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间,各有不同

973 人参与  2020年05月03日 21:19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人在世间,各有不同。

人的思维方式,认知格局分层次的。

一个人能够到达哪个层次,有两个因素。

一是天资的区别。

不可否认,有的人天资聪慧如珠玉,有的人天资粗鄙如瓦砾。

天资聪慧的人,世间万物都能让他有感受,生活细节都能让他有领悟。

天资粗鄙的人,风吹不进,雨淋不进,纵使家庭出身很好,从小被父母悉心培养,也是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

二是后天的努力。

人最后登上了人生的哪个层次,与后天的努力学习,不断反思自己,勤奋思考息息相关。

不幸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领悟力强,越能体会到学习成长的快乐,越愿意努力。

天资粗鄙的人,领悟力费劲,却往往消极堕落,不懂精进自己。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三十岁,是个分水岭。

人在三十岁之前,都没有完全长成。

知识结构没有确立起来,三观也在摸索中。

各方面的能力,感知力都在成长中,人和人区别不大。

父母注重教育的人,在这个阶段会表现的相对好一些。

但是在三十岁之后,父母的影响力已经逐渐退场。

个人的自我学习力和成长力占了上风。

因为天资不同,个人努力不同,人和人之间开始有巨大分野。

聪明而有知识积淀的人,会转向对生活和自我的拷问,最终看清真相,超脱之后去追求真正的内心。

愚钝而看不清真相的,逐渐变成现实的傀儡,灵魂塌缩,空虚而又无心的活下去。

人在三十岁之后,人格的逐渐完善成熟,人的层次与年龄开始不成正比了。

既有年老肤浅愚蠢者,也有青年智慧通透者。

和年龄无关,和天资高下,阅历,读书,思考与否有关。

三十岁是个分水岭,人和人的层次已定。

由于内涵思想的不同,有的人的气质逐渐萎缩,眼神浑浊,尘俗满面,迅速的衰老下去。

有的人虽然皱纹爬上了眼角,却越来越有通透的气质,眼神越来越纯净透亮。

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逐渐衰败低俗,一些人却愈加清丽脱俗,浑身气质光华日盛。

差距越来越大,直到遥不可及。

01

第一层,人性低劣,所谓的“精明世故”。

他们无法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感受到精神的愉悦,所以没有爱好。

关注点和注意力在无聊之中该何处安放?

所以,他们会极其关注人。

用极大的热情去关注别人的私事,关注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关注谁比谁优秀了,谁比谁落魄了。

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些是世界的而全部。他们的意识中,很少出现更高层级的事情。

所以,人群中造谣传谣的是这些人,天天说别人闲话的是这些人。对人防备,虚情假意,自卖自夸的也是他们。

他们会认为自己“情商”非常高,并且沾沾自喜。

这样的人,一旦攀附了别人,借着别人的东风,鸡犬升天,小人得志,就会狂妄不可一世。

一个人要是心胸狭窄,骄傲自满,见解和知识永远都是狭窄的。

再加上自己除了研究别人,没有做过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腹中草莽,脑中无知。

中年之后即使锦衣华服,也是一派猥琐气质。

没人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便会变得孤独。

这样的人,一生被尘劳烦恼困扰,很少体验过精神世界的愉悦,也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甘美滋养。

人生于他们如荒漠般枯燥无味,寸草不生。

02

第二层。

关注世间的功名利禄,锦衣玉食,社会荣誉,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长久努力而获得。

他们很认同所在环境和时代的价值观,会尽自己的努力去迎合大众价值观。

再加上天资尚可,愿意付出努力,所以很容易能够取得世俗的成功。

这样的人很有事业心,也懂得自己努力。

功名利禄,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身着华衣,珍馐美味,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他们往往会努力营造人际关系,所以他们的朋友往往很多。

这样的朋友关系中,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互相帮助,共享资源,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看重是否有用。

但是,“有用”并不代表着功利和虚假,他们会真心诚意的互相帮忙,互相扶持。

时间久了,会有一些情深义重,肝胆相照的好友。

毕竟,这些良好的品质,比如认真做事的品格,有毅力,头脑清晰,有决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往往是能够赢得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欣赏的。

有能力的人各方面都不会差。

他们在意功名利禄,也在意家庭和睦。

03

第三层,有敏锐的思维,超强的敏感度。

相当一部分人天资聪颖,甚至可以说是老天赏饭吃。

因为有超强的感知能力,敏感度,他们的感官更加发达。

他们往往对声音,颜色,形状,动物,甚至落日晨辉,枯枝昏鸦,都能有强烈的感受。

不仅能够感受到细微之处的大美,还能从某个瞬间体会世间万物运行的哲理。

同样的世界在他们看来,具有更加丰富的色彩与更加深层的含义。

他们似乎活在更高“维度”中,普通的事件经过他们的观察会纤毫毕现,仿佛像素更高了。

这样的人不仅敏锐,而且记忆力好,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所体会到,接收到,分析到的信息更多。

