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我们都知道领导力就是影响力,通俗地讲就是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的能力。很多领导力大师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影响力至少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职位权力,一类是非职位权力。这两种权力的获得最大的区别,是看权力的来源。非职位权利的获得,往往是因为这个人的个人原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专业能力、品德、付出、口碑等等。但是这些权力的之间是否有着某种联系或者递进的关系呢?约翰·麦克斯韦尔在《领导力的5个层次》中帮我们整理了一下,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以此文分享给大家。他认为一个人的领导力是分层次的,自下而上大致是从职位获得的权力到关系获得的权利,再到生产力贡献获得的权力,再到培育领导者获得的权力,直至最终到口碑获得的权力。通俗的说,就是人们从臣服你到人们熟悉你,再到佩服你,再到感激你,再到传播你迷信你。(此处
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降落伞失灵而导致摔死的。巴顿很愤怒,叫下面的人叫赶紧查办此事,不能让战士没有死在战场,在跳伞时白丢了性命。但下属也很无奈,他已经找过厂家无数次了,厂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下属也将沟通的情况如实告诉了巴顿。巴顿听到下属的反馈后,愈发生气,后来让下面的人把这位厂长找来,并且让厂长背降落伞包从高空中跳下去。巴顿还告诉这位厂长,要不定期抽伞包让厂长跳,最后的结果就是,从此战士们再也没有因为降落伞失灵而发生事故。01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在事儿的背后,往往都是人的问题,人性如此,厂长自己不用跳,既没有生命危险,又不用承担惩罚,所以他不放在心上。而一旦厂长重视了,降落伞的安全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人性就是硬币的两面,人性中起码有30%是丑陋不堪的,六人之中有仁杰,七
成功的企业家很清楚自己身边有哪些拎包人,非凡之人定有非凡之处,无非就是体现在处世的态度、待人的胸襟、名利的理解、真理的追求上。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有一个英明的领导和一群智慧过人的属下陪伴,否则只能在市场经济的边缘地带徘徊,寸步难行。破灭,也只需一个自己积累出来的裂变而已。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怀特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就是把一项你很拿手的工作交给别人,再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事情搞砸,而你却还能心平气和地不发一言。作为一个企业老板,有时你就得有这样的雅量或者说有这样的"成本"预算。任正非强调:"说不出自己功劳的人才是领袖。华为没一项产品是我研发的,没一个市场是我打下的,是华为的巴顿将军、朱可夫元帅们打下来的……他们有缺点,但他们是功臣……我也有缺点,还没功劳,但我能用好他们,是因为我善于妥协,对人能包容。
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情的:如果真的爱你的伙伴,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对伙伴前途最大的伤害!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下级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就是上级对伙伴最伟大的爱!带领团队,必须牢记这些: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不逼员工,员工就平庸!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执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5.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6.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
决定团队创造力、战斗力、归属感、信任感的关键因素,是一个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经常容易被忽略的需求,那就是给予团队成员安全感,也就是打造团队的安全圈。相信无论你是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都已经意识到打造并扩大组织的安全圈,是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必修课。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高盛、泰姬玛哈皇宫饭店以及3M这三家企业的文化是怎样对员工产生深远影响的。01 高盛:「长期贪婪」到「短期逐利」高盛,它的文化有一个转型的过程。1970年高盛还是一个相信合伙人、只做对客户与公司最有利的事的「君子」组织,他们奉行“长期贪婪”的文化,总是基于长远视角,为客户做正确的事情。这为他们带来了卓越的声誉,“如果股票公开上市的承销商是高盛,就等于得到好管家的盖章批准”当时,高盛的企业文化毫无疑问被认为是华尔街的黄金标准,这在用人标
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情的:如果真的爱你的伙伴,就考核他,要求他,逼迫他成长,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养了一群小绵羊,这是对伙伴前途最大的伤害!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贪婪、无知和懒惰。让下级因为你而成长,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了完善的品行,不断的成长,就是上级对伙伴最伟大的爱!带领团队,必须牢记这些:1.管理是盯出来的,技能是练出来的,办法是想出来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不逼员工,员工就平庸!2.没做好就是没做好,没有任何借口。随便找借口,成功没入口。3.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有用心想办法。用心想办法,一定有办法,迟早而已。4.结果不好,就是不好,执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5.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6.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
作者:稻盛和夫01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为什么而工作?工作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他们认为,为了吃饭获取报酬,就是劳动的价值,就是工作首要的意义。诚然,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是工作的重要理由之一,这没有错。然而,我们拼命工作,难道仅仅为了吃饭这一个目的吗?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提升心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僧人经历长期严格的修行,也未必能够做到。但是,在工作中却隐藏着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巨大力量。工作的意义正在于此。日复一日勤奋地工作,可以起到锻炼我们的心志、提升人性的了不起的作用。我曾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听过一位修建神社的木匠师傅的话,很受感动。他说:树木里宿着生命。工作时必须倾听这生命发出的呼声——在使用千年树龄的木料时,我们工作的精湛必须经得起千
有四种思维很累,甚至有点儿反人类。不过,这四种思维对于当领导特别有效!所以,当时很累,长期看省事儿又省心。所以说:劳心者治人。孟子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动脑子的是领导,傻干的是吃瓜群众。一个动脑子的率领一众傻干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01 换位思维perspective-taking thinking人的本性是多为自己着想,不得不为别人着想。不然,人这有机体就太不容易生存了。文雅的表述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的基因》,社会达尔文主义,有道理!我不相信进化论,但是我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自私的基因。当领导的人,必须克制这种自私本能,多为他人着想。我不是要你利他,我是要你理解他人,从而让组织利益的满足带来个人利益的满足。要知道,领导者领导的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自私的。你不换位思考,怎么领导得
01 越成功的人越容易产生关于成功的幻觉在工作中,人们很容易对自己的成就,自己当前取得的地位、荣誉和财富,以及自己对组织做成的贡献,做出错误的判断。这很常见。就像之前所提到的:在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下,人们总是会歪曲事实,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看待问题。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的环境。而在看待别人的成败时,却会有相反的归因;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或者条件好;而别人的失败,都是其内在的问题。马歇尔举了很多例子,越是成功的领导者,出现“成功幻觉”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我们可能过于高估自己对某个项目所作的贡献,把那些并不属于自己的功劳,全部记在自己头上;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在同事心目中的地位作出过高的评价。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当前取得的是成功,而非失败。
了解一个企业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在这个企业里沉淀下来的人。首先是老板,企业的所有闪光点和劣根性都能在他身上找到根源。其次是老员工,他们对组织有着惯性依赖,一个优秀的企业和一个濒临末路的企业,老员工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好公司都在培养员工,让他们牛到可以离开!世 界 上 有 两 种 公 司一种希望永远没有员工离职,害怕员工锋芒毕露,更害怕他们被竞争对手挖角。另一种敢于大力培养员工,让他们牛到足以离开,当然,这类公司还有一条准则,就是“对员工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为什么好公司都敢于培养员工?优秀的公司一般都更愿意培养、提拔内部员工,而不是想要什么样的人,就直接从人才市场招什么样的人。一来,内部员工更值得信赖公司对内部员工大多知根知底,摸透了脾气秉性,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核,认可了他们的人品,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