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济公和尚真实存在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1030 人参与  2020年02月21日 19:22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张图片、这首歌和这句歌词,相信勾起了很多的回忆。

由游本昌老师主演的《济公》把济公演的活灵活现,锁定了济公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济公和尚,被民间渲染成降龙罗汉下凡的法力高强、锄强扶弱的神僧。他身披一件破袈裟,手持蒲扇,穿着破鞋云游四方,这也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济公形象。

但他的原型并不是虚构和杜撰的出来的,历史上确有其人。

历史上的济公,本名李修缘,法名道济,于1148年生于南宋绍兴,卒于1209年,享年61岁。从历史角度来说,“法力高强”是神话,但锄强扶弱却是事实。道济法师因才华横溢,乐善好施,锄强扶弱,被百姓尊称为济公。

道济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的驸马,李遵勖家族世代信奉佛教,他的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虔诚拜佛,老来生得济公。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了俗名叫修缘,济公从此与佛门结缘。

济公的家世还算不错,很多亲戚在朝为官,但他并未染上纨绔子弟的恶习。济公少年时深受佛道两教的熏陶。父母去世以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一代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

济公一生的事迹,被民间渲染加工的离奇古怪。实际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且颇有才华的有名僧人。其佛学造诣颇高,他的一生行径与普通僧人完全不同。

济公一生喜好云游四方,他的足迹遍及到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他的外在衣着形象与影视剧中的相差无异,即衣衫不整,寝食不定,为人治病行医,排忧解难,广济民间疾苦。因此,济公的德行广为人们所传颂。

济公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常以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不受佛教戒规约束的形象示人,使得老百姓觉得他更亲切、更具有人情味。《济公传》中的四言诗:

佛祖留下诗一首,

我人修心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

唯我修心不修口。

这首诗道出了济公悟道的本质,他认为的修行并不在于外在的修口修形,而是在于你有一颗虔诚向佛的心。有些整天吃斋念佛,嘴里喊着一心向佛,但心中却无意向佛,经常作出些不道德的事情。外在行为并不能完全判断出一个人的好坏,需要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济公用自己的行为,阐述了这一道理。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济公流传下来的一句话,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大吃大喝的理由,成为了一些人意志不坚定的借口。这显然是误解了济公活佛的本意,大家对这两句朗朗上口,是只知前两句,不知还有后两句。济公要表达的重点是后两句,即“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济公的修为的高深境界,绝非是凡夫俗子所能参悟的。传说,沈员外送给济公两只熟鸽子和一壶酒,仆人偷吃了一只小翅膀,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结果济公指了出来,仆人不认,于是济公吐出鸽子,其中一只少一个翅膀。这种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尘莫及。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也是有来历的,是说明末的破山禅师,在夔东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阳营中度日。李立阳嗜杀成性,禅师为了救一方生灵,便要他减少不必要的杀戮。李立阳故意刁难说:“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杀人。”禅师遂与李立阳订约,不惜大破酒肉之戒,使许多人活下来,一时成为美谈。

明朝还有一位和尚,也是为了救难民于山贼之手,不惜破戒。山贼说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人。于是他端起酒杯说:“我以酒代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肉说:“我以肉作菜,请!”吃后坦然自若。山贼为之一惊,只好放人。

为了救苦救难而吃肉喝酒,真正的历史中也是有记载的。但并不是普遍的行为。济公并不是说为喝酒吃肉而专门吃喝,而是在救苦救难与破戒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佛家的修行本就是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这才是修行的本质。

济公衣衫褴褛,鞋帽皆破,貌似疯颠,他先后在国清寺、灵隐寺、净慈寺均住过。济公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但这毫不影响他作为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的形象。济公撰写的《净慈寺志》、《台山梵响》等诗作,就是他修为的有力支撑。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841.html

本文标签: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  国学  佛学文化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