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三观不合,不相为友《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与观点接近。真正的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说,朋友应该是同道。相反的情况,古人称之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三观不合,不相为友”。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强不来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障碍!三观不合的人,所说的话难有交集,更谈不上碰出火花,寒暄片刻尚可,相处时间稍长,便如鸡同鸭讲,彼此都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有可能互相伤害。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于是,它们把脚绑在了一起。刚开始,它们在地面上行走正常,还能吃到谷子。当它们来到池塘边时,青蛙一下就跳进了水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敬畏自然,上善若水;道法自然,谦虚礼让。《道德经》中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从不刻意施为,却能无所不为。无为是一种有为,就像放下是一种拾起,舍弃是一种收获。强加于人是愚蠢的表现,顺其自然才是智慧的选择。有所弃,必有所取;有所失,必有所得,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1放下虚荣,收获尊严《道德经》中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虚荣的人,大多虚张声势;厉害的人,往往低调谦光。做人不能太自以为是,海水之所以广博,是因为它降低了身段,放下了虚荣。每年秋天,河水浩浩荡荡,波涛汹涌,仿佛万马奔腾。河神志得意满,觉得天下的水,尽汇于己。于是,他意气风发,向东奔去,却在北海边停下了步伐。看着渺无边际,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