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有人做《论语》的学士、硕士、博士论文,我的老师牟宗三先生就说,《论语》怎么可以用来写论文?圣人的话怎么可以去讨论?《论语》是要你去读,要你沉浸于其间的。在讲《论语》之前,我们讲讲用什么态度来读《论语》。 这几年来我在读经上首推《论语》,小朋友第一本书读《论语》,后来又说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牟宗三先生说《论语》是床头书,是随时要拿来翻的。《论语》也有这种性格,每一章不连贯从哪一章开始读都可以。有人睡不著觉读一读可能就打磕睡了,有人读读《论语》他的梦乡就更甜美。《论语》是人人必须读,随时可以读的书。 现在我还推动“全民读经《论语》一百”的活动,让全民都来读经。经是智慧的记录,想要开拓智慧就必须读经。很多人认为经典是宰治我们,控制我们,限制我们的。像这些人是不了解人生,不知道什么是智慧
王财贵,男,民国三十八年(西历一九四九年)生,台湾省台南县山上乡人。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事掌牧民先生、王恺和先生、牟宗三先生。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鹅湖月刊社主编、社长,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教授、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著有《读经二十年》(中华书局2014年版)。 一提到读《易经》我想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杭辛斋,他是清末民初的人,他在清末曾经考过秀才、举人。 杭辛斋,图片来自网络 参加革命党,曾经被抓去关了一阵子,后来到了民国,他又反对袁世凯称帝,又被抓进监牢,他一进牢房,就有一个人冷笑一声说: “你果然来了!” 杭辛斋抬头一看,是一个须发俱白的老年人,就问: “什麽意思?” 那老人说: “我三天前就知道你今天会来。”
在年轻的时候,我十五六岁的时候,心里常常会觉察,自己太差了,古人所谓道德文章,什么都没有,能力很差,也没有什么志气,也没有什么品德,甚至身体也不是很好。总之什么都不好,就自己很自卑,很责备自己。 但是我又想,不好应该怎么办呢?刚才说要学,那应该怎么学呢,可以自己觉悟,也可以效先觉之所为。所以我们有时候在学校里也读读书,尤其是国文课,最能够开发人的生命,最能够影响人的性情。国文课里有很多的课文,有一些课文的作者我们都相当敬佩他,他的文章写得好,文章的理想也很高,所谓的道德文章。我就去看他们怎么成就的,课本后面都有作者的介绍,作者的生平。我去看作者生平,看多了,得出一个结论,这些所有会写文章的人,所有有成就的人,所有有智慧的人,他们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共同特色,就是从三岁、五岁,最慢是七岁、八岁就开
本文收集王财贵教授二十余年的演讲语录精华共有169条,分类为:经典、生命、文化、理想、立志、修身养性、做人为人、本末、人性、教育、读经理念、老实大量读经、胎早教育、语文读经、音乐读经教育、美术读经、外文读经、成才这18类。01经典1、什么叫经典?只不过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慧的记录。凡是智慧的记录,用刚才的方式说,就是人心人性天心天性的记录。2、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3、为什么首先要读中国的经典?这里有两个理由:一来是因为中国的经典本来就是一种人类高度的智慧,二来是每个民族都不应“数典忘祖”,每种文化对世界都有贡献。这两个理由,到最后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