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者 :儒风大家1人有三种忙不能帮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乐于助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帮,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帮。 逞强的忙不能帮无论是帮谁,都要懂得量力而行。一味逞强,满口应承,到头来,不仅把别人的事办砸了,自己也会招人埋怨。做人有尺,做事有度。帮人也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到头来两头不讨好。情感问题不能帮古人说:疏不间亲。别人再怎么吵架,再怎么闹矛盾,那也是人家的事。你帮了这个,就得罪那个。人转脸和好了,你就容易落一个里外不是人。而且“清官难断家务事”。越是亲密的关系,就越难理清。我们一个外人,既没理由掺和,也没能力掺和。 金钱的忙不能忙古人说:亲兄弟,明算账。永远不要在金钱面前考验人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金钱面前把持得住,所以对财物上的往来一定要谨慎。如果一定要借钱,就要做好钱
所有的苦难背后,都是最绚烂的美景。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只有不怕痛苦,遇到艰难险阻迎难而上,能力才会愈来愈强,方能出类拔萃。反之,若害怕吃苦而贪图享乐,则难逃一生平庸。而要想战胜自己,就要学会吃苦。经历的多了,就会发现,那些吃过的苦,往往也会教会你更多的东西。01吃成长的苦《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告诉我们: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迭代的过程,一味的安于现状,注定会被淘汰。从前有两兄弟,家境贫寒,便远走他乡,拜一名厨为师,潜心学习厨艺。数年之后,二人学有所成,便拜谢了恩师,回到了老家,各开了一家饭庄。起初,两人亲自下厨,由于厨艺高超,饭庄客源络绎不绝,两兄弟的生活也逐渐好了起来。哥哥看着自己饭庄来来往往
人生的路,要靠自己一步步去走。活成什么样子,全看我们如何修炼自己的一言一行。音量、肚量、胆量、气量,体现了一个人的质量。把握好这四个“量”,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音量:说话轻声一点自古贵人语迟声低。你说话的音量,暴露了你的性格和修养。有的人嗓门天生就大,方圆两三里都能听到他的吼声,这是一种缺乏教养的表现,从里子里透露出对他人的不尊重。而有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充满力量。胡适的母亲就深谙此理。胡适小时候即便犯了大错,他的母亲也不会大声吼骂他。而是把他拉到没人的屋子里,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后来胡适感慨道,是母亲的细声慢语,让他冷静地接受批评、认真悔过。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透过说话的音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能感觉到这个人
古语说:“必有容,德乃大。”做人,要心胸开阔、包容一切,才能成就德行的广大。人活一世,并不是所有人和事都能符合我们的心意。容不下它们,处处都不顺心;容得下它们,生活才更顺遂。一个人能把“容”当作为人处世的准则,内心才会更强大,人生道路也会更加顺畅。容言寓言《鸟的评说》中有这样一段话: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幅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一个人的认知都不同。但切记,他人眼里的你,都不是真的你。何必计较?容纳他人的不平之声,容纳他人的议论之语。我们该看重的,并不是他人说了什么,而是自己做了什么。心胸宽的人,心知肚明,不争对错,因为对错上天
摆脱人间名利缰,湖山深处事韬藏。 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南宋 陈淳《游雷峰塔处晦上人求诗》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对于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可以说是我们人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富、地位和名誉,就会沉湎于享乐。当然,生活需要丰衣足食,自由活动需要相应的资金,希望立身处世也是进步的动力,这些都不应一概否定。然而,上述一切只能限于现世,再多也不能带往来世,今世的事情必须在今世清算完结。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在今世所创造的地位、名誉、财产就得统统放弃,只能带着你的“灵魂”开始新的征程。因此,如果有人问我:你为何来到
《一代宗师》中说:“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生活中,总有人将面子看得很重,宁愿人后受罪,也不愿人前丢了面子。殊不知,相比面子,里子更重要,没本事的人才会为了面子丢了里子。只有学会放下面子,充实里子,把日子过好,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体面。关注上方视频号,收看更多精彩内容太在意面子,往往不会幸福电影《天气预报员》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诚然,在现实面前,什么都不容易,太在意面子,只会给自己徒增压力。小品《有事您说话》中,郭冬临演的小职员既让人好笑又觉得心疼。郭子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为了面子,他经常跟同事自吹自擂。他谎称自己在铁路部门有关系,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火车卧铺票。恰好同事老牛有需要,就拜托他帮忙买两张票,他只能硬着头
生命的过程就像是在山路上行走,往远处看,一轮明月两岸山,有些凄清;往脚下看,路途坑洼永无常,有些忐忑。抬头和低头,远处和近处,变的总是外界的风景和环境,而不变的总是我们自己。日子怎样过,路怎样走,不由外界决定,而由我们自己选择。有些人半生漂泊,却活得潇洒自在;有些人一生顺畅,却每日忧心忡忡。不同的人生态度便会生发出不同的人生前路,是苦还是乐,终究是人难以摆脱的“宿命”。苏轼曾说:“生、死、穷、达,不易其操。”每一朵花从花开的那一刻开始,便直奔着“凋零”而去,每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直奔着终点而行。路途遥远,每一朵花都会经历风吹雨打,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富贵贫穷。有人因富贵的惴惴不安,有人因足够温饱而怡然自乐。在衣食住行的物质中,也许人与人会有所差别。可生命的本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怎么活,如何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元 薛昂夫《塞鸿秋》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开头一连提了三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纳为一个:名利等身外之物,和你的生命,你选哪个?老子这话问得很有意义,古往今来,太多的人就是因为贪求名利,最后身败名裂,丧失了生命的意义。“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偏爱就会有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就会有大的损失。这10个字并不难理解,有人认为这句话是老子批判过分的贪欲,当然没错,字面意思就是如此。但是,不尽然。那么,老子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或者说,我们还能读出什么样的深意呢?“甚爱必大费”,费了什么?
在这世上,不如意的事常有,看不惯的人常见。如果拥有好的心态,就不会被这些琐事烦扰。佛家讲:万法唯心造。人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其实都是自己的心念所感召。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人生的很多烦恼,都是源自我们的心中执念,执念什么,必然受困什么。01“我”,是一切的根源古人云:“风月无今古,情怀各相异”。古今风月都一样,只是看的人心境不同,所以产生了别样的感觉。就像我们常说的:心中有佛,则所见皆是佛。内心若是安定自在,则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悠闲自得;内心若是烦恼不堪,就算呆在风水宝地,都觉得痛苦煎熬。“我”才是一切的根源,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的生活,全是由自己创造。《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姜子牙和申公豹一起在昆仑山学艺,下山之前,师父给了他们一人一本奇书。姜子
世间事物,皆为心上浮尘,人生在世,终是一团烦恼。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的生前与身后之事,我们也不知道一个前因后果,很多人更不知道人为何而来,又向何处去。古往今来,上至王公贵族、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贩夫走卒,待到他们年迈齿落之时,白发视茫之境,没有不是因此而感叹,徒增伤悲却又无可奈何的。《庄子》中说:“知无可奈何而安之如命,唯有德者能之。”人生有很多事情,不是人力能够左右的,只有真正有德行的人,才能坦然的面对各种无常,在各种无可奈何面前,泰然处之,安之如命。人生在世,我们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左右自己的命运?命书上说:“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从宿命论的角度上来讲,人是有命运的,而且人生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命运的主宰。凡是人生选择判断,或奋斗、或堕落,皆是命运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