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曾经有一个修行者,在山里修行了很多年。有一天,一个王子去山里找到了修行者。王子说:“你一个人在这山里修行,是不是很孤独寂寞。”修行者回答:“我本来孤独却很快乐,但是你来了,我就不快乐了,觉得寂寞了。”王子不解。修行者说:“你没来,我与万物同在,你来了,我就要与你说话,暂时与万物分开,得到你一个人,我却失去了一切。”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孤独,更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当你倍感孤独时,不妨读读这些诗,为你的心驱散阴霾,普照阳光……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孤独者的内心早就活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01《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孤独是分种类的,因别人而起的孤独,常常会使人倍感失落、乏味;因内心而
01昨天和朋友聊天,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想想还真的是这样的。 有些话,听得进去的人不必说,听不进去的人不用说,所以说了等于白说,干脆就选择不说。 年龄渐长,沉默在很多时候,变成了最好的回答。其实这样也挺好。就像有句话说得好:十有八九的欲言又止,在日后想来都是庆幸;绝大多数的敞开心扉,事后往往都是追悔莫及。越是认识不久就熟络得像老友的人,往往会更快地以十倍速离开你,越是太快地掏心掏肺,到后面往往剩下的,就只有尴尬。 与其费心费力地去维系,去讨好,不如把圈子变小一点,因为真正好的关系,一定是不费力的,也只有这样,彼此携手同行的路,才能更长一点。 低质量的社交,远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02《无声告白》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
01、沉默,是最狠的报复。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说的是高手一般不轻易显摆,懂得韬光养晦。是啊,锋芒毕露未必是好事,谨言慎行才是最好的活法。很喜欢的一段话:你的脸上云淡风轻,谁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紧。你走路带着风,谁也不知道你膝盖上仍有曾摔伤的淤青。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这一路走来,流言蜚语也好,落井下石也罢,心里再波涛汹涌,也逐渐学会了不露声色。有时候,保持沉默,不是懦弱,不是亏欠,是不想让随口的一句话成为别人伤害自己的利刃。你再好,也有人说三道四。既然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喜欢,那就安心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别人赞赏你时,沉默是一种谦谦君子之范,微微一笑即是回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别人蔑视你时,沉默
天和地,无规矩不成方圆,人和人的关系也一样。哪怕关系再近,也要把握分寸。两个人之间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什么叫熟不逾矩?就是两个人相处,远近有度,保持距离,不过分干涉,不总是纠缠。相处的时候,舒舒服服;离别的时候,偶有思念。人与人相处,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再亲近的关系,也需要自己的空间;再亲密的感情,也不能受对方掌控。保持距离,是尊重也是珍惜;恰到好处,是智慧也是体谅!啥叫最好的相处?在你需要的时候,我陪着你;在你忙碌的时候,我远离你。该出场的时候,我绝不缺席;该避开的时候,我绝不强求!从不仗着关系近,就强势干涉对方!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强求的感情不美,爱得太满会累!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情与情之间需要分寸。不要仗着对方把我们在乎,就肆无忌惮。太过压迫的感情,会适得其反!脚下的路,没人替你走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总是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们的内心感到烦躁与不安。有的人急于功名,有的人热衷利禄,却少有人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到头来,想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一无所获。人生不能太浮躁,不能太焦急,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处处得意。01、静心换初心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守住自己的初心,才能有始有终。而要想不忘初心,就必须要做到心静,只有心静了,才能不被喧嚣的世界打扰,才能时时刻刻守住自己最初的理想。苏洵少时也曾立志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可没学多久,他心里就有一股躁动,觉得外面的世界如此美好,不出去游玩一番,实在是白白浪费人生的大好时光。于是,苏洵就开始放弃读书,出去外面到处游荡,终日嬉戏,一直到了十八岁还不会断句和作诗文。后来第一次应
