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贵教授:告诉各位,孔子的教诲永不过时

337 人参与  2022年11月08日 16:49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评论

现在讲到这里先要大家确立一个初步的结论,就是为学是有次第的,听到这一句话的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心里面想一想,你开始为学了吗?首先想什么叫为学,你才知道你开始为了吗?你把握到了为学的次第了吗?换句话说你开始进入初学入德之门了吗?假如没有,你还不知道我们的学问在哪里?学问是为了什么目的?其实,你这个人生就是没有一个方向,就不能知止,不能知止你的心就不能定,浮躁、散漫,那这个浮躁、散漫的心,这个心情你总是要过生活,你或许默默冥冥当中有一些憧憬,但是又是这么的零碎,这么样的飘忽,你会觉的你的脚步并不踏实,你是浮在虚空之中,这样一来一回,你的心灵你会自我不仅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意义,表面上嘻嘻哈哈,内心里面其实是非常的忧愁,又讲不出来叫作郁闷。(众笑,众鼓掌)

忧愁能够讲出来还好,你连你忧个什么愁都不知道,这太可笑了吧。我们都说我忧愁我当然知道啦,各位,你知道的那个忧愁小小的情绪,你只是一个小情绪,那不是你的忧愁啊,人生有可大忧大愁之处啊,你的生命要往哪里去啊?这一辈子到底要做些什么啊,才对得起自己呀,不要说对得起祖先、对得起民族呀,对得起世界呀,先说对得起自己呀。你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叫作对得起自己,代表你还没有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啊,你不是真正的存在啊,存在不是你活着,存在是你知道你活着,当然你说我知道我在呼吸啊,我在吃饭睡觉,不是那个意思,你要知道活着的意义,这叫作初学入德啦。

那么有人说初学就是入德这个方向,你才能够知道第一步怎么走,走了第一步或许你才能够知道第二步,当然最好是你当下就有一个洞见,知道我人生之路在哪里?而且一步一步地我知道它将怎么走去,就好像《大学》所说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不是人生的意义吗?然后如果这个次第不了解,其实就是还没有知止,还没有知止就是还没有定,你就不能安,所以心不安嘛,心不安你能够考虑什麽呢?你不能够为人生而考虑,你的考虑也不能够集中、累积,你东边想一想,西边想一想,到最后散乱了,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了。这不是令人郁闷吗,所以作为一个年青人,本来是不可以郁闷的,因为他前途无穷啊,他需要奋斗啊,而这个奋斗呢都是从自己心里面发出来的,叫作愤悱之情,要有愤悱之情啊。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你要有这份愤悱之情,而你愤悱之情要往哪里发出来?有些时候你真的有与生俱来的,到了十来岁二十来岁的时候,真的想要为自己为天下负责的雄心壮志,但是你发不出来,所以必定要有愤悱之情,需要来个啓发,所以孔子对于他的弟子,如果弟子没有愤悱之情的是不能教他的,所以必定要有愤悱之情,要给他啓发,不愤不能启,不悱不能发。什么叫作“愤”?这个古人注解“欲求通而不能焉”,心中想要求通,想要通出去,我的心想要通出去。什么叫作通出去?我的心在这里就是通出去。乃所谓我明明德,我要亲民,通出去。或说我自己想一个道理,我想还没有想通,我想要把它想通,让我的心灵我的所知能够畅达,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那个达,畅达。你全心想要通达而未能叫作“愤”,你累积的一个心快要爆炸了,如果你没有这种求通,求通达的这种气,你没有充满你整个生命当中,这个不能启的,这个不能开的。就好像这个高压锅,你里面的蒸汽不充满了,你开还能做什么,开了里面还是生的,所以“不愤不启”,高压锅还没有煮开,你开它没有用的,所以孔子专门等待那个高压锅先叫,启了。不悱不发,什么叫作“悱”?苦一言而不能也,你有一句话想要讲出来,你有一个道理想要表述出来,但是呢还没有成熟,还讲不出来,讲出来好像不是那个味道。

各位啊,这个代表你思索已久了,临门一脚,这个时候只欠东风了,你是用了多少功啊,所以我常说自己要把龙画好,你这条龙啊是跃跃欲试,这条龙想飞,但是飞不了,因为他没有眼睛,所以由高人来点睛,这个高人一点睛呢,画龙而点睛,它这个龙就活了,破壁而飞,这个叫作“不悱不发”。所以愤悱是自己的事,啓发是圣人的事。我们先说老师的事,有些事是老师还不能够啓发,我们现在有圣人之书,正是啓发我们,所以现在说愤悱在啓发,这也是为学次第啊。

