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作者 | 云谷师进入中年,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阶段,我们不再年轻,却也尚未步入老年,正处在家庭、事业、社会责任的多重压力之中。如何在这段时期内找到生活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重要问题。古人有言:“人到中年,莫管二事,莫理二人。”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践行。1莫管二事1. 别人的闲事中年人往往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可能是家庭的顶梁柱,事业的中坚力量。然而,过度关注别人的闲事,不仅会耗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管闲事常常源于一种想要控制外界环境的心理,但实际上,我们只能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既会让自己陷入琐碎事务中难以脱身,也会让他人感到压迫和不快。我们应该尊重他人
作者 :儒风君黄炎培先生有家训曰:“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人生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方圆之间。外露圆、内藏方,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01待人要圆,收起棱角著名作家梁实秋口才好,非常擅长演讲、辩论。但他开口说话,从不刻意与人争锋。反而收起棱角,给在场所有人都留下颜面。在师大任教期间,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时任校长刘真没有办法,只好临时邀请前来听讲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垫场。梁实秋事先并无准备,但校长有令,他只好以遵命上台。他故作无奈,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如今主角尚未登场,我也只好奉命出来跳加官了。”一席话引起全场哄堂大笑,不仅化解了临场的尴尬,更凭借幽默与智慧,赢得了师生的
来源 | 百草园书店作者 | 简纷纷扬扬的雪花穿过苍穹,落在房顶、屋檐,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像被裹进一张大大的幔布里。纷扰了一年的思绪,终于在这个季节里沉寂下来。下雪成诗,落雪为念,每年等雪都像等待一个远方的朋友,等着他踏雪而来,一撩门帘儿,两人相识一笑,无需多言,一切都在刹那间的眼神交汇里。想念一个人,无论多么遥远,都是触手可及,无论相隔多久,都能不约而同地说出对方最在意的一个人、一件事儿。缘分就是这么奇妙的事儿,无需刻意安排,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一个人的心里。雪是冬的灵魂,没有雪的冬天是枯燥的。郑板桥在诗中说:“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一场大雪后,整个世界就像走进了禅定的世界,檐雪成冰,梅花冻凝,时间也仿佛是凝固了一般,思绪永远定格在这清寒的刹
来源 | 老子道德经作者 | 逍遥子爱情的语言千姿百态,有些人用甜言蜜语编织情感的网,而有些人则通过行动默默表达内心的深情。那些看似不在乎你的人,往往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他们对你的深厚感情。他们的爱不在于华丽的言辞,而在于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01真正的爱情,不总是华丽的表面,而是扎实而真实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总是表现得不怎么关心你,嘴上常常带有调侃或嫌弃的语气。然而,当你细细体会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却时刻都在关心着你。这样的现象,正如一颗埋藏在心底的珍珠,看似不起眼,却光彩夺目。02真正的爱往往不会被一时的甜言蜜语所包裹。它更多地体现在那些默默的行动中。一个人如果总是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无论是面对工作上的压力,还是生活中的困难,这种行动本身就是一
作者 :儒风君 · 望舒周国平先生曾经说过:“任何关系都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所有的灾难都起源于,我们想要突破这层界限。”这句话,道出了父母与儿女之间关系的真谛。当儿女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然而,聪明的父母,都懂得不帮儿女还账的忙、做选择的忙、委屈自己的忙、超能力范围的忙。01不帮还账的忙众所周知,与金钱有关的话题,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子女之间,也不例外。有人说:“父母的爱如空气,无处不在,无声无息。”但是,涉及到还账的忙,千万不要盲目去帮。社会学专家认为:盲目助人,实际上可能助长依赖心理。这种还账的忙,具有风险。一定要慎重考虑,能不插手尽量不插手。现实生活中,因为金钱导致家庭破裂、反目成仇、妻离子散的事情,屡见不鲜。明明是最亲的人,还不如陌生人。这辈子最亲最近的人,最后不幸成为仇
