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到中年的无奈和感悟 - 第1页

06月29日

人到中年:不乱说话,不乱交友,不乱花钱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039次
人到中年:不乱说话,不乱交友,不乱花钱

花到荼蘼始探看,人到中年藏锋芒。也许年轻时,我们都有过张扬洒脱的时光,但到了一定年龄,就该学会收敛自己,不再随性而为了。有些话,不便说;有些友,不必交;有些钱,不能花。这既是中年人应有的修养,更是过好余生的智慧。01不乱说话中年是一道坎,尝遍人情冷暖,方知世态炎凉。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还是一味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结果只会让自己徒增更多烦恼。知乎上有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大学毕业后和几位同学一起留在西安打拼。那时候,大家经济条件都不好,在城中村合租,晚上下了班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聚在一起侃大山。一瓶啤酒,一盘花生米就可以畅聊整个晚上。直到后来,他开始谈恋爱、创业,第一个搬离了城中村,有了积蓄后又买了房子。起先,他还保留着之前的习惯,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都会直接在微信

06月22日

人到中年方知,亲情是来处也是归途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252次
人到中年方知,亲情是来处也是归途

原著:邓庆安知乎上有个提问:你为什么不愿回故乡生活?有个高赞回答说:故乡,虽然有牵挂的亲人,却给不了我们想要的生活。这句话也是《山中的糖果》作者邓庆安的内心写照。为了想要的生活,他独自在北京闯荡多年。除了每逢过年回故乡探望亲人,故乡,对于他来说,是心里一直装着的地方,但也是不愿回去的地方。邓庆安以第一人称,把那些年、那些事,以及对于故乡亲人、师友、父母的感情,都写进书里。亲人之间的生疏和隔阂、与父母之间的分歧和牵挂,以及自己在亲情和梦想、远方和故乡之间徘徊,让每个远走他乡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让我们对故乡、亲戚、父母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翻阅《山中的糖果》,和作者一起面对亲人的离别、故乡的变迁以及人生的思索。01亲戚之间最好的距离,是亲疏随缘有人说: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失去和接受别离的

06月14日

人到中年,要在这三件事上“绝情”,否则一辈子翻不了身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06次
人到中年,要在这三件事上“绝情”,否则一辈子翻不了身

“脸皮要厚而无形、心要黑而无色,这样才能成为英雄豪杰”,这句话出自李宗吾的《厚黑学》。年轻的时候,我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李宗吾是“厚黑教主”,在他的书中专门教人如何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的干坏事。但人到中年后,却发现他的书亦是一座“黄金屋”,只是这黄金真假参半,需要人用心去分辨。比如,他认为:“项羽脸不厚心不黑,因此失败;刘邦脸奇厚,心奇黑,故能成功”。这个观点,你能说他是错误的吗?项羽的失败,确是因为太重情义,刘邦的成功,也确是因为心机够重、人够狠。这个道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善良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人到中年后,在这三件事上,一定要学会绝情。否则,就跟项羽一样,注定一辈子也翻不了身。【一】对无理的要求绝情很多人喜欢电视剧《欢乐颂》中的关雎尔,温柔善良知上进,是典型的乖乖女。但这样

06月07日

早读丨人到中年: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58次
早读丨人到中年: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有一句话说:“人活一世,只有两件事。”做事清醒,是一种本事。为人糊涂,是一种智慧。在为人处世中,越年轻时越浮躁。人到中年,愿你在饱经世事后,变得愈加沉稳和淡定。01清醒做事是本事有一句话说:“事急则缓,事缓则圆。”人在年轻时,做事容易冲动。一言不合就动怒,一事不顺就生怨。随着年纪的增长,就会在吃过亏,碰过壁后,学会圆融涉世。一代晚清名臣左宗棠,年轻时在湖南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幕僚,他因为才华出众,处事颇有些傲气。当时有一位永州总兵樊燮,去长沙拜见抚台大人骆秉章,骆秉章让他顺便参见在一旁的左宗棠。但樊燮并没有这么做,带着轻蔑的语气说:“我乃朝廷正二品总兵,岂有向四品幕僚请安的道理?”左宗棠听后大怒,两人就此结了仇。不久,樊燮因营私舞弊被骆秉章上折参劾,樊燮以为这是左宗棠公报私仇,于是向上司湖北总督

