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经典书籍 - 第16页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6)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249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6)

诸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昨天讲到:【推多取少。】下面接着第三十句,也是一句话:【受辱不怨。】第三十一句:【受宠若惊。】这三句,就是佛家讲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佛告诉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以这三个根本而生起的;换句话说,能生无量无边的善法。反过来,贪瞋痴这是三毒,三毒烦恼能生无量无边的恶法。这一句话也是老生常谈,哪一个学佛的同修不知道?虽然各个都知道,哪一个人肯认真去做?不能够认真去做;换句话说,对三善根真正的意思,并没有搞清楚。三毒、三善根是我们切身的利害,这是对一切法的认知,可以说是最低的一层。高等的智慧,能够辨别宇宙人生的真妄、邪正;中等的人,能够辨别是非善恶;下等的人,懂得利害。说实在的话,我们在整个佛法,连下下根都谈不上。原因在哪里?切身的利害不知道。如何能够趋吉避凶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5)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228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二十九段,这一段也只有一句:【推多取少。】前面教我们断恶修善,断恶修善如何落实?这一句就是真实的教诲。人要不能够相让,断恶修善就决定做不到,所以要懂得让,相让是美德。在中国古书里面记载,孔融四岁就懂得谦让,这是善根非常深厚。当然后天的教育,也占了决定性的因素。人皆有善根,这是我们不能否定的,他的善根淹没而不张,过在没有机会接受圣贤的教诲。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对于教育看得非常重,不但童年教育重要,实际上他已经把它引伸到胎教。当母亲怀孕的时候,她的心情、举止,对胎儿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儒家的教育是从胎教开始。怀孕的时候,做母亲的人,思想就纯正、就清净,真正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对于子女照顾的这才是无微不至。现在人哪里懂得这个道理?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4)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24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二十八节,这一节只有一句:【遏恶扬善。】批注里面一开端讲得很好,「凡人之恶原非性成,习染既深,滔滔莫救。或明知故犯,或不知误为。究其成,造下弥天罪案;原其始,止因一念差迟」。这几句话,我们要冷静的去思惟,细心去体会。中国古时候儿童上学,大概第一部念的书就是《三字经》。《三字经》一开端,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跟这段话的意思完全相同。人为什么会造恶?人性本来是善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之善,已经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所以儒家大圣孔子说「性相近」,而荀子、孟子所讲的,那就是「习相远」。孟子主张性善,荀子说性恶,这个善恶是相对的,是习性,不是本性。孔子讲的是本性,本性一切众生都一样。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同一个心性。造善、造恶都是习性,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3)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3428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3)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感应篇》第二十七节:【不彰人短。不衒己长。】前面曾经说过,这两句话看起来是老生常谈,实际上,对我们一个人的做人、修养关系最大。人一生当中最大的过失,就是喜欢批评人,喜欢攻击别人的短处,这一桩事情是最损阴德的。造作的时候,只知道图一时的快意,没有想到后来果报的惨烈。《地藏经》里面所谓是「拔舌地狱」、「火镬地狱」,都是这种业报所现的。古时候人心淳厚,一般都有教养。现在人可怜,没有人教导,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再看到社会外面的风气;内有恶因,外有恶缘,因此造这种罪业,比比皆是,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自己如果有,一定要痛改前非,这个过失如果不能改过来,念佛也不能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记住,佛给我们介绍净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决定不容许有个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2)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35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2)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两天,美国跟澳洲有同修打电话给我,问我这个灾难来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应付?大家都知道,天文跟星象告诉我们,今年,就在这个月十八号,太阳系的星球,以地球为中心,排列成一个十字架,这在整个太阳系的磁场产生很大的变化;明年,两千年的五月,太阳系的行星会排成一条直线。这两种星象,确实给许许多多人带来了惊慌。天文学家、科学家都警告我们,这种磁场,也就是不寻常的星球的引力,对地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地球上的生物,乃至于其它星球上的生物,也都产生严重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提高警觉。科学家的说法,也只能说到此为止,因为这里面究竟所以然的道理太深奥了,没有人能够理解。说到这个地方,我们会联想到在三千年前,古印度可以说是宗教发达到相当的高峰,他们用禅定的方法,突破了时空的维次,观察到六道轮回的现象