现在我们的教育我们一般人自修,没有愤悱之情,也没有愤悱这股基本的功力,你一无所有,生命是苍白参半。请问谁来啓发,啓发是没有用的,扶不起的阿斗啊,所以先要愤悱之情才能够启发。那么,这个愤悱之情应该会有的,很容易有的,因为自然生命在某一个阶段特别有这种激情,但是你一定要走向正道,要不然就要有人引领你走向正道,其实每一个人的愤悱之情本来都是完整的,他如果不受现实环境,乃至于自己的私人欲望的怠惰、冲击、压迫,他的愤悱之情总是到这里,总是趋向光明的,要好好地把自己的心灵修炼一下,要尽量地使清明、高尚这种心思让它占主位,然后让它扩充,所以愤悱,充满自己的生命,纵使你还不能够通达,但是你的整个生命确实有那样的憧憬、向往、追求,千万要维持这个正气,你这才是立本啊,你本在这个地方,然后追求啓发,现在我们一般的教育纵使有这个正气也没有啓发,还好经典俱在,圣人犹存吶。

告诉各位,孔子还没有死啊!(众鼓掌)你打开《论语》你应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啊,一个圣人的生命还在这里,在你面前走动,还在那里言谈,你应该看到孔子带的诸弟子还在那里问学、论道,你就接受这种启发,越接受启发,你的愤悱之情越真切,所以愤悱啓发、啓发愤悱、愤悱啓发,人生是何等的充实、饱满,而且光辉!所以没有这种教育,丧失了这种教育的民族是可悲的,没有接受过这种教育这个人啦,他的前途是很黯淡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一直要介绍,因为我们就深深地信赖每一个人,他的心灵也是永远不死的,他的光明之心吶,只有隐、显,没有存亡之分,他或许是显出来,或许隐藏的比较深,被淹没的几乎看不见,光彩尽失,一片的黑洞,或许是被隐藏的很深,但是并没有存亡之分,没有说有的存在,有的灭亡了,它不可能灭亡,我们深信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只有隐、显,因此我们提倡这样的教导,这也是为学的次第啦。但是这个为学次第要讲的、做的比较真实,你不是讲两句话,你先有愤悱之情,然后再接受启发,现在是没有圣贤之人,没有圣人怎么样,有圣贤之教。这样讲当然也就可以啦,话讲到这里也就可以啦。但是呢确确实实怎么做,而且为整个国家、民族怎么做,所以我们就这一种做法啦,这种做法也算作为学次第啦。

我们也建议我们的整个国家、民族的教育要注意,要走对了路,要安排出一个为学次第,这个为学次第如果从整个客观的一个生命的发展,或者说整个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世界人类应有的发展来安排的话,那确实我们要注意什么叫作为学?什么叫作学?我们学问到底有多少?有多少之后我们才能够知道,才能够知道它有没有本末、轻重、先后,然后所有的各门各类学问有没有它的特质,它的特殊性,有各种特殊性,你不能做尽天下的学问,你到底要做哪些学问,有没有某些学问是人人必做的,有哪些学问是分科的,可以分工合作的。或说每一门学问都可以分工,这也要知道,所以学问的总体,学问有没有核心,有没有本,有没有高明必要的学问,假如有,那一种学问是不是应该放在前面,因为它本嘛,他要怎么注重,然后分科的教育我们怎么面对,是人人所有科目都要做,因为多元文化时代你要有多元文化的能力,还是每个人有自己的专长,而自己的专长是不是指专到一个地方去,像这些问题都要在一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或者说有人安排你的教育历程的时候,都先要考虑清楚,这虽然是一个空壳子,但是它是一个学问的蓝图,这个蓝图先要画出来,要不然你是建不了大楼的,所以从自己来讲,从自己本身来讲为学次第。我们放开来说,这就是教育的一种智慧吧,教育的一种安排啦。