06月03日

人活到55岁,渡人先渡己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921次
人活到55岁,渡人先渡己

佛家讲:“渡人先渡己。”一个人想要渡化别人必须先渡化自己。自己明白,才能为别人指点迷津。自己强大,才能替别人排忧解难。在自己没有抵达彼岸之前,唯一能做的,是划好自己的船。01别人的求助,不必大方。人到中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母进入衰退期,事业进入瓶颈期,孩子进入叛逆期。一睁眼,就是一家人的琐碎生活,孩子的成绩要管,父母的健康要抓,公司的班要加。一个人恨不得掰成两半用,一天二十四小时恨不得连轴转。古人说:“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人到中年,肩上挑着一家老小的重担,面对别人的求助,千万不要勉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帮就帮,能力范围之外,一定要学会拒绝。这不是无情和冷漠,而是一种成熟和分寸。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对别人的事满口应承。一方面是透支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别人也未必感你的恩。小恩养贵

11月18日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一个字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59次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一个字

人到中年,最高级的活法,就一个字——给!曾经以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索取的过程,一个人拥有的数量就等于其生命的质量。后来才慢慢发现,人生只是一场体验,我们拥有的,终将归零。与其拼命索取,不如用心给予。就像巴金说的那样:“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而在于付出,在于给予。”01、给面子,是教养我们身边总有一群这样的人:他们常常依仗着性格直爽的借口,肆意揭人伤疤,把别人的难言之隐放到台面上讲,总让人难堪。习惯性“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既尴尬,又无奈。他们还热衷于泼人冷水,浇灭他人的希望或是喜悦。由此,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高贵感。殊不知,伤人面子,等于自伤,这样的人,最后将因为自己的低情商,导致圈子狭窄,人脉为零。人生在世,唯有智商情商双在线的人,才能站在人际交往的金字塔顶端,成就自己一

11月08日

人到中年,看清别人,认清自己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54次
人到中年,看清别人,认清自己

慈怀君说《三字经》里,有这样一段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里提到的“融”,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孔融。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父母们常常会拿这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学会谦让,和为别人着想。因此,孔融几乎成了“谦谦君子”的代名词。但很多人却不知道,真实的孔融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温润如玉。相反,他敢说敢做,桀骜不驯,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什么是“做自己”。01聪明机智,敢想敢做公元162年的某一天,东汉名士李膺家门前,来了一个十岁的孩子。那孩子对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门人见孩子气度不凡,不卑不亢,一时之间拿捏不准事情的真假,又怕真的耽误了亲戚来访,就赶忙进去通报。李膺让人请孩子进去一看,自己根本不认识他,就问道:

11月06日

五十岁以后,最好的依靠,是以下三个人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83次
五十岁以后,最好的依靠,是以下三个人

作者:国文  朗诵:高梦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老了,学会更精彩的生活。——兹心点击上方即可收听高梦朗诵李白曾言:“光景不待人,须臾发成丝。”时光转瞬即逝,眨眼已到人生下半场,人这一生前辈子总是为他人而活,现在正是真正人生的开始。《论语·为政》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明白了什么是天命,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整个人变得平和,懂得了一切顺其自然。五十岁以后,想要安度晚年,最好的依靠,正是以下这三人。01最好的依靠,是自己常言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人到五十,最好的靠山是自己。很多人认为后半生便可坐享清福,其实,无论年龄多大,无论辈分多高,风雨中真正能撑伞的人,只有自己。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

11月06日

人到中年,最怕四问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72次
人到中年,最怕四问

作者:洞见Autumn来源:洞见(ID:DJ00123987)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人到中年,也请重新出发。——兹心梁羽生说:“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人到中年,每个人都活成了两副模样:一个驮着一家老小,强大到好像无所不能;一个顶着满身疲惫,脆弱到仿佛一击即碎。总以为自己同世界交手多年,早已百毒不侵,举重若轻。但有时他人几句简单的询问,却会让你在一瞬间溃不成军。01工资多少?“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涌进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住2500、孩子上幼儿园1500、人情往来600、交通费580、物业管理费340、话费250,还有煤气水电费200。”十几年前看《蜗居》时,你还年轻,不会想到如今的生活,早已被郭海萍剧透得彻彻底底。那时你总觉得,到了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