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634页

11月10日

扬之水先生谈书房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文房四宝_文房四宝是什么_书房家具_书房灯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01次
扬之水先生谈书房

   扬之水先生谈书房   原文载《中国书房》杂志所谓“书房”,藏书之所自然不在其内。书房的不同,在于它是为人设,而不是为书设,那么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在其中静心读书的所在,便是书房,却不在乎书的多少,或者也不在乎书的品类。文人的书房,其实意不在书,而更在于它的环境、气氛,或者说重在营造一种境界。这样一个绝无功利之心的小小空间,读书实在只是涤除尘虑的一种生存方式。《真赏斋图》 明 文徵明南宋杨国宝《题所居壁》云“有竹百竿,有香一炉,有书千卷,有酒一壶,如是足矣”,此则居室与书房的合一。窗外有水,有竹,斋中有几有榻,有书插架,有花插瓶,一炉沉水,一张七弦,便是理想的燕居之室,榜之曰某某斋、某某居、某某书室,皆无不可。白居易《草堂记》:三间两柱,二家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

11月10日

你若大气,必有福气!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33次
你若大气,必有福气!

大气,是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大气的人,从容大方、成熟宽厚,让人心折。01大气之人,对事超脱人生世间,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命运的拨弄。猝不及防的打击,始料未及的挫折,从天而降的好处,唾手可得的利益,随时发生。苏轼以他独特的超脱,摆脱了命运的捉弄。从一个锐利傲慢的少年,成长为一代文豪大师:被贬黄州,远离庙堂,仕途几乎断送,他救助弃婴、改变民俗。被贬惠州,偏僻荒凉,他改良农具,在乡野为百姓做些实事。被贬海南,文化沙漠,他抄书育人,为海南开一方文脉。凡是阴影,皆有阳光。拿破仑说:“每种逆境都含有等量成功的种子。”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沉溺其中只能让自己沉沦颓废,一蹶不振。所谓大气,就是处世自然和谐,不急躁、不懈怠、不沉沦,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沉住气,因

11月10日

八大山人:一颗极度孤傲心,创造了美学的永恒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书画频道_书画艺术_书画作品_书画展_书画家_文人画_书画培训_书画装裱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009次
八大山人:一颗极度孤傲心,创造了美学的永恒

八大山人:似哭似笑,非哭非笑,三百多年前一个孤苦而睿智的灵魂迷狂间为我们设下一个个迷局。支离身世,怪诞画面,禅偈般诗文,天书样题款。想要还原、怀想他的热力和辉煌时,唯一可凭靠的甚至只有一撇依稀光亮,仿佛黎明前暗黑天幕下一颗孤星,伴着沉去的落月,幽远而孤寂地燃烧,历经几世后投射到我们身上,只剩穿越时空、被稀释被剥蚀之后的微茫清光。也不要问八大山人是哪八大。八大山人只有一人,就是大名鼎鼎朱耷。朱耷(1626—约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宗室宁王朱权后代祖父、父皆能诗善画从小耳濡目染,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画八大山人——孤苦而睿智的灵魂清 八大山人 孤禽图 “遗世逃名老,残山剩水身”,曾有人用这一联十字概括八大山人的传奇一生:生于帝王宗室之家,长在皇朝陷落之后;曾是天皇贵胄之子,变

11月10日

资中筠:中文底子不打好,人的思想不会深刻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11次
资中筠:中文底子不打好,人的思想不会深刻

1947年,17岁的资中筠表演钢琴独奏现在一天到晚讲爱国主义,其实爱国也不是空的,也不是专门为某一种政治服务。你有了中文的熏陶,自然而然就对中国文化、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非常深厚的感情,觉得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的家乡、你的故土、你的这个精神故乡是不可替代的。不用人家来强制你,也不管是哪个朝代谁执政,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永久的感情。——资中筠我为什么提倡学好中文文/资中筠我之所以被邀请到这里来讲话,可能是因为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中国人应该首先学好中文》。那是2008年,为了迎奥运,媒体大肆宣传学外文。打开电视,在记者的诱导下,街头各行各业的百姓似乎都在积极学外文,连在公园晨练的老大妈也说学了外文便于出国探亲云云。与此同时,电视的字幕充满错别字,广告乱改成语成风,所谓“历史剧”中半通不通的对话,人