他们往往能够将很多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构成丰富的认知,

在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库中,迅速找到关联信息,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一定的思维韵律、思维架构。

而这种对信息和只是的处理能力却大部分是天生因素,而不是后天主观就能造就的。

因为善于思考,思想深度在以常人倍速的状态成长着。

他们往往是先知,比常人更早的看到了趋势,看清楚命运的本质和时代的痛苦。

这样的人,在认知不够的人群中,往往不被理解而孤独。

但只要进入和他们同样聪慧,敏感的文明群体,他们就会如鱼得水,深受大家喜爱。

他们往往悟性高,具有才情,和艺术创作天分,感情丰富。

这些天资聪颖的人富有才情,又对人生有更加丰富,深刻的理解。

他们往往沉浸在学术,艺术等或美好绚丽,或宁静祥和的精神世界中。

由于经常沉浸在与自然对话,与思维游戏,与美相融的境界中。

世俗的口腹之欲,功名利禄与他们毫无吸引力。

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又怎么能够与精神上的醇美滋味相比呢?

无异于嚼腊罢了。

即使有能力去应付俗世间的事务,但只要不是生计所迫,他们认为更有价值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所以他们不会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俗世事务中去。

由于没有世俗的目的,他们所渴望的精神世界的美妙靠自己就能实现,所以也不会刻意去营造人际关系。

更不可能把心思可精力花在与他人勾心斗角上。

所以这类人往往性情真挚,极具智慧却又单纯。

他们对于卑劣之人往往毫不掩饰厌恶之情,对于认可的人,则往往一片赤子之心。

然而,恰恰是这样的人,他的交游最为广泛,他的真心朋友也最多。

比如人人喜欢的苏东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他在诗歌造诣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他在作词风格上,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在书法高度上,与黄庭坚,米沛,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在绘画上,与文同并称“湖州画派始祖”,

然而,他在政见上,由于考虑黎民百姓,而与王安石新政不合,被小人算计,仕途并不如意,可谓“情商不高”。

但是东坡大半生,外派城池遍及中国南北中,当地名人雅士争相拜访。

即使官位受贬,昔日好友也都是依依惜别,更有万里追逐他的脚步与他相聚。

与他在一起,无非吟诗下棋,游山玩水,并无什么目的,只是消磨时光而已,但人们如同过江之鲫,反复来往于他的门庭。

这与他才高八斗,闲适风雅不无关系。

如果你有趣,有才华,细腻真诚,

人们钦慕你,喜欢你,和你在一起会得到心境的平和,精神的滋养,情绪上的快乐。

人类的文化,都是由这些才情丰富的人创造的。

我们的历史篇章中,最璀璨的部分,无不是人类智慧和才情的作品。

没有这些高敏感的人类,当今人类的精神文明该有多么苍白!

04

第四层,即宗教徒。

而此处宗教徒,和凡夫俗子为了纪念先人,为了求免灾托难,为了排遣心中烦闷而去迷信耶稣,求神拜佛是两回事。

这一类的宗教徒,更是哲学家的升华。

分辨这两种宗教徒的依据是,

这个人是否有足够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否有个人深度思辨的思维能力。

是否有丰富的学养,是否是单纯的为了探索终极关怀和宇宙生命的根本而走到这个境界的。

如果有,就可能是今天所说的宗教徒。

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

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

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

这就是宗教徒。

离我们最近的便有一位,那就是弘一法师。

他的思想历程有据可考,他的人生境界也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他的前半生是风情才子,后半生是却是世外高僧。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

擅长书法、诗词、丹青、音律、金石,在当时是整个学术界神一般的存在。

我们熟知的漫画大家丰子恺先生,就是李叔同的得意弟子。

但是在盛名抵达巅峰之际,他却选择遁入空门,从此苦修半生,留给世人难以揣测的玄迷。

李叔同有太多的爱,他对人世有太多的眷恋,他爱妻儿、爱学生、爱艺术、爱朋友,爱人世间的每一个人。

可他又早已看破无常,他知道所深爱的都将逝去。

艺术已经不足以安放他的心灵,所以,他选择了宗教,以此来超越无常。

皈依佛门后,他放下了曾经的富贵荣华,和盛世名誉,在虎跑寺的青灯前,研习佛法,依旧在学术的道路上耕耘着。

笔耕不辍,留下著作数部。

为弘扬佛法,他置生死于不顾。1937年底,厦门轰炸不断,众人劝他避难,他却集众演讲,尽一己之力,渡劫众生。

因为放下了个人的爱恨,也就回避了无常的悲苦,了悟小爱的无常,也便成就了大爱的慈悲。

在这世事变幻中,内心才能不被煎熬,以此获得安宁。

所有的有情,有一天都会变成无情,因为来生我们都只能在虚无缥缈的银河再会。

弘一法师去世之前,写给自己弟子诗里的那句,

我们凡人也能体会些许他的心境: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春满花开,

皓月当空,

心中一片宁静安详。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1552.html

本文标签:生活  人生  感悟人生  生活感悟  活法  哲学  精神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