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诗词世界作者 | 诗词世界在生活中,很多诗句一半广为流传,而另一半却鲜为人知。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还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诗句——“情人眼里出西施”。它是说,在有情人眼中,爱人像西施一样美丽。但鲜有人知它的前半句更有哲理。那么你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前半句是什么吗?“情人眼里出西施”最早出自于宋代。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中有言:“情人眼里有西施”。这句话在民间流传甚广,并且它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越国有个叫清仁的樵夫。一天,他在砍柴,看见三名女子惊慌失措地往山上跑。清仁觉得不对劲,便追上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三名女子犹豫了片刻后说:“有士兵在追杀我们。”清仁
来源 | 每日一读作者 | 每日君在平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这个人怎么那么好命啊!”或者叹息“我就是命不好。”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天注定,还是由自己掌控,是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好奇的问题。其实,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老话早就给出了答案,我们从下面这三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是否注定。01自我认知的高低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不仅仅是知道自己的优缺点,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自我认知程度高的人,都懂得审时度势,认清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阿甘正传》里主角阿甘的故事,或许能启示我们一二。尽管他先天智力有限,但在发现自己的不足后,他依旧勇敢、善良且毫不气馁。经过不断地努力后,最终超越了许多所谓的“优秀者”,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如果没有那份自我认知,
一,《南海明珠传》跋笨鸟先飞志在勤,三更蹴被起劳神。年年争战流鲜血,代代英雄未顾身。南海情深掀巨浪,明珠泪落祭红尘。狼毫不肯让烏兔,还我银丝未老人。二,《诗海传真》编后感击埌歌成日月新,国风雅颂卷芳尘。孔爷集纂诗三百,屈子挥毫骚足珍。李杜光芒昭海宇,苏辛豪放歇天津。数千年后回头看,志壮凌云皆有神。三,大年初八,与学会诸友酌于“四谋书屋”耄耈期颐剩几年,纤纤银发不知天。读书写字效颜柳,酌酒吟诗怀谪仙。有限人生无浪愫,无私学海有情缘。明朝相约爬山去,直到摩云方是巅。四,八十抒怀人生八十古来珍,满腹豪情独占春。北上洛阳临国色,南登海角赏龙鳞。千般风雨千般过,万里江山万里亲。醉向元宵射灯虎,三声鼙鼓乐芳邻。
一,惠来光明古寺越岭翻山上惠来,清时古寺气雄哉。菩提老树凌天耸,兰蕙双花向日开。一片佛心消万觉,百年禅谛化千灾。三身老祖端然坐,指引光明头不回。二,朝面山太白观感赋一路蛇旋向北行,松涛坑水夹风声。山如壁立横天见,观耸云中拔地明。玉帝有情赐福祚,嫦娥无事赏花馨。笑携十载赖茅酒,百里来寻太白星。三,遮浪赏海十年不见海扬波,今日登临上碧硪。满目苍茫神秘岛,惊心忐忑鬼旋窝。银鸥展翅导航舞,赤蟹随流入网多。试问同游携酒否,烤鱼望醉唱新歌。四、与吕庭如同游壮帝基卅里来游壮帝基,古庵已毁草离离。宋丞陆子碑何在,明士雍兰字在兹。史册全凭人后写,假真颇赖事多疑。国亡不泯精神贵,千古英灵深吊之。五,约吕庭如同游龟龄岛谢谢老兄携酒来,三杯落肚畅开怀。诗词曲赋口中唱,颜柳欧苏笔上开。一世知音唯你我,百年壮志共元魁。
在盛唐的璀璨诗坛中,比起李白的豪迈深沉,杜甫的沉郁顿挫。还有一位被誉为布衣诗人的隐士,他的诗词清雅淡朗、意境悠远,备受人们的推崇和仰慕。李白以诗盛赞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称他:“清诗句句尽堪传。”他,就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孟浩然。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1、守本心,方能走得更远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父亲以《孟子》为寓意,善养其浩然之气,故为其取名为孟浩然,希望他能够立君子之道,守一身正气。小时候,天资聪颖的孟浩然十分喜欢读书,常埋在《四书五经》里刻苦学习。虽然家教严格,可天性热爱自由的他,经常跑到对面的岘首山上,大声朗读他最爱的《陶渊明诗集》。山水尽收眼底,与诗词相映成景的感触,深深烙在了他幼小的心里。公元706年,孟浩然参加县诗。
不久前,有位担任过大型展览评委的书法家跟我聊起,近些年展览层出不穷,投稿量骤增,在展出作品的初评中,评委们常常只是看看题跋和印章便能够筛选掉许多投稿。我问其缘由,书法家答道:“因为一看题款和印章就知道该作者的水平了。” 在当代中国书画中,题跋好的作品犹如凤毛麟角,书法不佳、烂题乱题的不在少数,只落穷款、了无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然而,近些年,中国书画的“大师”“名家”辈出,“创新”之作叠出,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作品中题跋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寡淡无味。当代书画家为什么怯于题跋?题跋在书画中究竟还占有多大分量?题跋越来越少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中国画历史上,最早的画没有题跋,北宋画家范宽的画就连名字也不写,后人是从其他文献资料中确定为他的作品。 考察中国书画史,北宋以前的
曾经有一个修行者,在山里修行了很多年。有一天,一个王子去山里找到了修行者。王子说:“你一个人在这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寂寞。”修行者回答:“我本来孤独却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了,觉得寂寞了。”王子不解。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万物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暂时与万物分开,得到你一个人,我却失去了一切。”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孤独,更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当你倍感孤独时,不妨读读这些诗,为你的心驱散阴霾,普照阳光……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孤独者的内心早就活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0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孤独是分种类的,因别人而起的孤独,常常会使人倍感失落、乏味;因内心而
韶光易逝,刹那芳华,总有一些诗词古文,灿若星辰,永久闪光。我们昔日只知诵读,今朝再品,方解其中的真意。有这么几首,它们写尽了世间的得失,成败,悲欢,聚散。1.得失鱼我所欲也先秦·孟子及其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和熊掌两者的舍弃与选取,是我们对得与失最直观的诠释。关于得失,魏晋的陶渊明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苏东坡说:“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辛弃疾说:“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来世上走一遭,我们都会陷入到选鱼还是熊掌的两难之中,都希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达到最优的心理预期。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人的内心深处,左右过多少人的喜怒哀乐,侵蚀过多少人的情感世界。所谓有得必有失,其
林语堂曾说:“人生在世,就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生活如同一杯白开水,放入糖就是甜的,放入药就是苦的,这痛苦和快乐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心。有时,我们需要用“有色眼镜”来看看这个世界:心中有苦,便时时饱受煎熬;笑口常开,则处处山清水秀。如果你有笑对人生的能力,那你也会拥有享受人生的权利。“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人生千难万难,不妨一笑而过。01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节选)泰戈尔曾说:“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便怕了他。”李白的大笑,震惊了整个盛唐。风华半生,蹉跎半生,这两个词用在李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25岁时,李白怀揣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仗剑出蜀,辞亲远游。上天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