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精神内耗的3个底层思维

145 人参与  2024年12月19日 10:05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评论

内耗,是现代人的精神苦役。

生活里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斗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只有克服内心的障碍,你才能遇到更强大的自己,过上想要的人生。

3个底层思维,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治愈精神内耗。

停止反复懊悔

《后汉书》有言:败不可悔。

既然失败了,就不要停留在悔恨之中。

因为反反复复地懊悔,于事无补,于人无益。

还会让自己心力交瘁,坠入精神内耗的深渊。

过去不恋,未来不迎,人生要学着活在当下。

苏轼被贬黄州,有点心灰意冷。

半夜醉酒归家,他在江边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什么时候才能忘掉功名利禄,个人抱负,不再悔恨,不再懊恼,让身心重回安宁呢?

忘掉昔日的荣耀,忘掉眼前的困苦,苏轼安安心心做一个老农,春种秋收,收拾自己的“东坡”,营造自己的“雪堂”。

闲来无事,去江边饮酒,享受自然的明月清风。

这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黄州之后,苏子瞻渐渐隐入烟尘,而苏东坡慢慢走上舞台。

《增广贤文》中说: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瓦罐已经掉在地上打碎了,再看还有什么意义?

水已经泼在地上了,想再收起来是不可能的。

人这一生,难免会做错事,留下遗憾,心存悔恨。

但与其沉湎于无法改变的过去,不如坦然放下。

忘记过去的纷扰,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一个人才能摆脱精神内耗,活得自在洒脱。

马上采取行动

行动起来,是你与事情之间建立联系的最短路径。

把心动,变成行动,让大脑直接从“想要做”,变为“立马做”。

你考虑一万次,都不如去行动一次。

当你走出家门,接触人群,精神内耗才会停止,心态才能变得积极。

齐白石不喜被人打扰,曾假装生病拒绝访客。

长期闭门不出,使他陷入了精神内耗。

他决心出门游历,在1902年至1909年间“五出五归”。

历经陕西、河北、江西、广西、广东和江苏六省,跋涉过长江、黄河、珠江、洞庭湖以及华山、嵩山、庐山等名山,还到过阳朔和桂林等地。

一路上,他不仅观察名山大川,还结识了一生的挚友——樊增祥和李筠庵。

观摩了八大山人、石涛、金农、罗聘等大家的真迹,大大提升了艺术修养。

走出去以后,他的创作出不少佳作,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是滋生精神内耗的温床。

再多美好的设想,不行动就会变成妄想。

许多事不是想着想着就想成了,而是干着干着就干成了。

行动起来,去融入新的圈子、结识新的人,才能走向新的人生。

不要胡思乱想

《新唐书》有言: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执念于眼前的小事,在潜意识里把不如意的事放大了。

一个人过于敏感,为了一件小事而大发雷霆,为了一次误解而深陷悲伤,为了一个批评而自我怀疑,于己无益,于事无补。

上演太多“内心戏”,为情绪所扰,原地内耗,只会掏空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大的不幸。

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1957年被化为右派,下放劳动,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成为他的困扰。

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他插秧、种菜,放养家禽家畜,什么农活都干。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苦中作乐,常即兴赋诗,没有明式家具、宣德炉就把玩自己劳动常用的扁担,并做《扁担铭》:

与尔伍,三寒署,向阳湖,学稼圃。

不作简,不为屏,肩头日日随吾行。

破粉节,留青筠,两端颤颤如有神。

海可填,山可夷,此君劲节不可移。

莫低莫昂,莫抑莫扬,平允正直,无往不臧。

有时被派去放牛,他陶醉于大自然的湖光山色,并从中找到无穷乐趣:

日斜归牧且从容,缓步长堤任好风。

我学村童君莫笑,倒骑牛背剥莲蓬。

偶有闲暇,他就漫山遍野采灵芝,挖兰花,乐此不疲。

春搴兰草秋芝草,朝啖团鱼暮鳜鱼。

日日逍遥无一事,咸宁虽好却愁予。

1973年夏季,王世襄返京时还带回不少咸宁的花卉,堆了大半屋子。

古人说,生死之外,无大事。

人生除了生死,其它再大的事,顶多算是擦伤。

所谓人生困境,一方面当然是来自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很多都是我们自己杞人忧天。

总是把事情往坏的地方想,陷入内耗,自我共振,恐惧循环。

惶恐,让人情绪失控;焦虑,让人心态失衡;压力,让人内心沮丧。

遇到事情,最应该做的是,控制住情绪,整理好当下的生活,该吃吃该喝喝,振作精神,迈步向前。

《史记》有云:顺,不妄喜;逆,不惶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

一个人如果能避免内耗,内心足够强大,即使是在最低处的生活里,也能活出最高级的优雅。

图片 | 隐山茶斋

末俗以繁华相尚

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惜吾不及古人

吾谁与玩此芳草

抱蒲堂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haowen/10041.html

本文标签:底层思维  内耗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