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鬼谷子》有云:口者,心之门户也。一个人说什么样的话,就有什么样的内心。大部分情况下,从一个人的说话中,就能判断一个人的人品。人品差的人,开口闭口都是这三句话,一定不要深交。背后说人的闲话《菜根谭》有言: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那些闲得没事干,不安好心的人,才喜欢到处嚼舌头。嘴巴说的是非太多,内心也就会变得浑浊。如果有人和你说别人的闲话,那么他在别人面前,也会说你的闲话。和这种人在一起,终日被是非困扰,不得安宁。司马迁有个外甥叫杨恽,司马迁的《史记》能流传到今天,跟杨恽的整理保存有很大关系。杨恽家世显赫,父亲杨敞,做过汉宣帝的丞相,杨恽自己也被封侯,位列九卿。但杨恽有个大毛病,那就喜欢发人阴私,背后说人坏话。他曾经在背后跟太仆戴长乐一起,说汉宣帝的坏话,语近悖逆。后来两人关系生变,戴长乐就向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心,是万法之源。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眼中的世界也就改变了。如果一个人,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他总能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保持热忱。以清净心看世界黄庭坚《题意可诗后》: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若以世眼观,无真不俗。所谓境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境,就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眼和心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心若美好,眼里看到的也是美好,眼里没有是非,心里才能一片平和。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一生几遭贬谪,颠沛流离,横跨大半个中国,但是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永远是一个笑呵呵的模样。苏东坡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中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他一生本想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仕途,最终却放舟南下,回归苏州老家操持文墨。他生而不慧,最终却成为了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取得了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他言行谨慎,一生都远离是非,但却能与北京、南京、苏州的政治圈、文人圈唱和酬酢,建立良好的交情。他是个坚定的儒者,一生坚守忠孝节义,却又能与唐伯虎、祝允明狂狷风流之士保持很好的朋友关系。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他七岁丧母,一生体弱多病,却能频繁出游,最终还得享高寿。他和沈周、唐寅、仇英并称画史上的“明四子”;和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诗史上的“吴中四才子”;和祝允明、王宠并称书法史上的“吴中三子”。他不偏激,不刻薄,所有看似矛盾的事情,在他那里都得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他不急躁,不冒进,一生慢慢前行,但却活的最久,人生完
古人说:财不入脏门,福不润浊人。整洁的外表,干净的房间,会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积聚正能量的磁场。人有净气,好运自来;家有净气,福气常在。干净,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也是一个家最贵的财富。人有净气,好运自来《菜根谭》中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发肤之洁净,代表教养良好与德行端正。一个人的仪表,就是一张的隐形名片。外表干净,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自己都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保持仪容整洁,才更容易获得机会的青睐和命运的垂青。唐代名相张九龄,是个很注重仪表的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他都会盘好发髻,身披朱袍,腰束玉带。当时,百官上朝时需要自带一块笏板,用于随时记录指令。其他大臣总是随手将笏板别在腰间,犹
我有平生志,醉后为君陈。人生百年期,七十有几人? 浮荣及虚位,皆是身之宾。唯有衣与食,此事粗关身。苟免饥寒外,余物尽浮云。——唐 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易经》有言:安于节制,亨通;心甘于节制,吉祥。节制,是当你有理由发泄时,你选择了忍耐;当你有资本高调时,你选择了低调;当你有条件奢侈时,你选择了朴素。节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懂得节制,幸福才会如期而至。节制情绪《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都有情绪,做不到“中”,但可以节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和”,也就是发而中节,情绪稳定。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定的情绪是咆哮波涛,吞噬世界。情绪不稳定的人,受到一点点刺激,就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让情绪成了他的主人。冲动是魔鬼,你不控制它,它就会吞噬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是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年少时读到《红楼梦》中的几副对联,只道是老生常谈,如今读来,那些对联里的一字一句,都是人生。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贾雨村这句联语的意思是:我有才华有抱负,只要有人赏识,便能飞黄腾达。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期待遇到能帮助、提携自己的贵人,然而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人最大的靠山,是自己人这一辈子,不要指望依靠别人,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靠父母,靠朋友,靠关系,都只是暂时的,靠得了一时靠不了一世。靠来靠去,最后才发现: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陶行知《自立歌》: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 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路要自
孔子有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有的大格局的背后,其实都是一种相互成全。你为我搭台,我给你让路;你让我心里舒服,我也不会给你添堵。只有懂得为别人修桥铺路,相互扶持,才能走出一条更宽广的道路。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自己的能力不足,就不允许别人比自己有本事,还要否定别人的努力,这实际反映出一种病态心理。有些国家是这样,有些个人也是这样。挖空心思给人下绊子,不仅害了他人,也会坑了自己。看过一个钥匙和锁头的故事。钥匙觉得自己整天在外颠簸,而锁头则安安稳稳在家,心里很是气不过。这天,钥匙想到个办法,为了赶走锁头,它偷偷将自己藏起来。主人回家后,找不到钥匙,就把锁头给砸了,钥匙很开心,从藏身处跳了出来。但锁已经被主人换了新的,钥匙没了用处,也被主人随手扔掉。优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一个人有了静气,才能在波澜骤起时,淡然处之,才能在欲望升腾时,看清取舍。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把无常看得平常,把苦难当作道场,受得住煎熬,经得起摔打,任他喧嚣万千,我自岿然不动,最后终成大器。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识别人是智慧,能了解自己才算聪明。人们常犯的毛病是自大而不自知,只盯着甚至夸大别人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只关注甚至夸大个人的优点,无视个人的缺点,一切自我感觉良好。《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自然是又咸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