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法家 - 第1页

07月03日

齐鲁清雅书画社于7月2日在中国·济南正式成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911次
齐鲁清雅书画社于7月2日在中国·济南正式成立

7月2日,时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恰遇夏雨七月荷,齐鲁清雅书画社在中国·济南正式成立。该社以“承书画传统遗风,传翰墨清香淡雅”为口号,旨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汉字文化和书画艺术,促进当代书画教育发展,提高“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书画社是一支由职业书画家、书画教育工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组成的专业书画团队,在书法、花鸟画、山水画、书画教学以及艺术管理领域都独具特色,并将弘扬中华书画文化视为终身使命。现有社员:李立新、刘月芬、史传章、汪光亭、桑海平、唐海勋、王俊兰、刘孟浩。其中,李立新任社长。仪式现场,全体社员创作了多幅作品,书画界友人田建军先生和宋永勇先生前来祝贺。书画家史传章先生为书画社题写匾额。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左)创作四尺墨竹图《春雨添新韵》,该作品由田建军先生(

07月01日

尚国粹,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书画家吕奉文先生书法作品展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吕奉文_书画家_写隶书的书法家_写颜楷的书法家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703次
尚国粹,颂党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书画家吕奉文先生书法作品展

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之际,为了讴歌对党的热爱、抒发对祖国和人民奋发图强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的赞叹,展现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为党的生日献上文化贺礼,书画家吕奉文先生精心创作了二十余幅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多样,立足传统,力求创新,艺术感染力强,抒发了作者热爱党、感恩党的深厚情怀,反映了新时代社会风貌和美好生活。作品涵盖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或酣畅潇洒,或雄浑豪放,或气韵生动、或平和畅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在内容上,作者用意颇深,用以篆书为基础的一百个不同的“寿”字和“福”字组成《百寿图》和《百福图》,以此对党贺寿祝福。当今世界形势波谲云诡,某些国家不断掀起仇华反华声浪,经济制裁、技术封锁、战争威胁、一浪高过一浪。此时,吕奉文先生以书法作品的形式,重温毛主席《满江红

06月17日

墨竹大师郑板桥一生当中的两个坎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72次
墨竹大师郑板桥一生当中的两个坎儿

郑板桥一生有两个坎:三十岁时,离开蜗居多年的乡村,进城打工;五十岁时,庸俗了一把,跻身官场。01郑板桥家庭成分看似不错,一家三代都是知识分子,屡出秀才,算得上“书香门第”。其实呢,板桥家和乡里乡亲一样,穷得叮当响。郑板桥曾写信给兄弟说:“俺家还存有上辈人留下的奴仆的卖身契,要是找到他们后代,继续为俺家服务,也不是没道理,但是,我不做这样的事。”板桥不做阿Q,还敢自揭家丑,说祖辈还当过叫花子呢。贫穷不是耻辱,倒追几代,谁家没贫穷过?敢认穷,这是郑板桥的本事;不甘于穷,这是郑板桥的骨气。于是,三十岁这年,潜龙出渊,郑板桥告别教书生涯,闯入豪华大都市,辗转于扬州诸地。他写诗自述:“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这时的郑板桥,真个是乡巴佬进城,四处碰壁,除了会吟诗作画,他一无所长。而诗人、画匠,

06月17日

郑板桥竹子为何画得那么好,原来他是这么学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28次
郑板桥竹子为何画得那么好,原来他是这么学的

他,一生爱竹画竹,画出了竹的精神,画出了一个竹的世界,传之后人,可谓流芳百世,启迪来者。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画》中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

06月17日

郑板桥兰、竹、石三幅画,道出人生三境界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335次
郑板桥兰、竹、石三幅画,道出人生三境界

提起郑板桥,很多人脑海中会冒出那句广为流传的妙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其实,比起上面这句话来,他还有一句更妙的名言:“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四美也。”也正因如此,郑板桥的一生只画兰、竹、石三种画。看懂了这三幅画,也就活出了精彩人生。-01-幽雅如兰,内心宁静王安石在《太湖恬亭》中写到:“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尘世喧嚣迷乱,极易遮蔽人心。与其为了名利奔波劳碌,倒不如尝试于纷乱之中寻一静处,让你的心灵在宁静中重获新生。郑板桥笔下的兰花,便是如此。幽兰喜静,生于空谷。因此,在晚年时,郑板桥所画的兰花,大都“种”在宁静一隅。也许人生便是如此,只有在经历过喧闹纷扰之后,才能格外体会到清静的可贵。曾经有一位虔诚的信徒,每日都会从家中挑选几朵鲜花,然后带去寺庙

