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89页

04月15日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25次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酒·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酒·杂篇·列御寇》3.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酒·杂篇·天下》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酒·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酒·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酒·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酒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酒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

04月15日

《庄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淡然处之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31次
《庄子》名言十句,看透世事,淡然处之

来源:中华传统国学1、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原意是两条鱼在即将干涸的水中为活命,互相吐口水以保持对方湿润不被干死,故称“相濡与沫”。庄子借此感慨“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因为两条鱼仅凭着对方的口水是难以存活下去的,还不如相忘各自逃命寻找江湖让自己存活下来。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水一样清澈(纯洁)不含杂质,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之交虽然平淡,但心地亲近,小人之交虽然过于亲密、甜蜜,但是容易(因为利益)断交。4、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下辈子的事情是不能预料的,过去

04月15日

难得的开悟:庄子名言85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88次
难得的开悟:庄子名言85句!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3.“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04月15日

庄子:明白道的本质,懂得顺应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达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462次
庄子:明白道的本质,懂得顺应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达

庄子:明白道的本质,懂得顺应自然,才有“安之若命”的豁达。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状态,总有一种事与愿违的感觉。当自己努力的为了一件事情拼搏奋斗的时候,最后却总是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有的时候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但是殊不知,事物本身都存在的一个规律,正所谓说“富贵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有的时候个人主观的努力,并不能改变客观的本质,当面对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只有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状态。在《庄子》“大宗师”这一篇章之中,借由庄子对道的一个阐述,说明了大道有为无形的一个道理,阐述的是道的一个本质,说明了事物本质客观的一个存在。通过这些故事人物的对话,以及心境的描写,描述了庄子思想的内涵特征。这一篇章的思想是庄子思想的一个核心,也说明了富贵皆是命的一个本质道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04月15日

句子迷:庄子中十句最美且有哲理的句子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00次
句子迷:庄子中十句最美且有哲理的句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

04月14日

都写《圣教序》,它到底好在哪?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653次
都写《圣教序》,它到底好在哪?

王羲之不但精笔法,且于结字处理也是鲜人能及。后来也不少有用笔一流的大家,但细品其单字,尤其是在纵横取势、对比变化、奇肆古风等方面比起王羲之来,手段总归有限。王羲之写字,遵法守律而合于自然。《圣教序》则完美地收录王羲之行书精华,单字最多,变化最为丰富,历来学者,无不奉为圭皋,可谓高峰。下面,为大家分析《圣教序》究竟好在哪?一、字法无常,尽得其势在《圣教序》中,王羲之结字表现淋漓尽致。该方的方,该圆的也一定圆,长的长短的短,字形特征被强调,字体动感十分明显,字和字之间字形区别变化无常,如下图,方圆尽得其势。二、外定内变,大开大合外形既定,内部的点画就可以尽可能多的寻求分割变化,以增大同类外形字的细部区别,使通篇变化更加丰富。如下图“载”字的几个横画,“来”字的两个横画和两组左右连带点的开合对比;

04月14日

行书经典《圣教序》,为啥总是写不好?恕我直言,你方法不对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97次
行书经典《圣教序》,为啥总是写不好?恕我直言,你方法不对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写过王羲之的《圣教序》,写过的朋友肯定有感触,是不是感觉很难写出原帖的味道?注意,这是说的是写,而不是又描又画的临。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了,为什么写不好呢?其实,主要是方法不对。作为传世的行书经典,《圣教序》历来是书法爱好者重要的取法对象,可以说是学习行书道路上躲不开的一座大山。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些临摹《圣教序》的视频,发现有些朋友为了追求原帖的形似,可以说是想尽了各种招式,看他们在那里满头大汗的描画,确实非常的辛苦。不过,小编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采取那种临摹方式,最后的收获可能只是微乎其微。那么到底该怎么写呢?个人有以下三点建议供参考。一、临摹的目的是什么?临摹法帖只是为了追求形似吗?如果你还报有这种想法,还在那别扭的又描又画,那你的提升道路将会非常的坎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

04月14日

临圣教序是临原大还是放大?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40394次
临圣教序是临原大还是放大?

我是宇航,根据我的经验,临圣教序,应该用原碑大小的字帖(单字大概二三厘米),稍放大临(本人临大概五厘米左右),精熟之后向原帖大小看齐,也可以意临成十多厘米大字。这些都是可以的,而且各有优劣。下面我说说原因。圣教序,难在法度和变化,结构奇正相生,布白精妙。选帖千万不要选放大版,因为圣教序字一旦放大,就很单薄。尤其是那种黑白翻墨版的字帖,千万不要买。定价死贵,还没什么用,大多出版社是坑钱的。选帖就选原大的或者稍放大一号的帖,某宝上几块钱一本。圣教临的好不好,关键在会不会读帖,而不是在买什么样的字帖。临圣教如果临的太大,则笔法失真。如果临的太小,用笔能力还不到。小字的用笔是最精到的,古人很少写大字。但是从小都写小字。小字只要精熟,用其笔法,可写大字。但是先写大字,再写小字可就不一样了。小字因为小,

04月14日

如何临写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733次
如何临写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1. 纸的使用上选择质地细腻不粗糙又有吸水性的毛边纸或竹纸,力求接近晋人的用纸。王羲之用的毛笔是鼠毫,今天很难选到它,但我们可以用性能与它相似的狼毫或兼毫。纸和笔如果选用现代人喜欢的生宣和长峰羊毫,由于生宣的吸水性能强,长峰羊毫又难于控制,在临摹时就无法顾及其笔法,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工具的使用上了。这对初学者是极为不利的。2. 在临习时,字的大小要接近原帖的大小。明代丰坊在《童学书程》中明确告诉我们学行书是先小后大。如果我们仔细研读古人书迹就不难发现褚遂良、赵孟頫、董其昌等临摹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与原帖样大的。书法在古代主要是供文人案几上雅玩的。因此,他们写的字都比较小,丰富的笔法是通过手腕的几个微妙动作来完成,到了明清书法作品开始悬挂于厅堂,字被写大了,原来丰富的笔法变成为几个简单的明显的动作。

04月14日

如何临习王羲之《圣教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65次
如何临习王羲之《圣教序》

对于书法学习来说,临摹是一个痛苦但必不可少的过程,临摹是在为更好的创作打下基础。对《圣教序》这种笔法威严、构造完满、变化无常、刻工精良的碑帖,临习时必需心平气和,细致周到。无论从气势、章法,还是从用笔、结体,都须留意察看,细细体验。《圣教序》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字迹大小多为一寸之内,作为初学者不应该把字写得和原贴一样大,由于是唐人所集,《圣教序》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唐楷的风格,点画劲挺,笔力凝聚。既欹侧险峻,又严谨工整。欹侧中保持稳健,紧凑中不失疏朗。初学者可以像临习楷书一样一笔一划的来临习《圣教序》不必操之过急追求行书的行云流水之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工具的选择尤为重要。在选择纸张的时候,不宜选用杂质过多,颗粒过多的纸张,最好选用质地细腻,吸水量少的纸张。熟生报纸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高雄買沙發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