11月10日

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866次
罗素: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作者:罗素图片:StephanSchmitz来源:朝那书屋(zhaonashuwu2015) 本文共计1729字数,阅读约需要4-6分钟怀有各种各样愚蠢的见识乃是人类的通病。要想避免这种通病,并不需要超人的天才。下面提供的几项简单原则,虽然不能保证你不犯任何错误,却可以保证你避免一些可笑的错误。01如果一个问题但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话,那就请您亲自观察一番。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这种错误,他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办法很简单。他只消请他的夫人把嘴张开亲自数一数就行了。但他却没有这样做,原因是他自以为是。自以为知道而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这是我们人人都容易犯的一种致命错误。我自己就以为刺猬爱吃油虫,理由无非是我听人这么讲过;但是如果我真的要动手动脚写一部介绍

11月10日

你得深情又薄情,才能获得自在的幸福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11次
你得深情又薄情,才能获得自在的幸福

人间痛苦不外两种。一是认知心念和现实不符,俗称妄念。一是精神世界苍白无依,俗称空虚。人们都想天随人愿,都懊恼事与愿违。所以痛苦就来自,自己脑中幻想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差距。人为什么会有那些幻想?因为书本内容,媒体宣传,家长学校的教育中,只强调美好,不揭露真相,宣传的内容与客观事实往往两张皮。但人只有从幻想里走出来,跌落到真实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活着。跌落的早,很快清醒,跌落的晚,痛不欲生。其实客观事情的好坏之分,只是人的主观意愿,不是事实。至于喜怒哀乐,人间七情,也只是感受,没有优劣好坏。所以,人需要一次死心,把自己对世间不切实际的妄想全都抹灭。看清事实,看清客观的美好与丑陋共存;分辨人心,分辨人性中善良与邪恶交织。然后控制并引导事实。这才是认清了生活真相,却依然深爱生活的真正含义。这才是成熟

11月10日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是最大的错误认知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59次
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是最大的错误认知

人生而自由,却要画地为牢。人类祖先长期在危险丛林荒野生活,追求稳定,是留在基因里的本能。但世界的本质就是变化,是不确定。因为人追求稳定的本能,所以“不确定”让人焦虑恐慌,“变化”让人痛苦。人们喜欢稳定,不喜欢变化。有了爱情,就要发誓一辈子相知厮守,确定未来的关系。谁知人的一生都在成长变动,经历的多少人,走过多少路,发生多少事。没有一个历经沧桑的人还能是少年时候的自己。七年后的你不是当初的你,七年后的他也不是当初的他。本来是等闲变却故人心,人们却要抱怨故人心易变。面对前途,总想一眼看到结果,一步到位。大学一年级学校就引导学生做职业规划,为以后的人生确定奋斗的方向,甚至每步程序。其实十八九岁的人对自己,对世界全部茫然无知,做计划无非痴人说梦。年轻人心性未定 ,外部世界也在瞬息万变。五年以后,24

11月10日

此生不惜,何言来世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007次
此生不惜,何言来世

前言:人生,就是不断解读的过程,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缘起缘落,聚散分离,不过是寻常。生命中,总有一些不由自主的远离,在不经意间,沦为回不去的过往。匆匆老去的,从来都不是风景,而是离人。人生,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你最在乎的时候,他不在乎;总是有那么一些事,在你用心维系的时候,它不维系;总是有那么一些东西,在你最珍惜的时候,它不珍惜;亦如总是有那么一处地方,在你最留恋的时候,它不留恋。所以,当我们心间那些所有的真诚与热忱被善变与凉薄浸透之后,或许怀念,或许伤情,但你依然会选择转身离去,渐行渐远。其实人生,有很多东西都是过期不候。就像与很多人的交集,既是转身离去,便是后会无期。曾经一度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疏远的某些人,某些事。如今,却出乎意料的云淡风轻,视为风烟。也许,这便是历练,便是成长。纵是一

11月10日

两棵树,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好文推荐_好文章大全_好文章摘抄_好文章欣赏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162次
两棵树,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

11月10日

古训: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自我教育_成人教育_素质教育_家庭教育_继续教育_爱的教育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77次
古训: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

来源:诗词天地(ID: shicitiandi)早在2000年前,孔子就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中年,褪去了浮躁,越来越明白:争争吵吵,不如修身。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句俗语“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便是民间百姓对于修身的高度总结。这句俗语后面还有更经典的5个字,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知道。1四十不多欲这句俗语是想告诫我们,人过四十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否则便会伤害身体。在古代,四十岁被叫做“不惑之年”。据统计,汉代百姓平均寿命22岁,唐代27岁,清代33岁,直到民国时期也才35岁左右。即便是养尊处优的皇帝,平均寿命也不过四十岁左右。因此对于古人来说,四十岁以后,是人生倒计时的开始。而所谓“四十不多欲”,指的是人到了四十岁,就该考虑收心,淡化欲望了。金钱、权势、荣誉、美色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