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老子所说:“清静,为天下正”“不欲故静”,故道家有专门讲静功修炼的《清静经》。太极拳的源流,直追道儒两家,太极拳讲静,也是从道儒两家而来。儒家同样重视敬静二字,强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孟子同样强调“静神”“养心莫善于寡欲”。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宋明两代大儒如周敦颐,如二程(程颐、程颢),如朱熹,如王阳明,皆十分重视静功的修炼。朱熹甚至要求弟子半日打坐入静,半日读书。朱熹说:“动静。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这完全是练功的体会。朱熹解释《大学》中 定、静、安、虑四种境界时说:“定如水之初定。静则定得来久,物不能扰。处山林亦静,处尘市亦静。安则静者广,无所适而不安。静固安,动亦安,看处甚事,皆安然不扰。安然后以虑。今
修行重点是通过调心至少进入九大入静的过程。重点是把心态调整到安静、平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真静、明静、灵静的状态。一、安静干一行爱一行,不好高鹜远,不朝三暮四。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不急燥,不烦躁,那怕特别繁忙,那怕今天晚上赶飞机,也不着急,安于你已经面临的那件事情的全过程,那么在修练和生活中就容易静下来,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一种非常安稳的状态。二、平静由安静进入平静,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气和,要善于尊重所有人,在对所有人进行交往当中,不要轻易带情绪即或有情绪也要善于调节,调节到自己没有情绪,别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绪。那么,你的生活,你的修练就容易进入平静状态。修炼讲究“戒”、“定”、“慧”,要戒掉我们急燥的毛病,烦
开始之前须择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选择在子、午、卯、 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行、立、坐、卧之法则如下: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