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空法师 - 第18页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7)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5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7)

诸位同学,大家好!【正己化人。】落实在生活行持当中,事相繁多,不胜枚举,小注里面给我们举了几个例子,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说「清贵容,仁贵断」,这两句话往往是我们疏忽的。学佛的人,跟世间人最大的差别,就是清高;谚语所谓的「清贫浊富」,这些都是千古名言。可是清高的人,要紧的是要包容,要有度量。在佛法里面,确实世尊是显示无比的清高,令人敬仰,而佛教教人也是把这桩事情,列入教学第一课。我们到一般寺院庵堂,佛家的建筑物,第一栋建筑物就是天王殿;我们一般称作护法神,也能讲得过去。天王殿里面正当中,供养的是弥勒菩萨。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取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的时代,诸位也许都熟悉,南宋有一位大将│岳飞,他跟岳飞同时代的人,出现在浙江奉化。他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不错,说了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6)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37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6)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化他,总说意趣是:【正己化人。】批注里面说得很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正己有许多功夫,化人有许多妙用,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这些话都说得非常肯定,要帮助别人,帮助这个社会,昨天我们也讲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自己不正要想帮助别人,就非常困难,当然会遭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尤其是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事与理自己都要很清楚、很明白,自己的心正、言正、行正,自然能够得到大众的尊重。不但大众对你尊重,鬼神也对你尊重,冥冥当中自然得到拥护,更能得到诸佛护念。自己要行得正,最重要的是心正,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想学,很愿意学,为什么学不来?学不来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放下,都是被这桩事情障碍住了,所以要想自己心行得正,必须要把这些障碍舍掉。可是有些同修说,我们也很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5)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9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5)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接着底下一句是:【正己化人。】前面所讲的,都是完成自己的的德行,目的是在帮助别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没有成就,就不能够教化众生。所以要想教化众生,先要把自己修好,这是一定的道理。无论是古代的中国人,中国的古圣先贤,印度这些佛菩萨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作法,乃至于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必须遵循这一条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前面跟诸位提到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落实,一定是先断烦恼,成就法门。断烦恼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学法门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们中国人常说「品学兼优」,然后才能化人。我们身为佛弟子,无论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众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萨,所以佛教育,他的成就是菩萨法界。《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是菩萨法界;极乐世界,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4)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55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4)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在一千多文字当中,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忠孝友悌。】就是这一句,这一句可以说是全篇的核心,关系非常之大。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都在这一句;出家人修行、开悟、证果,作菩萨、作佛,关键也在这四个字。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我说过太多次了,圣贤人的目的、愿望,无非是希望一切众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可是一切众生族类果报不相同,这一些差别从哪里来的?是从他过去、现前的因行不相同。所以从果上我们能看到因,从因上能看到果,这个人就有智慧了。这桩事情要真正达到目的,政治做不到。释迦牟尼佛以王子的身份,政治可以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作国王,他知道政治达不到。武力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在经典看到,释迦牟尼佛年轻的时候武艺高强,他可以作将军,可以作统帅,他放弃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3)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06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3)

诸位同学,大家好!孔老夫子说他一生讲学「述而不作」,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化众生,也是说「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们所讲的这些道理,都是过去代代相传下来,没有自己的创见。今天一般世间人常讲的创造,孔老夫子没有创造,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创造。孔老夫子所说的,他说是过去黄帝、夏商周、文、武、周公承传下来,释迦牟尼佛讲是过去古佛代代相传下来,决定不是自己创造的。我们要问,这些道理到底是谁创造的?没有人创造,实在讲,是从自性里面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谁的自性?是我们自己的自性,决定不是创造的,大乘经上常讲「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的大圣跟我们所说的,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佛家讲「法尔如是」,一丝毫的创意都没有,这才是真的。说是你创造的,那是假的,你创造是你的,不是自性的。自性本具,自性是虚空法界一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2)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37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2)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这几天,我们读到《感应篇》【忠孝】这两个字,讲了不少次。《汇编》里面对于这两个字,批注、引证也用了很大的篇幅,这是有道理的。这两个字人人都会念,人人都会说,可是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认知的人并不多。如果真正明白了,他一定能够做到;他做不到,就是对这两个字不认识,或者是说认识得不够透彻,这是事实。古人所说,尤其是佛法,知难行易,行忠行孝、尽忠尽孝不难,对于「忠孝」这两个字的意义,彻底的通达明了,那就太难太难了。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如来为法界众生所说无量的经论,总归纳起来也就是这两个字。可见得这两个字的含义,真正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哪里能够说得尽!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就是为我们提示纲领而已,我们必须从这个纲领当中去体会、去认知,再认知,然后肯定就能够依教奉行。孝

02月11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1)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873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1)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人认识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一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这个人就叫做佛,他就成佛,他就证果;证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这桩事情,对凡夫来说,确实有相当的难度。难度的形成,是无量劫来的迷惑,生生世世累积的错觉,没有办法一下把它舍掉。所以佛祖虽然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听了也会点头,也觉得不错,可是在境界里面依旧转不过来,这就是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这一生成就,关键的所在。因此,在教学当中,解行决定是并重的。清凉大师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都是修学过来人的真心话,我们现在修学,问题也就是出在这个地方。许多人很用功修行,对于教理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然是迷惑颠倒,自己觉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0)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21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50)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们早晨所谈到「忠孝」两个字,这两个字怎样落实?落实的样子又怎样?在世间法里面,孔老夫子落实了,孟夫子也落实了,他们一生的心行,就是落实的样子。在佛法里面,诸佛如来落实了,诸大菩萨也落实了,声闻、缘觉也落实了,他们的形象也就是真正落实的样子。我们学佛,诸位知道佛教是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圣贤的教育。学佛的目的就是学作圣人,学作贤人,用佛法的术语来讲学作佛,学作菩萨。佛菩萨是至善之人,儒家讲「止于至善」;这四个字,诸佛如来真正做到究竟圆满,「至善」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换句话说,我们应该要做一个至善之人,我们应该要作佛,要作菩萨;作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来说是天经地义。我们现在是凡夫,迷失了自性。尤其是生在现代这个时代,苦难太多了,这些苦难对于人的折磨,固然是可畏惧的,但是也能够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9)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14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9)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汇编》说明「忠孝」这两个字的真谛,用的篇幅很大,这其中引用了一句话,「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这一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事实说明了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领导人的关系最大。如果有一个贤明的领导人,能够教导百姓,天下就大治。这个事实,我们在历史上读到过,历史上有详实的记载。古时候这一些帝王,何以能够做到?现代我们所崇尚的民主,何以不能做到?这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古时候的领导人,其它的国家地区我们不谈,单说在中国,都是接受过最良好的教育。帝王要培养他的接班人,煞费苦心去寻求国内外最好的老师,道德、学问、经验都是超越一般人。选这些人来教导接班人,来陪伴接班人,让接班人能够接受到圣贤的教育,真正懂得「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的大道理,所以一个政权的建立,能够绵

02月10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8)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35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48)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讲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太多了,佛将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行为再多也不会超越这三个范围;身的行为,就是我们举止动作,口的行为是言语,意的行为是思想见解。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是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念头是根本,思想是根本。所以从根本修,也就是说明再多的行为,行为之所以发生都是在思想,思想纯正一切都纯正,思想偏邪,那一切都不正,这是劝我们从根本修的意思。但是这个说法说得浅,真正的意思这个根本是什么,我们必须要晓得;也就是所谓「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才是真正把根本找到了。修性,性是心的根本,性是体,心是作用。大乘佛法里面常把心讲作识,识心,心识,这是一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