各位,如果人类的学问分成两个大的类型,它是左右的分法比较恰当呢?还是上下的分法比较恰当?这一点如果没有先肯定,我们就没有所谓的初学入德之门,你连进入学问的门都没有,你这一辈子在做什么学问有可能自己糊涂的,只有学校的老师教你什么,教授教你什么,然后教你怎么做论文,然后你出来以后又做个教授,但是学问是什么?还是糊涂的啦,这个初学入德已经不简单了,这个蓝图是很难画的啦,尤其是作为近代的中国人啦,可能是更糊涂的啦,因为西方人啊他当然不见得很清明,他也可以自己认为不糊涂,西方人只有一种学问,他认为这种学问就是了,中国人心里面永远不死心,有不同于西方的另一种学问,但是现在我们确一面倒了,倒向西方那种学问,于是中国人心里面就有两种学问一直纠缠不清,纠缠了一百年,不得解决。请问谁能够作出学问出来,天下间作不出学问了,你再用功也作不出学问了。所以朱熹说了一句话,不带气性的人,不管你怎么煞都是凡夫,要快一点气性,他当然是讲要来一点愤悱之情啦,要不然你怎么用功呢?都是凡夫。这个愤悱之情包含最高的理想那种无穷的向往,这个是朱熹这样讲。我们现在说不明学问的总体,你怎么煞,也都是凡夫,都是糊涂虫。尤其是中国人,西方人让他糊涂没有关系,因为西方人本来就那么糊涂,(众笑)他们只有一门学问。(众鼓掌)中国人不能糊涂啊各位,不能在糊涂了,中国人本来可以不糊涂的啦,为什么我们糊涂了呢?不明学问之道啊!不明学问的次第啦!次第第一个就是把它总体建构起来,蓝图非常清晰,然后里面还有学问啊,里面还有内容要追究啊,现在我们第一步先建立,所以心里面每一个人都要想啊,现在不是读文科,读理科的问题啊,不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问题啊,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是凡夫啊,你也是在过生活啊,也是过一辈子啊,但是你的心从没有清明过,你就不知道什么叫作人生。

你的追求到底要做什么,没有为自己活过,所以也等于你没有活过,假如你活过了,到最后也与草木同朽。所以一个读书人,什么叫读书?什么叫受教育?古人最重要的第一关就是要打破你的梦觉之关啊,你在梦中呢,还是你已经觉醒,如果生命从来没有觉醒过,你一辈子在梦中,你怎么活过呢?所以先打破梦觉之关,先要有一个觉醒,什么叫作生命?现在这个时代是大时代,它是一直在呼唤着你啊,你要面对人类总体的学问,而人类总体的学问不过这两类的学问,而两类的学问都摆在你的面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为什么你不去面对,而面对的心态到底摆正了没有,它是不是有主从、本末、轻重、先后,把这个确立了,该是本的学问任何人都要做,该是末的学问每个人可以不同,枝叶花果是可以散落在不同的空间,但是它的干,它的根是同一个根干,同一个本,所以有本的学问,有末的学问啊。哪些是本的学问,如果不先建立,或者说不建立的很扎实,就是你根扎的不深,你末的学问吶,也无所依归。所以为学次第先建立这个本,中国的教育这一百年来就失了本,断了根啊,不止是断了中华民族之根,我不是这样讲的,我是断了人性之根啊,没有从总体的学问来考量我们的教育,就带着整个国民啊,哄哄哄一直往前冲啊,大家都去挤一个窄门啊,挤窄门进去四年里面要做什么,不知道。出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这是对不起国民的啦,对不起我们的祖先的啦,对比起天地的啊。 

那么,整个国家民族没有建立,我们自己倒是要建立建立的啦,一个人到了十八岁应该独立自主了,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十五岁就走他自己的路了,你为什么还说别人这个别人没有教导你。你要走自己的路,孔子当年书还很少呢,当年书都还没有经过整理呢,《诗经》三千篇吶,孔子读过了把它精简为三百篇,读这三百篇就好了,因为都是“思无邪”啊,孔子所面对的古代流传下来的这些文献是非常杂乱的,现在我们有精简的学问可以把握,你为什麽不把握?而从孔子以后中国的文化一系脉下来,虽然书籍浩如烟海,而且学问是百家争鸣,但是它总是有个主流嘛。刚才说我们这个建房子,你总是有几个骨架先建起来嘛,你这个主流都还没有把握,你把握个什么枝微末节?所以先把握主流,而主流有主流的几本书先把握好,也就是说至少作为一个中国人,先把祖先的基本的智慧先放在心里,扩而大之,现在是天下有两种学问,别人的学问你也不能够轻视,只是你分清轻重本末,不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民族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我们把民族的文化作为本,作为比较高明的那一部分,不一定要这样,现在人类不可以有这样的心理,原来就是在几十年前,一百年前,人类可以有这种心理,这种心理叫作民族主义。虽然孙中山先生说我们要讲世界主义之前要讲民族主义,这种话是对的,至少在政治上是绝对对的。在文化上也有它的正确性,但是这不是最后的,这不是第一义,这是每一个民族替他祖先负责。不过,它的最高远的目的是以人性为它的目的,为它的学问的归宗所在,尤其在现在这个世界,我们号称所谓的地球村,所谓国际化,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这种眼光,假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这种眼光,他做出来的学问质量自然就不同,他的眼界自然就不同,他心胸自然就不同,这样子中华民族才可能真的去领导世界而造福世界了!(众鼓掌)

