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感应篇》的前面两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在《汇编》里面,所举历代的这些公案事证不胜枚举,每一条都应当熟读深思。我们因为时间的限制,不能一条一条的介绍,只能够选择几条,将重点跟大家说清楚。佛在大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知佛见,『惟人自召』也就是这个意思。古德跟我们说,凡人妄想太多,这许多的妄想可以分为三类,过去的妄想、现在妄想跟未来妄想。常常想到过去,过去的荣辱,过去跟一些人所结的恩怨,悲欢离合,这一类的都是属于过去妄想。尤其是年岁大的人,总是想到他少壮时候的那些故事,跟年轻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永远重复不完,老故事,这是属于过去妄想。还有一些事情在眼前,或是应该做的,或是不
昨天讲到《感应篇》的第一句: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这句话是说明感应道交的原理,文字虽然简单,道理非常深刻。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所谓是心电感应。心是真的,电是比喻,比喻总不能比喻到恰到好处,只能比喻彷佛。因为在世间物理的现象,似乎是电的速度最快,跟光速度相等。而心感应的速度,比光、比电不知道要快多少,简直是不能比。电波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心里面念头的速度,念头才生就遍虚空法界,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多次跟诸位报告过,这是说感应的原理。《汇编》里面这个内容非常丰富,举出许多的公案故事来做证明。其实这些例证是举不尽的,只要我们冷静观察,我们一生当中,自己跟周边的环境,就能够体验到感应是真实的现象,西方人所谓是真理。 《汇编》里面第五段,举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一段话,这一段话说得很
诸位同学:大家好! 感应的道理很深,感应的事迹很广,古人对我们的勉励很多,爱护备至。古书里面教导我们,世出世间法,尤其是善法,信心是成就第一个因素。无论是希求在一生当中,得到幸福美满的果报;或者是学佛,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也都在信心。尤其应当警觉到,佛在经上常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人的寿命非常短促,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所以我们有一念信心就是一念善根,念念信心就是念念善根成长,应当及时努力,决定不能够等待。如果你以为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样子悠悠忽忽,一生往往就空过,到临命终时后悔莫及。所以要建立信心,要精勤努力。佛法无论是哪个宗派,显教、密教,祖师大德都教导我们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 所以在世法里头管子说过,“喜气迎人,亲如兄弟”,这话说得有道理
诸位同学:大家好! 《太上感应篇》,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社会上一般大众都非常重视,依这个方法修学的人非常之多,得到的感应也不可思议。《感应篇汇编》,就是搜集许多感应的事迹,绩效非常的显著。古人劝导我们,人心地要厚道。这一次我到澳洲,虽然时间只有四天,同学们还是不放过,要我将这四天的时间,将《了凡四训》的大意给大家做个介绍。感应的道理,开宗明义就讲得很清楚,《易经》上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存心厚道的一定有后福,存心刻薄的,纵然目前环境很兴旺,但是不久也必定衰退。这个理论与事实,古今中外,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都能够见到,而且非常明显的见到。 所以无论是个人、无论是家庭、社团,或者是国家,要知道兴旺全在存心厚道,断恶修善。 所以古人讲,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应当将这
诸位同学:大家好! 中国古老的《易经》,说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必”是必定,是非常肯定的词句。也就是说因果报应是一定的事实,世间人所谓的真理,这就是真理。 个人如果能够修善、积德,这个人一定发福,福报自然会现前。如果一个人造作都是不善,纵然他家庭有福报,祖宗、父母有福报,生在富贵之家,必定也会有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些事迹不但在古代历史当中记载得很多,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现前的社会,无论在中国、在外国,稍稍留意你都能够见到,证明古人所讲的话决定是正确的。感应的道理,就是要我们认识因缘果报,了解因缘果报,肯定因缘果报的事实,做为我们这一生做人的准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能够收敛,就能够约束,知道趋吉避凶,知道断恶修善,这是圣贤人的教化,这叫做教育。现在人,现代
