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家冯其庸:它是抗战时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把它视作中国最美的古典散文

133 人参与  2023年11月30日 14:12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文 | 冯其庸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十三岁,读小学五年级,很快我的家乡沦陷了,我开始失学,在农村种地。一直种了十年地,到1946年,我才离开农村。

我在十多年种地的时间里,读了不少古典小说、诗歌和散文。《浮生六记》就是我当时最喜欢读的一种书。我现在翻开这本书,还能重温当年在农村的地头田间读这本书的滋味。

我喜欢这本书,第一是因为作者沈三白写得很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而且,作者的思想是很自由的,尤其是开头第一篇就是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和自然,一点也不像封建时代的人写的,可我们不能忘记,沈三白生于曹雪芹死后一年,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距离现在已经整整二百多年了!

第二是这本书里写到的许多地方我都了解,例如《坎坷记愁》里写到的“东高山”,就离我家只有二三公里,我小时就去玩过。至于书中记到的“沧浪亭”,扬州、江阴、靖江等地,也都是离我家不太远,都是耳熟能详的地方,所以读起来特别感到亲切。前几年我去扬州,还特地到金匮山去访陈芸的墓,可惜因为日暮,到了金匮山也未能找到陈芸的墓地。

从前我看过俞平伯先生校点的《浮生六记》,记得书前还附有沈三白苏州住房的照片和沈三白的画的照片,可惜现在连照片也找不到了。

我读《浮生六记》,一直是把它作为我国古典散文中最美好的一种散文来读的,事实也确是如此。我还认为作者是深受《红楼梦》的影响的,尽管书中一句话也没有提到,但他写《浮生六记》之时,已是嘉庆十三年(1808年),这时《红楼梦》程伟元、高鹗刻本早已风行了十八年了;不仅如此,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东观阁重刊《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来看,既叫“重刊”,那末在此以前,必定还有初刊,这样看来,很可能当时连评点本《红楼梦》也已经通行了。总之,说沈三白的文笔和思想受过《红楼梦》的影响,是毫无问题的。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7772.html

本文标签:冯其庸  冯其庸简介  冯其庸作品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帮美记|中赚网|JJ租号金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