所以我们教育先要确定这个方针啦,这就象是一个指南针一样,黄帝战蚩尤,先有一个指南针,定一个向,定盘指针,把你的生命定下来,把每一个人的生命定下来,把民族的文化生命先定下来。

刚才说假如是民族感情,我们先要把自己放在本位,为本,核心,乃至于放在核心,但是不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他的智慧都可以放在本的位置的,那是初步可以放在本位的,先学习自己的文化嘛,比较简单方便嘛,而且也是为自己祖先负责嘛,但是你眼界开阔出去,你要客观化嘛,所以先主观地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尊重它、吸收它,甚至发扬它,然后你的学问要客观化,客观化就是以人性为标准,以总体人类的学问为整个的幅度,然后你来做整体的人类的学问,这是近代中国人应该走的路,也是全世界所有教育,所有读书人应该走的路啦,没有第二条路了!(众鼓掌) 

你走别的路都耽误自己啦,耽误民族,甚至耽误整个人类,整个人类要走到哪里去?你分不清方向,可能走向毁灭啦!

那么,走儒家路的人很多,从古以来有所谓的先秦儒家,先秦儒家到了汉朝以后渐渐没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是道家的天下,隋唐时代是佛教的天下,一直要到宋明,就是从孔孟经过一千多年儒家学问的没落,它的没落不是完全没落,儒家的学问散落在民情风俗以及政治体制当中,但是对于所谓的哲理的思考这个人格的养成,并没有产生最大的作用,所以魏晋时代所出的这些名士,他都有相当的境界,隋唐所出的高僧果然都是大德,但是就没有儒家人物,再没有圣贤出世,一直要到一千多年之后,宋明儒者才开始复兴儒家。果然不是圣人,至少也是大贤之人啊,这叫作儒家的第二次兴盛,叫作第二期发展,这叫作宋明新儒学,新儒家。宋明以后这个满清时代,是儒家的没落,乃至于一切学问的没落,它只有一门学问是兴盛的——训诂、小学,因为训诂、小学不会妨碍到军事统治。那么,在清朝所有的学问都是没落的,包括儒家。刚好清朝末年,时局转变,东西文化互相接触,一般人只注重到西方的船坚炮利,欺压中国,很少有人能够注意到中西文化的互相激荡之下,居然中国人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全盘转向西方,也就是说中国国势之衰落,除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军事衰落之外,最严重的是文化的衰落,就是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民族自尊,这个丧失民族自尊,有人就说因为我们的船不够坚、炮不够利,我们被欺负,我们土地被瓜分,我们被侵略。

其实不然,最重要的这种自尊心的丧失,其实是文化自尊的丧失!所以顾亭林(顾炎武)就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什么叫作“亡国”?亡国就是政治的权利被别人夺取了,被别的民族夺取了,这叫作亡国了;什麽叫作“亡天下”?历史文化被这个民族忘记了,这叫作亡天下。亡国可以复国,亡天下就永远不可能再复兴了,不可能再复建起来了,所以现在是亡天下的时代啊,中华民族啊是不亡啊,这命如悬丝啊。中华民族是不是还能够活在世界上,不是有没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一些动物存在啊,乃是有没有这个民族的智慧存在啦。所以现在我们说要初学入德,固然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那样的紧迫,因为现实的压力越来越减少,但是内在自己的迷茫呢?依然如此的深沉,依然如此的令人感觉到揪心、纠结啊,所以现在趁着外在的压力减少,我们的负担比较少的时候,把我们的内心重新打开,这是比较容易的,这个容易啊,你要趁着这个容易其实也不是大丈夫啦。真正大大丈夫啊,是“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啊,真正的大丈夫是什么呢?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啊,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心灵都还不丧失,现在我把条件降低一点,你可以温饱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打开你的心灵吶。现在中国不是都已经温饱了吗,在这个时候是不是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我们每一个国民自己都要反省,能够回归正常,这是可以断定这个民族要走向亡天下,还是断定这个民族要复兴,一个标杆啊。