有人说,按照平均寿命计算,人的一生大概活两万多天。岁月亲吻脸庞,留下痕迹。不知不觉中,人生已经过半。弹指一挥间,我们又在生命中多画下了一道年轮。不论何时何境,我们必须拥有这五样“护身符”。人生,越是混的好,越离不开这五样“护身符”,只有拥有了它们,才能幸免老景苦楚。你全都拥有了吗?第一道护身符:健康的身体有这么一句名言说道:人生就像一串数字,健康是1,金钱、地位、事业、爱情、家庭…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了这个1,后面有再多0也都没有意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一切,它是人生路上的第一道护身符。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听来感慨。一个穷人家的妻子发现家门外有三个看上去十分饥饿的老人家,于是想邀请他们进家里吃点东西填填肚子。老人问:“可是你的丈夫同意吗?”丈夫爽快回应道:“当然可以!我们家里不是很富裕,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用他的童年疗愈他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他的一生疗愈他的童年。这常被用来形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之大。近年来的一些热播剧,不管是去年的《都挺好》还是当下正在热播的《安家》,其实都涉及到了「原生家庭」的问题。实际上,原生家庭也好,后来自己组成的家庭也罢,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好则一切都好,反之亦然。平日里的很多文章,都在聊成长、聊职场和工作,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家庭,看看一个越来越好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主要有三大迹象。 01 家庭和睦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其实,家庭和睦的意义,除了收获幸福之外,还有很多更实际的价值。在《礼记》里有这么一句话:父之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辈与子女关系亲近,父慈子孝,
如今,我们的生活日渐富足,追求的重心也从物质问题转移到了幸福感上。做一个有幸福感的人,有两大要点:首先,我们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其次,要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放心。1、做人,要让自己开心古语有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的痛苦,除去不可避免的意外伤害,更多还是杞人忧天。还有一部分来自和别人攀比,跟自己较劲。石崇和王恺都是西晋时期的巨富,在财富方面,他们总是攀比不止。听说王恺家用糖水刷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听说王凯家用当时还很珍贵的石膏刷墙,石崇就用更加贵重的花椒涂抹墙壁。可是这样的攀比并没有让石崇感到自在,反而添了高处不胜寒的烦恼,不然,他也不会作一首《懊恼曲》献给爱姬绿珠。忙于计较和攀比,就算是富可敌国也不会快乐,而身为一个平凡人,我们不求精彩,只求自在。在朝来夕去的人海中,我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舒适的人生”比“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舒适”意味着不必付出太多,同时这也是一种对挫折的恐惧、对失败的逃避。而“有价值、有意义”就要付出相当多的代价,这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的。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又为何有些人即便曾经双手空空,到最后却能站在事业的巅峰。我很奇怪的是,在日常生活里遇到烦恼的人总是想着去一个别的什么地方去寻找净土、天堂,却从不曾想过把眼下的生活变得令人舒心。你们看那真正的禅者,不论是在沉闷的职场工作中,还是在辛苦的家务劳动里,他们都觉得是身处净土之中。因为他们的内心清明自在、充满欢喜,因此也就无所谓外部环境如何了。本来,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一样的,都可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人们头脑里的地域差别
简单,真好!那么静,那么空,那么简单。无端地喜欢着,有时候,喜欢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喜欢一个人。简单,是一种生活态度。有时,简单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安之若素;有时,简单凌驾于精神之上,那么绝尘世外;有时,简单就是红炉一点雪,那么原汁原味;而有时,简单也是一道法门,谁经过了,谁就能化茧成蝶、脱胎换骨。简单,是一种境界。或许,简单是浅浅的随意和从容,仿佛小桥流水般朴素与自然;或许,简单是心灵的一种释然和顿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又或许,简单是性情的一种解脱和淡泊,天生质朴,隐约直白,回归心灵。淡,淡得彻彻底底。恬淡随意地生活,慢慢沉淀在记忆里的,便是浅浅的快乐,浅浅的遗憾。恩与怨,得与失,爱与恨,成了藏在心底深处的一道风景,细细地品味,都成了一笑而过的淡然。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