02月13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1)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907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1)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我们念到《感应篇》第二十七节:【不彰人短。不衒己长。】这两句话,对我们为人处世是最宝贵的教训。人生活在世间,都有他本份的工作;本份的工作做好了,是本份,你应该要做好,有什么值得骄傲?所以没有理由去炫耀自己的长处。做得不好是过失。做好是本份,做得不好就是过失,就是罪业。造作罪业最容易,往往最严重的是口业,造谣生事,拨弄是非。诸位都知道,现在这个世间有大灾难。昨天美国、澳洲同修打电话来给我,问我八月十八号怎么过?你说怎么过?到哪里去避难?谚语常讲「在劫难逃」,你往哪里逃?今天最重要的、最聪明的,如何能把这个劫难化解,而不是逃避。劫难从哪里来的?从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相宗讲「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业障的根源,是自己的起心动念;化解,还是起心动念。这个化解不是一时

02月12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0)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325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70)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下去看《感应篇》第二十七节:【不彰人短。不衒己长。】这两句话看起来很平常,对于真正修行关系很大。小注一开头就说得很好,「人之有短,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这个话,是古时候的社会,现在我们很难体会了。古时候,可以说是中国从汉朝以后,一直到清朝,始终维持礼制,所谓是「以礼治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深了。在古代称名,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才能称名。普通一个人的名字,在一生当中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一个是父母,一个是老师,可以称你名字。古礼,男子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冠礼就是戴帽子。二十岁成年了,这才戴帽子,表示他成年。从这一天起,他的同辈│兄弟、朋友、同学,大家在一起为他祝贺,同时送他一个字,所以有名、有字,名不能称,称字,这个对他尊敬。所以成年之后,能称他名的,只有父

02月12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9)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57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二十六节:【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这一节讲得失。佛在经中告诉我们,得失不是真实的,可是世间人都迷在其中,因此造出许许多多的罪业。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当中,「得失」是列在第一条,可见得众生对于这个问题,迷的是多么的深、多么的严重。《感应篇》这四句讲得好,世间人对于这桩事情,他们的看法、想法不正常,见到别人有得就生嫉妒,见到别人有失就生欢喜心,这一念心就造无量罪业。「太上究人之过」,这是人的过失,这四句是究人之过。教人看别人跟自己没有两样,见到别人有得能生欢喜心,见到别人有失能生怜悯心。得失的范围非常广大,在世法里面得名闻利养、得五欲六尘,在佛法里面得禅定、得觉悟、得证果,世出世法都包括在其中。佛告诉我们,得失也是因果的关系,没有种因,是决定

02月12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8)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2162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8)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凶灾危急在今天可以说到达了极处,人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人,也不是百人、千人,今天我们看到这四句话,几乎是指地球上整个人类,遭遇到大灾难。怜悯,不是只有一个怜悯的心,那有什么用处?怜悯是要拿出行动来。这个行动是从内心里面彻底的忏悔,宗教里面所讲的「悔改」,那才是真正生起怜悯心。全世界的大灾难怎么形成的?我们在讲经之中讲过很多次。首先你要认识,我们现在居住这个地球、这个太阳系、这个银河系,是我们的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了,你要真正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你就晓得,全世界的灾难、太阳系的灾难、银河系的灾难,根源从哪里来的?我自己行的不善,因为这是我的依报,依报是随正报转。众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定要受这个灾难、

02月12日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7)

发布 : 兰清阁 | 分类 : 国学大师_国学经典_国学教育_国学经典名句 | 评论 : 0人 | 浏览 : 1404次
太上感应篇净空老法师讲解(067)

诸位同学,大家好!【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这四句讲的是行仁。接着下面:【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这是第二十四句。后面:【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都是行义。仁与义都是忠孝的落实。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孝」就是佛家讲的自性、性体,「忠」是自性的大用。佛家讲「中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做种种示现、种种教化都是行忠,「忠」是孝的落实,「仁义」是忠的落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人如果不懂这些大道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禽兽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差别的地方,人能够体会宇宙人生的大道,了解诸法实相,这才叫做人。这些大道理决定不是生而知之,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生而知之的没见过,都是学而知之的。学

兰清竹韵 ICP备案:鲁ICP备2022026612号 | 搜外友链 | 群学会 | 中共中央党校|心理咨询|真爱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