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你觉得拒绝别人是一件难事吗?对有些人来说,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一定要秉承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品格,同事约你周末去爬山,明明只想在家休息,还是不想拂了人家的好意。但对有些人来说,拒绝没有那么难,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因为内心很清楚不管什么事,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我可以选择和你去爬山,我也可以选择告诉你太累了我想休息。一个人的强大,应该从懂得拒绝开始。为人处事,懂得拒绝,方能从容。但是拒绝也是一门艺术,《不懂拒绝,你就注定吃亏一辈子》就是一本专门教会我们如何拒绝的书,作者周维丽是著名心理咨询师,心理培训专家,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和员工培训工作,曾为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员工心理的系统建构。 书中详尽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对号入座,让我们知道不懂得拒绝到底怎么回事,根源在哪里,进而给我们提出了解决
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这一生,最贵重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健康的身体,平安的人生。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情这一生,最珍贵的到底是什么。不是高低,不是输赢,而是身边的亲情,真心的感情。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健康到底有多重要!唯有身体健康,我们才能开开心心生活,做想做的事情,爱想爱的人。如若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富有金山银山也无用!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亲人到底有多珍贵!我们宅在家中,我们体会温暖,我们有父母耐心的叮咛,我们有伴侣朝夕的陪伴。简简单单的日子,就是最知足,最幸福!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我们不伟大,甚至很渺小,但愿意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很伟大,那些逆流而上的医护人员很伟大!这个世上没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帮你背负沉重。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人生最让人无奈的是,突如其来的变故
梁晓声有一次到法国出差,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无法超过,因为路很窄。他问司机:“能超车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他正和司机师傅说着,前面的车却慢慢停了下来,一位先生走下车,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当时他的脸滕地一下就变得通红。这位先生的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没有哪一条交通规则、没有哪一条法律有规定这位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取决于视野所处的高度,更在于心海纳川的宽度。用眼看世界,难免一叶障目;用心观世界,万物尽收于眼底;而用一颗优等的心去触摸世界,一人一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明朗历历。能将世界收藏于心的人,必然拥有一颗优等的心灵,不纷扰,不喧哗,却在衣不惊世,语不夺人的不张扬中,彰显着一种人格的明媚与高贵。- 01 -毕淑敏说,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优等的心,是一颗坚固的心,定然密不透风,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优等的心,也是经过了世风尘雨的洗礼后,散发出的一种遗世脱俗的安静。这份安静,若能自带光源,便会让这颗优等的心盛放饱满,透出丰盈。因为赠人玫瑰,所以余生暗香;因为借人之智,所以完美于自身。拥有优等之心的人,闪亮的是真正的优秀。即使把这个世界都看透,却仍然可
从前有两座山,一座山上住着“一休”和尚,另一座山上住着“二休”和尚。山上没有水。每天一休与二休都需要到山下来挑水,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一休没有下山挑水 ,二休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哪知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一个月都过去了,一休还是没下山挑水,二休终于忍不住了,决定上山看个究竟。当他达到一休的山上时,却吃惊地发现老友正在庙前悠闲地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水喝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一休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二休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
1曾文正公说:“做人从早起起。”因为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事。这一桩事若办不到,其余的也就可想。记得从前俞平伯先生有两行名诗:“被窝暖暖的,人儿远远的……”,在这“暖暖……远远……”的情形之下,毅然决然地从被窝里蹿出来,尤其是在北方那样寒冷的天气,实在是不容易。惟以其不容易,所以那个举动被称为开始做人的第一件事。偎在被窝里不出来,那便是在做人的道上第一回败绩。历史上若干嘉言懿行,也有不少是标榜早起的。例如,《颜氏家训》里便有“黎明即起”的句子。至少我们不会听说哪一个人为了早晨晏起而受到人的赞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是众所熟知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祖逖是志士,他所闻的鸡不是我们在天将破晓时听见的鸡啼,而是“中夜闻荒鸡鸣”。中夜起舞之后是否还回去再睡,史无明文,我想大概是不再回去睡了。黑茫茫的后半
您是属于喜欢说话的人呢,还是不太爱说话?我呢,应该算不爱说话的。虽然视情况看对手,有时会变得口若悬河,不过平常却是闷葫芦一个。也害怕详尽地说明什么,尽量不做这类事情。哪怕话说得不透彻,招致周围的误解(这种事屡屡发生),也照样坦然自若:没办法,人生就是这么回事。不是自吹,这方面我倒是做得很高明。接电话是苦差一桩,在派对上跟别人交谈也是弱项,回答采访同样令我心力交瘁,甚至连回封邮件都觉得疲惫不堪。让我跟人家做对谈和书信往来之类的工作,我一律回绝。假如命令我闭嘴,我可以永远闭口不言,也不会感到丝毫痛苦。独自一人看看书,听听音乐,去外边逛逛,跟猫儿玩玩,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上大学时,我过着单身生活,有时一连半个月都不跟人说一句话。这样的性格该说是难以相处吧,一般不讨人喜欢,但对小说家这份工作来说却
一、最根本的责任心我把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视为最根本的责任心,理由就在于,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
诗人顾城曾说:“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人到了一定年纪,见多了油腻,看过了浮躁,渐渐会发现,活得干净有多么难得。它能一眼映见我们灵魂的底色。活得干净,心才清静。前两天,好友跑来和我倾诉:她和合租的室友闹掰了,正为找房子而发愁。“客厅就像垃圾场,换洗的衣服直接扔在沙发上,用完厨房总是拖到有异味了才去清洗。”好友坐在沙发上,扭过头对我说。相反新来的男同事却让她连连称赞,喜欢穿白衬衫,袖口处总是平整干净,她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说:“他就像刘昊然的那种干净,如冰岛皑皑未化的融冰,让人看着就舒服。”是呀,一个干净的人,光是朴素地站在那,就足已让人欣喜。相反邋遢的人,看起来显得毫无秩序,似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也毫不在意。想起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更是如此。”干净
“及时回复”是一个很小的重要细节,却总被人忽视。迟到的时候没有及时说明原因,朋友也许会担心你的安全;工作进度没有及时汇报,其他同事只能干等着你的消息。一句简单的“收到”“好”“平安到家”......等等,背后可能是对别人尊重,让别人放心,更让人觉得你很靠谱。及时回复,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教养。01、做了就忘了?一天上班后,领导让小王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一个小时过去了,没有回复。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回复,直到中午领导在楼道里看见了他。领导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又问他怎么送的?他说那个人不在,只好委托办公室的人转交了。领导一听,脑海里马上浮出了三个字:靠不住。此后,领导再也不会轻易委托他去办重要的事了。这么小的事,不回复就是“靠不住”了吗?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别人交代诸如此类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