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云下清风菊带霜,青石翠竹探芬芳。两三麻雀唱秋趣,花开花落只留香。菊花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是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这也是菊花被称为傲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当代实力派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这幅菊花作品。李立新作品局部(一)这幅菊花作品,素洁高雅、气韵生动,搭配上青石、麻雀、两三枝翠竹和若干篱笆,不仅填补了画面的空白,而且将整体效果提升了一个层次。李立新作品局部(二)作者没有用过多的颜色去渲染勾勒,也没有太过刻意的雕琢描绘,却能展现出如此的情景与意境,从而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共鸣,这就是李立新先生花鸟画的魅力!李立新作品局部(三)这幅菊花图虽落款简单,文人气息却丝毫不减,反
春晖朝霭闲庭中,翠竹肤洁傲寒风。夜雨无声唤笋醒,宾雀啁啾破云空。在中国画中,竹子题材一直占有一定的位置。从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的自然属性所吸引,还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朴实无华之意、虚怀若谷之态所折服,人们对竹子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竹入画,更是文人墨客之所爱。竹,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郑板桥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籍于此,李立新先生创作的《春雨添新韵》显得更有味道,更值得耐人寻味,艺术的本质在于发现其中的美,并加以传下去,而水墨竹画正是李立新先生挥之不去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