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诗词世界
作者 | 诗词世界
在生活中,很多诗句一半广为流传,而另一半却鲜为人知。
比如: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
还有一句人人皆知的诗句——“情人眼里出西施”。
它是说,在有情人眼中,爱人像西施一样美丽。
但鲜有人知它的前半句更有哲理。
那么你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前半句是什么吗?
“情人眼里出西施”最早出自于宋代。
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上》中有言:“情人眼里有西施”。
这句话在民间流传甚广,并且它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越国有个叫清仁的樵夫。
一天,他在砍柴,看见三名女子惊慌失措地往山上跑。
清仁觉得不对劲,便追上去询问发生了什么。
三名女子犹豫了片刻后说:“有士兵在追杀我们。”
清仁说:“别怕,你们随我来。”
清仁找了处角落安置她们,不久,追兵赶了上来,逼他说三名女子的下落。
清仁面不改色,在几经周旋后,成功将追兵打发走。
三位女子连声道谢,并告诉他这件事的起因。
原来西施救下越国后,越王的夫人心生嫉妒,对西施起了杀心。
西施听见风声,便和侍女连夜逃出,正好碰上清仁。
清仁对其中一个满面尘土的女子笑着说:“你就是西施姑娘吧?”
那位姑娘擦去了脸上的泥土,果真是西施。
村里人听闻清仁一眼就认出了西施,调侃他说:“真是‘清仁眼里出西施’。”
之后,这句话一传再传,竟变成了它的谐音——情人眼里出西施。
此时,“情人眼里出西施”还只是鄙语。
直到清朝,有一个叫黄增的人,将它融入诗中,为它增添了更多内涵。
他写道:“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句诗出自《集杭州俗语诗》。
集杭州俗语诗
清 黄增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美色不会诱惑人心,使自己沉迷其中的是自己的心。
只要喜欢对方,就觉得他的任何地方都完美。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意思与“晕轮效应”相似。
晕轮效应是:对某人的部分特征形成印象之后,人们喜欢将这个印象推论到他的各个方面。
“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体现。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有缘之人,纵使远隔千里,也还是会相见,会为他的偶尔一笑而沉醉。
黄增将杭州的一些俗语汇集到一起,写下此诗,因此诗中很多句子广为人知。
“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没有其他几句有名,但它看似写情爱,实则写人心。
大千世界灯红酒绿,使自己迷失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心。
如若放任自己沉浸其中,则会被欲望毁灭。
唯有克制欲望,心态平稳,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汉高祖刘邦,被司马迁评为“好酒及色”。
但他在攻破咸阳,面对财富与美女时,却保持了难得的克制。
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咸阳。
他走进咸阳宫殿,看到珠宝满地,不禁想常住此处。
但他想到自己要干大事,就很快遏制住心中的欲望。
成山的金银财宝分文不取,如云的美女没有沾染一个。
他还约法三章:第一,杀人偿命;第二,伤人获罪;第三,偷盗获罪,除此之外,秦国的其他律法一律废除。
百姓见刘邦克制持正,对他十分爱戴,纷纷拿出粮食慰劳他。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
称帝后,他没有沉迷享乐,而是励精图治。
毛主席夸赞道:“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公元1644年,李自成也如刘邦这般攻入了京城。
他与刘邦同为农民出身,但不同的是,他不节制自己的欲望。
当时,百姓们对他的统治翘首以待,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但他在入主皇极殿后,不仅纵容将士享乐,而且包庇手下烧杀抢掠。
最终他只当了一个多月的皇上。
李自成智勇双全,但他在权力面前迷失自己,导致未能成就一番霸业。
《礼记》中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欲望如一匹野马。
当你松开绳子,它便横冲乱撞;当你拉住绳子,它便带你驰骋人生。
我们只有对抗内心的欲望,不让它沉浸于享乐之中,才能成就自己,收获圆满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582.html
本文标签:诗词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