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诗词世界
作者 | 胡仕林
民间文化中,有些俗语,前半句人人皆知,后半句却鲜有耳闻。
小心驶得万年船,后半句:谨慎能捕千秋蝉。
浪子回头金不换,后半句:衣锦还乡做贤人。
一失足成千古恨,后半句:再回头是百年身。
…………
关于这句俗语,有一个民间传说。
从前,有个大户人家,生了一个女儿。
夫妻二人对她十分宠爱。
随着女儿慢慢长大,他们想为她寻个好夫婿。
一天,有个纨绔子弟前来提亲。
女儿见他不学无术,便婉拒道:“如果你能对出下联,我就嫁给你。”
说完,她便写下“饱暖思淫欲”。
公子看后傻了眼,找了一个借口溜了。
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仍未想出下联。
侍从说:“门口有一位秀才,公子不妨去问他。”
听罢,他找秀才说了此事。
秀才沉思片刻,接道:“饱暖思淫欲,饥寒起道心”。
“饥寒起盗心”纨绔公子听后,满意地离开了。
仔细看,你会发现两人的下一句有很大不同。
秀才说的是“饥寒起道心。”
越贫困,越能生出高远的志向。
而纨绔公子,听的却是“饥寒起盗心”。
寒冷饥饿时,会生偷窃之心。
虽只差一字,但意思截然不同,可见人性之复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秀才看他走远后,不断地想着刚刚那番对话。
他越想越好奇,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那位小姐的府邸前。
他忐忑地敲开门,随侍女走了进去。
没想到这位小姐对他一见钟情,又得知是他对出的下联,便决定嫁给他。
后来,秀才考中状元,他们的爱情故事被引为美谈。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但你知道吗,“饱暖生淫欲”实则出自贾仲明的《对玉梳》。
书中的男女主角,是荆楚尘、顾玉香,他们相恋二年。
但因荆楚尘没钱,鸨母让顾玉香嫁给富商柳茂英。
顾玉香不从,连夜和梅香逃出青楼。
此时,夜深人静。
她们路过榆树林,十分害怕。
不料柳茂英窜出来,威胁顾玉香说:“嫁给我,就有20车棉花;不嫁,就血溅当场。”
在这危急的时刻,荆楚臣刚好赶到,冲上去将柳茂英擒住。
荆楚臣问:“为什么他做这种事?”
顾玉香答道:“这厮只因饱暖生淫欲。”
“饱暖思淫欲”,它的意思是指某人吃饱穿暖后,便开始放纵欲望,沉迷享受,不思进取,甚至做出无耻之事来。
“饥寒起盗心”是指人在饥寒交迫时,为了生存,容易行偷窃之事。
它警醒着人们: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要坚守底线,不做违反道义的事。
东汉名臣杨震,在前往荆州时,途经昌邑。
昌邑县丞王密听说他来到这里,便带着黄金拜访他。
明月高悬,四周寂静。
杨震见好友来拜访自己,笑着将他迎了进去。
但没想到一见面,王密就给他黄金。
杨震连连拒绝。
王密说:“没关系的,这是深夜,没人知道。”
杨震神色凛然,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纵使无人监管,杨震面对巨大诱惑,也不为所动。
《大学》中说:“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即使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杨震也约束自己,坚守底线,不做贪污之事。
这就叫君子慎独。
曾国藩,被毛主席赞为“近代最佩服的人”。
很多人都会在得意时起贪心,而曾国藩是个例外。
当时,有个县令,投其所好,将王羲之的真迹送给了他。
本以为天降至宝,他会欣喜地收下。
而他却把字画送了回去,说:“世间尤物,不敢妄取。”
他担任两江总督时,掌管着清朝最富裕的几个省。
而他自己却十分清贫。
他曾说:“绝不以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
临终的时候,他规定不收赙金,办完丧事,也没有留下一文钱给儿子。
饥寒起盗心,位高起贪心。
曾国藩仕途通达,却不忘约束自己。
最终,他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成大事者,要有“不为”。
这个“不为”,是饥寒时不行偷盗之事,是无人监管时约束自己,是得意时不以权势贪污。
“饥寒起盗心”虽不如上句广为人知,但他揭示的道理却更深刻。
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切不可因一己私欲,行不义之事。
冯骥才曾说:“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想要行得稳,就要守住内心的净土,唯有这样,才会受人尊敬,才能发展得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8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