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东坡《望江南》云水里载酒,松篁里煎茶。云水,取其广,取其畅;松篁,则取其清,取其幽。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的古国,茶虽没酒的历史悠久,但自汉唐以后,文人们总是喜欢以“茶和酒”来知人论世,并热衷于两者并举。唐代诗人许浑《送人归吴兴》:绿水棹云月,洞庭归路长。春桥悬酒幔,夜栅集茶樯。茶楼与酒肆,似乎总是相依相伴,但茶盅与酒碗里,所累积的情趣和风韵,却是迥然不同。真嗜酒者气雄,真嗜茶者神清酒是催情剂,可以激化人的情绪。无论是上战场之前,还是决定做出了某项重大的牺牲之后,喝的都是一大碗的酒,即使是死刑犯,被砍头之前,也会赏给他一碗壮胆的酒。酒入腹中,豪气顿生。若此行一去不复返,便马革裹尸还;若凯旋,也当聚会饮酒,千斗不辞,在喜极而泣的英雄泪中,口到
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底线!一个人的成色如何,往往不是看他的境界有多高,而看他的底线有多低。境界并非人人都能有,而底线,任何人都不能缺失。无底线就无敬畏,无敬畏就无禁忌。人一旦没了底线,什么事都敢干;社会一旦没有了底线,什么事都会发生。没有了底线,商人就会弄虚作假,官员就会贪赃枉法,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没有底线的人生,就像是脱缰的野马、断线的风筝,一失足就会陷进淤泥里,风一吹便会坠落深渊。一个人的成色如何,要看他的底线在那里。人生有四条底线,一定不能突破。再穷,不能坑朋友亲人是天定的血缘,朋友则是自己选择的亲人。人生在世,有两三个朋友,才不至于孤单。在职场的勾心斗角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朋友间的信任,是一片难得的净土。可以很多人在虚荣和利益的驱使下,开始朝朋友下手。就因为朋友对
1994年,钱钟书病重住院,已经八十多岁的杨绛,独自一人悉心照料丈夫。 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与钱钟书相隔大半个北京城的院区,她就这样来回奔波,不辞辛劳。 她曾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英年早逝。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 深受失亲重创的杨绛却附他耳边轻声说:你放心,有我呐! 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作为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已经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起伏。当那些浮于人世的尘埃落定,她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闪光,在岁月的历练下烨烨生辉。杨绛曾借用英国诗人兰德的诗这样形容
王国维在《蝶恋花》中写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一闪就是一天,一晃就是一年,仓促的让人害怕。 很多时候我们还没认真活过,就要老去了。 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有首小诗中这样写道: 一天很短短的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了一年很短短的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了 一生很短短的来不及享受年华便已迟暮。 古人也有这样的感慨: 蒋捷《一剪梅》: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鲍徵君《惜花吟》: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 许多简单重叠的日子,
中国人大多爱面子。爱面子是件好事,意味着一个人有羞耻心、有上进心。 但为了面子折了里子,为了面子毁了日子,却无疑是件蠢事。 面子是别人看的,日子是自己过的,把面子放下,把日子过好,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面子是别人的,日子是自己的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面子是世间最难放下,又最徒有其表的东西。 越是在乎面子的人,越容易在人前丢面子。有些人为了做榜一大哥,给网红打赏到倾家荡产,甚至锒铛入狱,最终得到的不是面子,而是丢人现眼。而为了面子一掷千金,免不了要炫耀,这种有意无意的炫耀,只会让人更加反感,早晚会被拆穿。 所以爱面子的结果,大都是没面子。 面子是给别人看的,日子才是自己的。 古人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表面看来