06月16日

郑板桥最经典的20幅兰竹石图,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理念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7938次
郑板桥最经典的20幅兰竹石图,充分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理念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度。郑燮画竹因喜欢竹之气节,有题画竹句“屈大夫之清风,卫武公之懿德”。他画竹的三个阶段“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用笔畅达遒劲,构图布局可谓“乱而不乱”,“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并举”。他的特异之处还在于他作画全然体现了“书画同源”理念,可谓“一笔书,一笔画”。至于画面题跋的独特书体,则于隶书间极为随意地融入了篆、隶、行、楷笔姿笔意,由此他自己将他的书体称为“六分半书”,可谓一代高人,也是一代狂人。观赏郑板桥绘制的《竹石图轴》,如坐春风《郑板桥集·题

06月06日

书画家如何写简介?个人简介怎么写?书画家个人简介范文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94次
书画家如何写简介?个人简介怎么写?书画家个人简介范文

xxx,男,山东人,19xx年生于xx;19xx年毕业于xx大学,就职于……现为……。在大学时期发表了…………论文等学术课题。……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一直将书法艺术作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和业余爱好。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临习颜志卿、王羲之、孙过庭、文徵明、怀素等历代大家名帖,在注重吸收古代大师营养的同时,经常参观和参加国内外书法大展赛又从中学习其精华,书风从不求其索怪,而是放纵于自然而然之妙处,规规矩矩写字,本本份份做人。……对书法篆刻均有爱好,书法以真、行草、隶书为擅长,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书写五种字的体实力派书法家。其书写风格特点:全羊毫长锋用笔,字体突出了继承与创新、柔中有刚、变化多姿、形态显神,以变求神的个性。楷书多取法颜真卿书圣,传统功力浑厚,结体端庄完美,师古而不泥;行草以孙过庭等

05月06日

吕奉文:《吕奉文书画作品集》后记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吕奉文_书画家_写隶书的书法家_写颜楷的书法家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97次
吕奉文:《吕奉文书画作品集》后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成长在祖国怀抱,沐浴着党的阳光,倍感幸福和自豪。我自幼酷爱书画,自走出校门从教、从军、从政的几十年中,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与习练,颇有收获。在领导、同事、战友和朋友们的鼓励支持下,编印一本自己的书画集,既是对多年来书画艺术的小结和升华,也是献给新中国70周年华诞的礼物。这本书画集,我收集了近10年来的一些作品,在近600幅作品中选出了180余幅,并对作品反复斟酌比较,使我对书画创作有所新的感悟和启发。在运作书画集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首长、老领导、老战友和各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原山东省军区政委、少将、省委常委刘国福特为书画集作《序》;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张仲亭欣然为书画集题写了书名;辉煌书院副院长

05月06日

王建中:吕奉文隶书的美学密码——写在《吕奉文书画集》付梓之际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吕奉文_书画家_写隶书的书法家_写颜楷的书法家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59次
王建中:吕奉文隶书的美学密码——写在《吕奉文书画集》付梓之际

(左:王建中  右:吕奉文)我不是书画圈中人,但书画的魅力却经常使我围着这个圈子转。在《吕奉文书画集》付梓之际,受奉文兄之邀写篇后记,既感到受宠若惊,又感到责无旁贷。回想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轨迹,与能书善画的奉文兄交集之处甚多。工作中,我从1994年到2014年干了20年报纸编辑和业务负责人,直到现在还管理着报刊宣传,编辑刊发过许多的书画作品,其中就有奉文兄的不少墨宝。成长中,对我启发指导最大的人就包括书画艺术界的同事朋友,奉文兄作为我的姻亲,亦亲亦师亦兄亦友,更使我受益多多。奉文兄的书画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各异,全面分析我力有不逮,多年来对哲学的偏爱使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努力在表象之下发掘出事物的本质。下面单就其隶书作品管窥蠡测一番、班门弄斧一手,试解析其成功的美学密码,并以此就教于方家。格

05月06日

柳林:我们从军营走来——恭贺《吕奉文书画作品集》出版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吕奉文_书画家_写隶书的书法家_写颜楷的书法家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52次
柳林:我们从军营走来——恭贺《吕奉文书画作品集》出版

(左:吕奉文  右:柳林)说到秋天,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赞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时值金秋时节,欣闻《吕奉文书画作品集》出版,我就象看到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五谷飘香的田野一样,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在恭贺佳作问世之际,心绪如汩汩泉水,不胜涌动着感慨、感动和崇尚的浪花。提及感慨,就想到我们两人的交往和情谊。我和奉文都是农家子弟,一个属鲁西南菏泽,一个居鲁中莱芜,身上都流淌着农民的血脉。我们又都是1970年前后高中毕业应征入伍,满怀激情跨入军营的。更可喜的是,1985年秋我们同被选进山东省军区机关工作,奉文任司令部炮兵处参谋,我任政治部秘书处秘书,系情投意合的战友。从省直单位退休之后,我们又因共同的爱好融入书画艺术天地,描绘人生的“金秋风景”。今年喜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70岁人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