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了凡四训》里讲: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人的福气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积累德行、努力修来的。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好的人生,一定是向内求的。
心乱就多静坐,福薄就多行善,慧浅就多读书,不断充盈自己内在的能量,调整自己周围的磁场,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心乱多静坐
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宝藏。
《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安静,让人获得内在强大的力量。
当你不再急躁,方能整顿好生活,把每一件事做的有条不紊。
《菜根谭》中说: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安静是一种境界,它放下了纷繁尘事的纠缠,抛开了欲望执念的牵绊,只专注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丰盈。
人,身上一旦有静气,无论顺境也好,逆境也罢,都能找到自己与生活相处的最佳方式。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哭闹,不气馁,等待时机,默默地修炼自己。
遇到麻烦的时候,不纠结,不纠缠,该放弃的就放弃,安静地磨砺自己。
遇到低谷的时候,不执迷,不颓废,该弥补的就弥补,静静地提升自己。
人越安静,越有力量,越强大。
福薄多行善
《周易》中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善良,不是一种表达方式,而是切实的行动。乐于行善的人,会为自身以及家庭累积诸多福报。
管仲曾经说过:善人者,人亦善之。
一个人释放出去的善意,最终都会回归到自己身上。
善良就像一束光,当你用光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自己未来的路。
《孟子》: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意思是,追求值得追求的东西就叫作善,自己有善叫作信,善充盈全身叫作美,充盈并且能发出光辉叫作大,光辉大到能感化天下人就叫作圣。
相由心生,境由心转。
一个有所追求,不断行善的人,会自然而然的感到充实,发出光芒,这种光芒既照亮了他人,也温暖了自己。
所以,心善之人,自带光芒,这种光芒可庇佑其一生平安,无论在何处都熠熠生辉。
慧浅多读书
有人问:我以前读过很多书,后来都忘了,读了有什么意义?
有人答:你以前也吃了很多饭,后来也忘了吃了什么,又有什么意义?
意义就是那些吃过的饭,已经长成了你的骨肉。你读过的书,同样也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也许这些骨肉,对你现实中遇到的困境于事无补,但至少,可以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修养。
你的心境又会影响身边的人,影响你的孩子,生活就不会彻底沦陷在灰暗的负能量漩涡里。
明代倪元璐说:当以读书通世事。
读书是为了治好自己的愚蠢和低级,用更具层次、更有深度、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世间的事情。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是为了熏染一身的静气、雅气、才气、大气、正气、胆气、和气和运气。
日后就能少沾染一些躁气、俗气、迂气、小气、邪气、怯气、戾气和晦气。
《格言联壁》有言: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意思是说鱼儿离开水会死去,人如果离开书会变得枯燥无味。
清代大才子袁枚说: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读书读久了,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
这是一种对心灵、气象和格局的改造,而人的一切行事和成就无不以此为基础,命运由此而改变。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9236.html
本文标签:抱蒲堂 隐山茶斋 茶感悟人生的经典诗句
ID:liu_meng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