所以先问问你心的仁德啊,觉啊,要感觉啊,这是很容易的,在这个时代是很容易的,在三四十年前是不容易的啦,虽然我们说人性只有隐、显,没有存亡啊,良知一直都在啊,这个是大丈夫是在任何的境况之下“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啊,但是我们不敢对任何人这样要求啊,只能对一个人啊——顔回,他才能这样做啊,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何等的漂亮的生命!(众鼓掌)要把你的生命漂亮起来,在任何艰困的时候都一样,孑然有所成,恻然有所感。那么何况现在衣食应该稍微有所温饱,所以三餐温饱,一息尚存,你就要思考你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才叫作有感觉的人。先做第一步,先做这一步功;其次就好做了,因为你既然有愤悱,必定有啓发的机会嘛,没有人给你啓发,有书可以给你啓发嘛,所以先做这一步,先发愤悱之心,发愤悱之心也要有一些学问,这种学问就是对人类总体的学问的大略的认识,智者观其大略,你不要先求那个细节,现在我们的教育呢,专门让你求细节,你先观大略,或者你在细节当中你要求细节在日常生活中,你偶尔跳出来观其大略,观其大略,你有大略的认识,并不妨碍你的细节,乃至于刚才说了,你的细节才可以为自己定位。所以这不是互相妨碍的,细节是人人不同,多元的发展,你各有专长,但是这个大略呢,是人人要必备,而且是统一无二,不可有二,这叫一元。

所以学习你要有多元文化的心灵,一元文化的主张,你的生命的方向、主旨,你一定要拿出来,就好像我们现在讲学,有一个主旨,先秦儒家它教我们做什么?——内圣外王之道。宋明儒家教我们做什么?——内圣外王之道。现在民国初年以来,虽然我们饱受辱骂,内战不息,但是还是有一批人在维护着儒家这门的学问,这叫作当代新儒家,所以各位我们可以先相信他们,因为他们确实是从自己的生命出发,在理性之路一辈子孜孜不倦走的相当的深远的人,这些人可能不会骗我们,先这样子信赖,你不可以随便信什麽东西的,乃至于宗教你都不可以信的,但是这种儒家之学很容易让你起信的,因为他每一句话都讲这不是我的学问,这是圣人的学问,而且每一句话都讲这不是圣人的学问,这是每一个人的学问!(众鼓掌)宗教家都会告诉你,你没有什麽学问,学问在我这里,你没有什么方向,你跟着我就是方向,这是宗教家。但儒家不同,儒家说我没有什么学问,我的学问就是圣人的学问,圣人没有什麽学问,圣人就是全人类共同应该有的学问,这会骗你吗?这个骗的机会比较少了嘛,所以这是可信的啦。 

各位,你读书要读出这个味道,哪一门学问是这样说子的,这是你自己的学问,吾日三省吾身吶,是你自己啊,你不是靠别人反省,是你自己反省你自己啊,这门学问啊,有什么可欺骗的呢?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啊,为己你看他骗你吗?己欲立而立人,先说你己欲立然后去立人嘛,他会骗你吗?你不立人算了嘛,先立自己嘛,己欲达而达人,一切都是回归你自己。每一个人回归自己,其实你的内心里面你的智慧也是无穷,圣人的智慧无穷,你的智慧无穷,圣人的智慧是发展出来的无穷,完全展现出来的无穷,只不过是还没有发展出来,你也是一个无穷啊,要看的起自己啊!(众鼓掌)

本文链接:https://www.liumenghao.com/guoxue/5673.html

本文标签:王财贵  王财贵简介  王财贵经典语录  孔子的教诲永不过时  

ID:liu_menghao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0)
  • 相关文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酒店vi设计|拉卡拉pos机申请|心理咨询|南昌首大医院看男科|JJ租号金币回收|帮美记|传奇|中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