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空法师 - 第24页

12月01日

净空法师:《财神范蠡的故事 》告诉我们财富是怎么来的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511次
净空法师:《财神范蠡的故事 》告诉我们财富是怎么来的

老法师:范蠡三聚三散,演财富之道国人以前拜的财神是范蠡,拜范蠡做财神很有道理。当时,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兴越国,复兴之后,他知道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所以,他就开溜了。从此改名换姓,带着西施住在陶这个地方,所以也称为陶朱公。他做生意,发大财,然后把钱财全部布施出去,历史上记载“三聚三散”。他散财之后,再从小生意做起,过了几年又发了,发了财马上就散财,他三次散财,他得的果报是置千金之产五次,这是真正的聪明人。有钱,大家享福,大家都拥护你,不会害你;你有钱,自己享福,所谓“一家保暖千家怨”,不晓得多少刀在那里围着你,你还会有好日子过吗?世间许多有钱人,在我眼当中,他们是可怜人。可怜在哪里?他们外出要有好多保镖,唯恐别人杀他。住在旅馆先要搜查,怕人家放炸弹,提心吊胆,身心不安。哪有我们这么自在

11月28日

净空法师:末法九千年,能度众生的,只有这部《无量寿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6497次
净空法师:末法九千年,能度众生的,只有这部《无量寿经》

净空老法师慈悲开示 我学佛学了六十多年,讲经教学也五十四年,这个年龄是应该要走的年龄了,生死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外面有许许多多人批评我,要把净空法师打倒,这个没有关系,你不打,我也快要倒了,我不在乎这些。可是我担心一桩事情,《无量寿经》会集本不能倒,这个要倒掉就不得了。为什么?这个倒掉了,末法九千年众生没有人能度,能度末法九千年众生只有这部经。大家不反对这部经,反对净空法师,没关系,只要你不反对这部经,我就给你磕头、给你顶礼,你把我凌迟处死我都感激你。为什么?我有一个把握,那是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说,真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真正发愿求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得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他后头还有一句话说,唯除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可是这句话,黄念祖注解里头引用二祖善导大师的话解释,善导是阿

11月25日

净空法师:在家真修行,家里就有一尊佛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506次
净空法师:在家真修行,家里就有一尊佛

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难,死了以后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说守成不易,这个话是真话,你怎么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经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远不会失败。你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天天都是初发心那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所以佛门谚语所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真诚心、恭敬心、谦虚心,优点都显示出来了。学佛两年就松懈了,「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佛久了也变成老油条,这就是学佛为什么会堕地狱。本来学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极乐世界的,为什么学佛到最后都到地狱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能没有感动吗?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例子就在我们的周边,不必亲自看到,传说、听闻都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谨慎吗?连《念力的秘密》

11月25日

净空法师:功夫都在日用平常当中,养家就是在修布施供养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38次
净空法师:功夫都在日用平常当中,养家就是在修布施供养

功夫都在日用平常当中下面说,「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你看,一到极乐世界就花开见佛。这是什么品位?我们在《观经》上看到,这是上品往生,不是中下品。我们能达到吗?能。怎么能?怕的是你自己不肯干,没有人障碍你,自己障碍自己。为什么能?万缘放下就能,你有一桩放不下,有牵挂,就不能了,关键就在此地。能彻底放下,你就能争取到上辈往生,我们这个经上讲的,三辈往生你就能争取上辈,上辈花开见佛。上辈人心量大,要能包容。学海贤老和尚的忍辱波罗蜜,收电费的人打了他两耳光,他接受了。旁边人看到看不惯,要想去跟这个收费人理论,老和尚说算了,息事宁人,完全不计较。对于毁谤的人,他何尝不知道,无需辩论,也不必计较,时间久了真相自然明白了,何必去争,成就忍辱波

11月25日

净空法师:老法师开示,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82次
净空法师:老法师开示,这就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養清淨心、養平等心、素食,就是健康長壽的祕訣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人、有牵挂的人、有心事的人、有欲望的人,这人老化很快;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丢掉,寿命长,没看到你衰老。什么原因?你没有想到老,你起心动念里头没有这个老字,他就不老。再一个,你没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那是老的催化剂,你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你不会有衰老的现象。所以,健康从哪里来的?健康的根本是意念,现在人所讲的心理健康。你有疾病,你这个病能够恢复得快、恢复得慢,与你念头有关系。实实在在讲,医药对你健康的帮助顶多三分不得了,另外七分是你的意念。你要常常想到这个病不行了,不会好了,你肯定不会好;如果你把这

