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比如我举个例子,你第一天教你孩子,《论语》第一章,你说“小朋友跟我念,子曰”,他会念“子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不亦乐乎”,这样念。念这一章,念了一遍再一遍,一遍再一遍,念三分钟,就念了七八遍了,十几遍了,他不想念了。不想念了没有关系,他在那里玩,你念他听,要不然把CD放著,他也在听。听了就有效,念了更有效,看著念,效果又加倍。但是你不要逼著他,你一定要给我坐好,你要给我读一个小时。无所谓的,随便教,因为他随便念一念就好,随便听一听就好,随便看一看,也就好了。然后第二天教他,“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三天教他,“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第四天教他,“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这一章。第五天教他,“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一天教一章,都给他念三五十遍一百遍。
198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认为右脑记忆量是左脑的100万倍。日本的春山茂雄则认为:右脑是祖先脑,储存了人类500万年在进化过程当中所积累的智慧,赋予人以直觉、灵感、顿悟、创意等,其信息量更高,为左脑的十万百万乃至千万倍以上。自古以来,人类依赖右脑、依赖祖先们积累下来的智慧作为基本要素,才生存下来。当然,这决不是说左脑不重要、逻辑思维不重要,右脑的精彩表演是基于左脑的充分动作之上的,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形象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源泉。世界上成为“天才”的,都是有意无意中开发了右脑潜能的那部分人。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就有一种很好的右脑教育方法:经典诵读。所谓经典诵读教育,就是让孩子在刚会说话时就开始读经,或者在孩子不会说话之前由家长读给孩子听或者播放诵读音频。因为根据医学科学研
1、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教育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事,要培养人才,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本来一个孩子,他就是那样的天真纯洁,他的品德,我们只要不破坏他,就很好了;本来一个孩子生下来潜能无穷,我们只要不障碍他,就不错了。2、人除了身体的长大之外,还有内在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3、一个中国人不能读文言文,就代表他不能了解自己的祖先,只好被当作一个从零开始的原始民族来看。4、我们不是跟着孔子走,而是通过孔子的教导,比较容易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是来压迫你,不是来宰制你,不是来奴役你,千万千万要认识这一点,不要错认了圣贤,耽误了自己。5、一个儿童的记忆力,是一辈子最好的时候,所谓黄金时代。从出生开始,记忆力就开始成长,这个时候如果训练他的记忆力,可以成长五倍到十倍,有的人甚至
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在家连续读经一小时,常常担心孩子太辛苦而把一小时分成几次完成。就是坚持了一小时读书,也是说说闹闹,边喝喝水,边吃吃东西。更不要说让孩子连续读三个小时的书了。如此,读经的效果虽明显,但很浅薄。故此,我分析一下连续一小时读经与连续三小时读经的不同效果给大家。所谓连续读经,就是不间断的读经。连续读经一小时可以训练一个孩子心智上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左脑的能力,比如孩子会很聪明,能说善辩,记忆力可以提高普通孩子的两到三倍。但对孩子的心性上的提升几乎没有太大帮助,比如承受力,内在的敏感,高度的记忆力(比如一目十行),对生命的感悟力也很难出来。这就需要用连续读经三小时的方式来训练。连续三小时读经真的可以在心性上提升孩子的进步吗?我分析一下连续三小时的读经的心态变化过程。一个人(不管大人孩子)
刚才说你用很多的时间去做功课,功课会进步这是加法,这个加分的比例越来越弱。而读经呢?用一段时间读经,他的成果是乘法,读经对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性情的陶冶,其效果是很快速的,读经长进之后,再回头过来做其它的学习,做学校的功课,就非常简单了。所以刚才才说用十分之一、二的时间精神,就可以把学校功课完成。那些功课也不必老师教,因为私塾是混龄教学,而老师最主要的工作是教读经,其它的功课只好让学生自己做。凡是自己做功课,每个孩子都非常高兴,因为从他自己心里明白过来,所以高兴。功课的进度怎么安排呢?没有一定进度,每个人做到他不会做的地方停下来。每一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聪明努力了,做到哪里算哪里,有的人比一般同龄的孩子超前,有的人落后,你都不要急,急也没有用,他在不能做的地方停下来,等他再长大一个月长大一年,他
问: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上很多人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如何说服大众接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王财贵教授: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家都急功近利!你要告诉他经典教育的功利最大。所以谁真的求功利,就赶快教他的孩子读经,其它的都是小功小利,一时之功一时之利,读经是大功大利,永久之功永久之利;所以读经是最大的功利,你要什么有什么,你要他功课好,读经功课好,你要他聪明,读经聪明,你要他品德好孝顺,读经品德好孝顺,所以你要什么就有什么,所谓的求男子得男子求富贵得富贵,有求必应(笑),这是最大的功利。但是一般人呢,他其实不是功利,是笨得不得了,他连什么是功利都不知道。他因小失大,一短视就失了长远的利,所以短视近利就不是真的功利。所以你要告诉他这个道理,听得懂那真的是功利之徒,知道什么是功利的人,假
网友发文:孩子——在你心中你要的是什么?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心中要的是什么?现今的社会,小小年龄的孩子就要教四书五经、音乐、书法、画画、舞蹈、美语、计算机等等,试问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在几岁开始我们的学习生涯呢?我觉得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童真。我姐的女儿,四岁会说一口流利美语及华语,因为父亲在家是说美语而妈妈说的是华语。读书是全级第一名,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然而一回到外婆家和我那三岁的孩子比较,妈妈不准玩泥沙,不准放烟火,不准赤足溜走,不准到小溪边玩找鱼,我觉得我孩子的童年才是孩子所期盼的。身为父母的我们是否开了一张很大的支票等着孩子来兑现呢?还是希望孩子学习如何去准备将来可以自己开支票呢?……生活本来就是很好的教育,童年的教育足以让我的的孩子在美好的未来有美好的回忆。……请还
家长问:读经遇到瓶颈和理念的冲突怎么办?王财贵教授:请注意!这是一个必定会发生的冲突,迟早会发生的。尤其当读经的圈子愈扩愈大时,会愈多这种论争出现。朋友们需要尽早在这方面有所警惕,有所抉择,或有所融摄安排,并有自己应对这种冲突的说法。因为,首先,读经只是少部分人在读,读的读,不读的不读,反正了不相干,此时没问题。后来,有些比较敏感的教育界人士也注意到了,他们初听之下,觉得匪夷所思,不符教育原理,于是起而攻之,此时壁垒分明,一看就知,或者有辩论,但因为各执己见,辩起来也没什么作用,只好回复各遵所闻,各行其是,要教就教,不教也罢,此时问题也不大。以上两种冲突,是读经与外部的冲突。但读经也有内部的冲突,这表面上看是比较不严重的,但深一点看,这是比较严重的。至少,如果这种冲突处理不妥,如同同室操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