诸位同学: 今天开始,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太上感应篇》。这篇文章不算很长,只有一千三百多字,题目叫“太上感应篇”。“太上”这两个字是尊称,含义很深。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不是某个人讲的。如果我们要以为佛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那就错了。我们在许多经论里面看到,佛自己说他一生没有讲过经,他一生没有说过一个字。这个话是真话,不是谦虚,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凡夫执着有我,所以说法,我说的、你说的、他说的。诸佛菩萨无我,《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不但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连念头都没有,所谓是“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见解、念头,不但不着相,念头都没有。他这是从哪里说的?真性的流露。真性不是别人的真性,是我们自己的真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自性
各位同学:大家好! 最近有些同修要求我将《太上感应篇》再讲一遍,希望送到电视台去播放,这是一桩好事情。可是再讲一遍也要相当长的时间,最近我们在此地,开讲的是《华严》、《无量寿经》与《地藏经》,这三部经同时讲已经就够多了,再加上一种,感觉得分量太重。所以想来想去,利用早晨这个时间,这半个小时,我们预定两个月到三个月将这个课程讲圆满。 这一门课程实在说是非常重要!清末民初,印光大师特别提倡这个法门。 清朝末年的时候,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当时定海的知县,清朝称知县,到山上礼请印光大师到定海县来讲经弘法。大师因为家乡的口音很重,他是陕西人,所以在当时语言上有隔阂,他就派了一位法师到定海县去讲经。去讲什么经?好像是讲《文昌帝君阴骘文》。 我们在文献上看到这些资料都非常惊讶,地方上的长官请法师讲
《伤德、伤邪淫伤身败德1 古人所说的万恶淫为首,不能小看。全世界的灾难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这是祸害的根源。2 佛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淫心不断,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有很多修行人不能成就道业,最后堕阿鼻地狱,什么原因?就这个原因。 3 现在这个社会,儿女不孝顺父母、学生不尊敬师长、部属背叛长官,为什么?教育失败。教育失败了,那个结果一定是天下大乱。现在的社会教育教什么?教邪淫。我们老祖宗说万恶淫为首,教邪淫就是教万恶,社会怎么不乱?4 你看今天的社会,广告、新闻、杂志里面,女孩子都是穿着暴露,都是引诱你邪思,这是什么?教邪淫。教邪淫就是教万恶,这社会怎么会没有灾难?个人造业是个别报,这一群人都造业这是共业,那就是集体的大灾难,就这么回事情。5 我们人人都希望家庭美满、家族兴旺,要达到
「法藏求愿名闻十方者,只为普摄十方一切众生」,因为法藏菩萨帮助十方世界,一切六道里面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他用的方法就是执持名号。众生不知道这个名号,就没有办法去了,这个名号是他接引众生的方便。因此,名号特别重要,世尊把它介绍给我们。底下这一句说得好,「若无此愿,则十念必生之愿便同虚设,盖闻名方能持名也」。没有听过阿弥陀佛这名号,没有见过阿弥陀佛这名号的文字,底下这一愿,第十八愿十念必生那就是假的。所以一定要知道名号,於是我们就明白了。明白,我们要有行动,把阿弥陀佛的名号介绍给别人。名号,我们对它要恭敬,名号是神圣的,但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有巧方便,我们接引一切众生念佛,比对阿弥陀佛恭敬更重要;换句话说,什么是最极恭敬?劝人信愿持名、念佛往生,这是对阿弥陀佛最直接的恭敬,最真实的恭敬。那怎么做法
摘自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第52集赚钱是福报,舍钱是智慧 同样道理,在世法里,你今天赚了钱,钱赚了,舍!你要不肯舍,你所赚得的就那么多。愈舍愈多。赚钱是福报,舍钱是智慧。你有福去赚,你不知道舍,你没有智慧;所以“舍”是智慧。 《金刚般若波罗蜜》讲的是什么东西?就是“舍”而已,没有别的,就是讲的“放下”,“看破、放下”。有智慧的,“舍”、“放下”,一定是利益众生。舍财修福,那个福报就更大了。明白道理的人敢舍、肯舍、喜欢舍。因为什么?他懂得这个道理。财富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布施”是因,得财是果,种因才会得果,不种因哪能得果? 你这一生当中所得的财富,前生“布施”的因。前生你“布施”得多,这一生当中你得的财富就大,你发大财;前生你“布施”得少,这一生你财运就少。是这么个道理,这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