11月22日

净空法师:修福、修慧都要从改过下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75次
净空法师:修福、修慧都要从改过下手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 2011/6/30 第11集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俗话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还没契入圣贤境界,不可能没有过失;而可贵的是有过失了,能够马上爱惜自己,然后去把它改正。所以自爱决定是从改正过失开始,不改过那就谈不上自爱,不懂得自爱,那就更谈不上去爱人。父母为了成就孩子,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所以他改正自己,处处给孩子好的影响,那个就是出于他对孩子的真爱。所以要爱人,欲爱人者,要先自爱。这一句经文讲到的,“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个人有过而不去改正,这就叫真正严重的过失了。《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改过来了,这个过失就没有了;甚至于改过以后,还给别人很好的榜样

11月22日

净空法师: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52次
净空法师: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 2011/9/10 第26集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我们接着看到,“穷困不易其素”,他遇到挫折、困难,遇到贫困的时候,丝毫不改变他平时的志向。所以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只要绝不改变,时节因缘一成熟,一定可以突破。而人为什么在贫困当中会被转?可能就是有贪着。好富贵,不能常处贫贱;贪快、贪好,达不到就沮丧、就退缩。师长老人家给我们打预防针,这个时代弘扬正法、弘扬中华文化,要跪着把正法送出去。诸位学长,您跪过没有?还没,是吧?那你们现在遇到的境界还算是顺缘,还没有很高的考验。其实每一个境界,都是在成就自己的,这些境缘才真正看出,我们是真心还是假心。真心是任何境界,都不会改变这一份志愿,这才是真的。真则不假,真

11月18日

净空法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636次
净空法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净空老法师讲 :疾病的原因灾难怎么来的?佛给我们讲,首先你的心,你的心坏了,心里贪瞋痴慢疑,这叫五毒,你看你的心里头有五毒。这个境界一现前,一定会引起你的反应,从五毒里头反应出来是什么?怨恨恼怒烦,好了,你这个身体就长病,就生病,你病是这么来的。里面毒,我们通常讲三毒烦恼是讲贪瞋痴,还得加两个,贪瞋痴慢疑,五毒,跟这五种缘「怨恨恼怒烦」一结合,我们的细胞立刻就变成带着病态的细胞,它就变了,就变种,这是你得病的原因。要怎样不得病?佛教了我们一句话,你真正记住,你真正去做,你百病不生。佛教你什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从内心里把你的病毒化解掉,你永远不会生病。所以心态决定了一切,这跟中国医学讲的道理是相通的,中国医学讲治病,医药对疗效顶多只占三分,七分是心态。心态一转变,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

11月18日

净空法师: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94次
净空法师: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人、有牵挂的人、有心事的人、有欲望的人,这人老化很快;你要把这些东西统统丢掉,寿命长,没看到你衰老。什么原因?你没有想到老,你起心动念里头没有这个老字,他就不老。再一个,你没有这些拉拉杂杂东西,那是老的催化剂,你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你不会有衰老的现象。所以,健康从哪里来的?健康的根本是意念,现在人所讲的心理健康。你有疾病,你这个病能够恢复得快、恢复得慢,与你念头有关系。实实在在讲,医药对你健康的帮助顶多三分不得了,另外七分是你的意念。你要常常想到这个病不行了,不会好了,你肯定不会好;如果你把这个病看作若无其事,根本没放在心上,你很快自然

11月15日

净空法师: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195次
净空法师: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只有今天,没有明天1 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永恒不变的总纲领、总原则,如果与这个纲领原则相违背,那是魔,那不是佛。2 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在菩萨道上,才能找到证入成佛之道。不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在佛法上无论怎么用功,你所学得的只是皮毛、形式,实质你一分一毫都没有契入。3 换句话说,来生后世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没有办法脱离业力,你还是要搞六道轮回。什么人能够出离?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人,他老实念佛,他能生净土,他能出离。4 所以我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很短暂,如果你以为自己的寿命很长,那是妄想、执着!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是讲真话。5 印光大师常常教人,把“死”字贴在额头。我过去到灵岩山寺参访过祖师闭关的关房,他那个佛堂很小,一张桌子仅供一尊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