作者 :儒风君《情商》中说:“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你所能抵达的高度。”怎么把话说得动听,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掌握3个小妙招,更容易赢得别人的好感。 01耐心倾听,不插嘴哲人伏尔泰也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会说的前提,是先学会倾听。一个舌灿莲花的人,可能会赢得听众;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演员葛优成名早,但为人低调。一次聚餐中,导演陈凯歌畅谈国外历史。遇到这种场合,总有人不留情面的相互吹牛。潜台词是:“就你会显摆,这谁不知道啊!”这样一来,说话的人没了兴致,场面也会变得十分尴尬。葛优总是耐心地倾听,偶尔高情商地回应。葛优说:“这事儿我还真不知道,得听您跟我好好说说。”难道他真的一无所知吗?不见得吧。只是不会贸然插嘴,打断别人的说话。给对方留足面子,也体现自己的教养。与人相处时,
人人都想实现心里想的那样,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想去做什么样的事,除了人就是事,人、事,便是人生。可是我们在“想”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要大于“干”上,只要一动手去干,也不知道哪来的理由都来了,最后仅仅是过了一次次“想”瘾。为什么呢?这年头,“躺平”已经成了口头禅,太多的人甘愿让不喜欢的状态强奸自己,却不愿做出改变。我们每天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花花世界刺激着我们的眼球,有太多的东西是我们想要的,有太多的地方是我们想去的,可是现实却无法很快实现,放弃这些当然轻松了,可千万别放弃自己。人活着,就要今天比昨天好,无论是心情还是能力,只要你对这个社会有价值,对身边的人有价值,你的人生就不会差。当下,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不要被外面的人、事和物质消耗太多能量。留出时间和精力是为了自我
鲁迅先生在《华盖集》中提到:“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这让我联想到《吞噬星空》主人公:罗峰。当危难降临时,他没有选择当逃兵,而是迎难而上,敢于和比自己强很多的对手过招。用实力征服了那些威胁他、蔑视他的对手。更重要的是,每次取胜后,他首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抓紧时间去修炼,尽快提升自己的实力,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保护更多的人。罗峰的成长之路是与一个个强者为伍,向比自己强大对手过招和学习。现实中我们也应该如此,多与优秀的人交流学习,只要对方比你优秀,那就亲近对方。你身边都是老板,你也很快成为老板。你身边的人都年赚千万,你不会少到哪里去。你身边的人都开奔驰,你不是奥迪就是宝马。虽然有一段时间你会仰视他们,只要你肯干,平起平坐就是时间的事了,甚至会成为他们仰视的
部门例会十分钟后开始,小A还没做完会议所需的PPT,越急越做不出,情绪快要失控。前段时间她作为公司周年庆活动的负责人,她没提前做好统筹规划,活动中手忙脚乱总出纰漏,惹得大家很不满。但她分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有时客户多,午饭都顾不得吃,总处在焦虑之下。她说,近一两年的生活总是充斥着压力和期待,尤其是很多flag停滞之后带来的沮丧和失落。很多人都会按照成功学的步骤来工作和生活,以期待获得想要的成功。典型的成功学三步骤蓝图为:先决定自己要什么,再拟订计划,最后付诸行动,直到达成目标。这幅蓝图取决于两项因素:一是期待一个外在的最终结果,二是意志力。无论最后是否达成目标,期望本身就会造成慢性压力。医学一再证实,压力几乎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每一种问题的源头,并且从根本上使人注定失败。而仰仗意志力也
真正的当下和“时间”、“空间”无关它是生命的“本来面目”01到底什么是当下?对于头脑主义者来说,当下是指“此时”、“此地”,它是一个“点”;但对于真正活在清醒中的觉者来说,当下不是一个“点”,它是“一大片”——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概念的寂静涅槃状态。真正的当下和“时间”、“空间”无关,它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是我们妙明真心的本来样子。对于它,经典里很多语句说的都是它,比如“常住妙明”、“清净法身”、“大寂灭海”、“神通大光明藏”、“正定”、“三摩地”等。这些说法,可以理解为是对“当下”的另一些称法。“当下”不是时间之流中一个叫“现在”的地方,也不是无边的空间方位里一片叫作“此地”的地方,当下是没有边际没有概念的心地。我们常常暗示、催眠或警告般地告诉自己说:“活在当下!”但当“当下”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