胡因梦达成身心灵的个人整合活出天地人的宏观秩序生命被物化的心理缘起著名物理学家戴维·博姆和克里希那穆的一次对谈收录在《超越时空》(TheEndingofTime)的书里面,他们俩讨论了整个人类发展方向的问题。戴维·博姆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察:人类发明了工具,改善外在世界,譬如发明了钻木取火,用钻木取火改善世界,让人控制大自然。这时候人有一个想要不断变得更好的欲望,也就是说从外在一个工具的改善,跟外在掌控物质世界、掌控大自然的一个愿望,逐渐内化成为人类内心不断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这个不断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到今天已经变成我们潜意识里的一个意识活动,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思想底端重要的心态。这个心态就是我们不断想要变得更好,不断想要强化我们的掌控力量,不断让我们掌控的工具变得更精良。这时候不断变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贬谪岭南,次年北返长安,任为江宁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任上,又遭谗毁,贬为龙标县尉。安禄山乱起,王昌龄南赴江宁,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王昌龄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中描写了边塞地区明月与关隘的典型景物,表现了守边将士戍边卫国的辛苦情状,抒发了诗人对忠臣良将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朝廷用兵不当、穷兵黩武的不满情绪。其诗文如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只要。龙城:一作“卢城”。汉代右北平郡郡治所在地。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只要有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在,就绝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秦汉时的明月,依然映照着秦
1、风行草偃,其势必然。出自唐·刘禹锡《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偃,倒。风行于草上,草伏于下,这是情势之必然。此以风起草伏为喻,意在形象地说明这样一个治国安邦的道理:统治者以德治国,老百姓就会深受感化,天下就会不治而平。2、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出自唐·刘禹锡《故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执法秉持公正的原则,庄重严肃就如秋山一般肃杀。此虽是赞颂碑主之词,也是对执法官员品德的要求。3、积是为治,积非为虐。出自唐·刘禹锡《山阳城赋》。治,指天下安定。虐,灾害、祸害。坚持正确的治国方针,时间久了,天下就会安定;采取错误的治国措施,时间久了,就会给天下带来祸害。这句话说明治国安邦时正确的方针要持之以恒,错误的政策要及时改正。4、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出自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对揭发奸邪之辈的要厚赏
《敕勒歌》是一首歌唱敕勒川的赞歌,原是北方鲜卑族的民歌,后被收辑在《乐府诗集》中的《杂歌谣辞》里。据载,北齐高欢出兵攻打北周宇文泰时,曾叫大将斛律金唱过这首《敕勒歌》,用以砥砺士气。其全是如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歌中描绘了西北草原地区敕勒川的壮美景象,歌颂了游牧民族家乡的富饶美好和生活的幸福安乐,表现了草原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首歌风格明朗豪爽,气象雄伟开阔,语言质朴简练,音韵优美轻快,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成为我国古代民族诗歌中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库中的一件艺术瑰宝,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光辉地位,并且始终蜚声四播,传诵不衰。这首诗歌词描写了大草原天高远,地辽阔,草丰牛羊壮的独特景象,表现了塞外草原风光的恢宏旷远、雄浑壮阔,具有浓郁的
1、毛虫钻灶——自该喂比喻自找灾难。2、没个虱子痒找个虱子抓——自找麻烦指自己给自己招惹麻烦和是非。3、屎壳郎打灯笼——找屎(死)“屎”谐“死”。指人找死。4、陷阱里伸腿儿——自讨苦吃指自己找罪受。5、猪八戒照相——自找难看(堪)“看”谐“堪”。用时指人制造难为情,把自己的处境搞得很尴尬。6、毛驴蛋子不带笼嘴套——占了嘴的便宜也吃了嘴的亏指只图一时之快,说话不慎,因此而吃亏倒霉。7、包子塌了底儿——露馅儿指事物的真相被暴露出来了。8、狗尾巴上的露水——经不起摇摆指人说话很不实在,经不得推敲。9、临老学吹笛——太迟了指某事做的太晚,来不及了。10、落雨担伞——不顾后指做事只顾眼前利益得失而不考虑长远问题。11、爷爷坟头骂妈——找错了地方指找错了人或搞错了对象。12、正月十五贴门神——晚了半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