一卷书作者 | 每晚July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最高目标。”那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不妨先听我讲三个故事。1第一个故事来自电影《天堂的孩子》。在电影中,小阿里出身贫穷,和妹妹只能共穿一双鞋。每当和妹妹来回奔跑着换鞋时,阿里想要新鞋的愿望就愈加强烈。恰巧社区举办长跑比赛,第三名就奖励一双运动鞋,阿里想都没想就报了名。比赛当天,阿里拼命地向前跑。他不断数着前面的参赛者,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了梦寐以求的新鞋。可就在冲刺的时候,后面有个人绊倒了他。命运在瞬间发生改变,他不小心摔过了终点线,最终得到了第一名。当所有人都欣喜若狂地向他表示祝贺时,阿里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因为不管冠军的奖品有多丰厚,他的梦想也只是季军的那双鞋。可现在,他不仅没有实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谭旭颖幸福在哪里?这是我们常常思考和追寻的一个问题。幸福不是别人眼中的样子,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舒适,幸福不在遥不可及的远方,而是在当下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就藏在寻常里,它其实从未与我们远离,只是偶尔被奔波的忙碌遗忘,被世间的尘埃遮蔽,只是它有时太平淡,太俗常,太无趣,所以经常被我们忽略着,未曾加以珍惜。林清玄说:“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的,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幸福是一杯解渴的白开水,是一桌抚心的烟火味,是一程顺遂的平安路,是一片迷人的风景美,是有个人可爱可念,是有个梦可寻可追,是有个家可回可归……这些平常的事物,看似简单又朴素,却盛满了稳稳的幸福,只有善于发现,学会珍惜,用心享受,才不负这趟尘世之旅。生活的智慧,不是一
人间痛苦不外两种。一是认知心念和现实不符,俗称妄念。一是精神世界苍白无依,俗称空虚。人们都想天随人愿,都懊恼事与愿违。所以痛苦就来自,自己脑中幻想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距。人为什么会有那些幻想?因为书本内容,媒体宣传,家长学校的教育中,只强调美好,不揭露真相,宣传的内容与客观事实往往两张皮。但人只有从幻想里走出来,跌落到真实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活着。跌落的早,很快清醒,跌落的晚,痛不欲生。其实客观事情的好坏之分,只是人的主观意愿,不是事实。至于喜怒哀乐,人间七情,也只是感受,没有优劣好坏。所以,人需要一次死心,把自己对世间不切实际的妄想全都抹灭。看清事实,看清客观的美好与丑陋共存;分辨人心,分辨人性中善良与邪恶交织。然后控制并引导事实。这才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却依然深爱生活的真正含义。这才是成熟
有些句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微言大义,发人深省。短短的话,诠释了最深刻的人生哲学。今天诗词君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辟的短文,供大家赏析。思想太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思想太多可能失去做人的快乐。——度也!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能不能挣钱看智慧,会不会花钱看品味。——道也!对自己好点,这一生不是很长;对身边的人好点,下辈子不一定还能遇上。——爱也!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宽容。——仁也!耐得住,伤得起,拿得下,放得开,看得准,失得安,活得透,走得畅。活在当下。——君也!如果不懂,就说出来,如果懂了,就别说,笑笑即可。——知音也!人和人,别说配不配,一块钱的打火机也能点着一万块钱的香烟。几万块钱的一桌菜,它还是离不了二元钱一包的盐。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
池莉 文“快乐”几乎是一个无须解说的词,与黄金白银珍珠玛瑙一样,是踏踏实实的好东西。世界上歌词最简单、旋律最简单却最拥有广泛唱众与听众的一首歌曲,无疑是《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这歌声在人类的每一天每一刻,该有多少声音在唱诵,说它是大海永不停息的波浪恐怕一点不为过。圣诞快乐!元旦快乐!春节快乐!中秋节快乐!永远快乐!可是,你真的快乐吗?你能确定,你没有被快乐吗?你确定有那么一刻你内心深处陡然温暖春潮狂卷,忽如火树银花喷发?你确定有那么一刻,你能够清晰无比地感知你被爱着同时你也爱着,因此你的笑颜沉鱼落雁?昨天本来是我一友人非常快乐的日子,两年来她朝思暮想的宝马终于到手。特提前半个月就预定了我的时间,亲自驾车来,要香车宝马请我去吃饭。她清早就从武昌出发,两个半小时还没有到我家。她信息:塞车了!
来源 | 百草园书店(Bai-Cao-Yuan)作者 | 彩云追月常言道:“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天地宽。”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除去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这里,都是强调人必须要快乐!快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良好期盼,也是人之天性的向往和追求。快乐无处不在。当你每天忙忙碌碌做事时,你会很快乐,因为你从中找到了充实;当你每天在书海里畅游时,你会很快乐,因为你从中找到了知识;当你每天听着一首歌曲时,你会很快乐,因为你从中享受到了乐趣。快乐需要营造。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
哲学史上的幸福观1)幸福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幸福问题,有两派观点,一派叫快乐主义,另一派叫德行主义。我先讲快乐主义。快乐主义的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他的观点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幸福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的创始人,但他从来没有把身体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相反是最反对纵欲的。所以你一定不要望文生义,一听快乐主义,就以为是提倡纵欲。据我所知,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提倡纵欲的,否则叫什么哲学家呢。伊壁鸠鲁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快乐是人生的目的,人活着图的就是快乐。所有的快乐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没有任何一种快乐就它本身来说是坏的。他的这个立场很明确,全盘肯定快乐,所以他的哲学被称作快乐主义。所有的快乐都是好的,但是,你要注意一个情况:有的快乐会带来比这个
平常心01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02人在年轻时会给自己规定许多目标,安排许多任务,入世是基本的倾向。中年以后,就应该多少有一点出世的心态了。所谓出世,并非纯然消极,而是与世间的事务和功利拉开一个距离,活得洒脱一些。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03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无奈
1“无病一身轻”生过一场大病的人都有体会。一个人正当壮年的时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白马轻裘,架鹰斗狗,射猎打围,恣意挥洒着生命力,但是一旦步入老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才明白“身上没病”是真正的幸福。唐代诗人罗隐有一句诗:“得即高歌失即休。”人生有失意,有得意。得意的时候,朋友多,应酬多,饭局多。人生得意须尽欢,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哪有心思顾及到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体重超标,“三高”来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烟酒过量,肝也出问题了,这时后悔也晚了,有可以享受的物质,却没了享受的能力,长叹一声:“身上没病才是真的幸福啊!”人生失意,当一个人的地位、名誉和财产,遭逢重大损坏时,一定要保住身心的平衡与健康,以求来日东山再起,就是通常所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古人还有一句文雅的话,
人一旦沉迷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痛苦会激发出人最脆弱、无力的一面,使人沉溺,自哀自怜。痛苦既让人沉沦,我们又能如何自救?也许只有在自觉软弱,就要一头栽倒的时候,勇敢承担起痛苦,像个勇者与自身的脆弱作战。——米兰·昆德拉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究其原因,大约有二。其一,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其二,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只是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我们把痛苦当作人生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接受下来,带着它继续生活。如果一定要说,我们就说点别的,比如天气。辛弃疾词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个结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