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文 | 梁漱溟书上有许多文字符号,它代表着人的语言、说话。人说话不是平白无故的,总是在解答什么问题,叫人明白一件事物或明白一个道理。既然书上所写亦即所说的都在解答问题,解决从不知到知的矛盾,所以第一是要带着问题学,不要泛泛地读书,要为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而读书。这样读书就读得进去,读得入,就不会书是书,你是你。就会在你的世界观起影响。我可以我一生的生活经验来说明。我只不过是一个中学生,没进大学,更没有去东西洋留学。中学里没有哲学一门课,而且当我念中学时还没有听见“哲学”一名词;哲学这名词是从外国输入的,旧书中没有。我原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也从来没有想过哲学。但后来却到大学里讲哲学了。为何能如此?就为我十几岁就对人生抱疑问,从人生的怀疑、烦闷,不知不觉有些思想见解。当我对人讲说时,人家告诉我说:“你
作者简介:梁漱溟(1893-1988),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在我思想中的根本观念是“生命”、“自然”,看宇宙是活的,一切以自然为宗。仿佛有点看重自然,不看重人为。这个路数是中国的路数。中国两个重要学派——儒家与道家,差不多都是以生命为其根本。如《四书》上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充分表现生命自然的意思。在儒家中,尤其孟子所传的一派,更是这个路数。仿佛只要他本来的,不想于此外更有什么。例如,发挥本性,尽量充实自己原有的可能性等,都是如此。我曾有一个时期致力过佛学,然后转到儒家。于初转入儒家,给我启发最大,使我得门而入的,是明儒王心斋先生;他最称颂自然,我便是由此而对儒家的意思有所理会。开始理会甚粗浅,但无粗浅则
2023年11月12日,为纪念我国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诞辰130周年,由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三讲“梁漱溟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在北京大学隆重开讲。“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第三讲“梁漱溟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参会嘉宾合影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姜国华,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善品堂国学院导师陈越光,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杨立华,以及梁漱溟先生亲属代表出席了活动。本场讲座由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善品堂国学院导师、深圳大学国学院教授景海峰主讲,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善品堂国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守常主持,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教授干春松评议。“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由中国文化书院发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