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孟浩博客-刘孟浩个人网站
作品图像经李立新先生授权发布李立新《春雨添新韵》八尺 2025年几竿修竹一溪云,淡墨无风自萧森。何必桃源寻隐逸,此中幽意已十分。时值乙巳春末,万木葱茏之际,画家李立新以墨遣兴,新成墨竹八帧。或八尺或四尺,皆得清雅之致。竹影婆娑间,时见灵石卧岸,时闻雀语穿林,新笋破土之势尤见生机,诚可谓"一叶一世界,一竿一乾坤"。墨竹一道,自古便是文人寄怀之物。文同以"胸有成竹"写其神,东坡以"瘦劲孤高"传其韵,板桥更以"一枝一叶总关情"道破其中三昧。今观立新先生所作,既得古法精髓,又见时代新意。其笔下墨竹,或如《春雨添新韵》之空蒙湿润,或似《风静竹平安》之疏朗清旷,乃至《节节高》中新旧相生之态,皆能于传统程式中别开生面。李立新《凭君传语报平安》四尺 2025年细究其笔墨之道,尤见匠心:写竹叶则浓淡相破,飞白
富贵花开满园香,红黄蓝绿惹蜂忙。几处停留花前醉,忘却归途在何方。牡丹,被称为“百花之王”、“人间富贵花”,中国人一向把牡丹看作是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牡丹情有独钟,如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等众多名家纷纷为牡丹留下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等流芳百世的诗句。在北方,二季度是集中赏花的好时节,气候适宜,百花争艳,吸引了众多游客的观赏。牡丹的开花时间一般在4--5月份,因其饱满的花型,华贵的气质,惹人垂爱。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沉浸在花开烂漫的花园中,感受大自然独特之美,用心观察花朵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过程,看其形、取其意、选奇景,积累了大量写生稿。最终选择牡丹这个题材进行创作,在众多作品中甄选精
几片芭蕉数枝梅,寒香阵阵绿叶陪。此生愿做幽处客,啾啾日夕忆相随。龙年伊始,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激发了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创作欲望,即兴挥毫泼墨创作了一批以梅花和芭蕉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从中精选数幅以感受其美感和意境。梅花和芭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它们分别代表着坚韧和柔情,结合在一起,可以表达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和思想内涵。梅花以其傲雪凌霜的坚韧精神著称,而芭蕉则以其柔美婉约的姿态和清幽的气息受到人们的喜爱。梅花和芭蕉的结合,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和互补,既有梅花的坚强不屈,又有芭蕉的柔情似水,这种对比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艺术效果。从构图上看,或是蕉叶垂露与繁茂的梅花、细枝交错,可谓"密不透风";或者是几枝零星的梅花点缀其中,及几片芭蕉叶支撑画面,可
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山东海纳国际·北京重锤国际2023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作品《双清图》,经过多轮激烈竞价后,最终以6万元落锤成交。海纳百宝珍拍卖图册海纳百宝珍拍卖图册(内页)成交确认书李立新作品《双清图》138*68CM 2023年李立新先生这幅《双清图》为本年新作,四尺整张,手工装裱。题识: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之。清人郑板桥诗一首。癸卯笔墨于大明湖之畔。立新又题双清二字。钤印:李氏(阳文)、立新(阴文)该作品呈现出不畏环境险恶的兰竹在峭壁上生机盎然的景象。构图奇巧,不落俗套。以兰竹打破石壁单调的平面,令画面丰富而多变。用笔率意,施墨润泽。作者巧妙地运用“红花墨叶”的艺术手法,用胭脂红写兰花,使本来一片幽静变得喧闹起来,画面不仅
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其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社会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画家们通过水墨的创作,不仅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展示了他们对笔墨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由山东文渊阁书画研究中心主办的《东篱佳色——李立新、杨文阁、孙夕朝、丁向军中国书画展》将于10月20日在中国·济南趵突泉-万竹园木瓜院拉开帷幕。主办方特别集结展出杨文阁、孙夕朝、丁向军、李立新四位当代实力派画家创作的近三十幅精品佳作,内容涵盖花鸟、山水等题材,涉及小品、斗方和中堂等多种形式,有层次地融合、运用人文艺术创新,以水墨技法为切入点,直面回应各自艺术家对本土情怀、多面文化与当代艺术创新发展变化的思考。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展。序言金秋十月,丹青增色。采菊东篱下,绘事映趵突
当代实力派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荣登国内知名杂志《老朋友》5月刊。该杂志在内页用一个版面刊登了李立新先生的简介以及三幅精美作品。李立新先生以牡丹为创作题材,分别以小品牡丹、水墨牡丹通景屏、四色牡丹四条屏为创作形式,充分展现了其近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精神风貌。一、善借牡丹抒怀,咏叹红色精神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题材是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而题材的选择却要考虑诸多因素,并非随性使然。作者之所以选择牡丹作为创作题材,必定是有思想、有情感和有价值的。今年的五月是一个不平凡的月份,我们迎来了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大部份城市的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此时,百花争艳,牡丹为冠。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含义,
2022年2月11日,正值虎年新春佳节之际,《山东工人报》“书画”版发表了花鸟画家李立新的艺术作品,同版发表的还有秦元增、任敬彬和李向东三位艺术家。该版以《李立新画作欣赏》为题,图文并茂地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生平、艺术评价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共展出精品两幅,分别为《春消息》红梅图和《鱼戏新荷动》荷花图。四尺竖式红梅图《春消息》这幅红梅作品整体气韵空灵清新,是一幅佳作。此幅以倒三角布置画面,先营造了一个整体重心向左倾倒的险境,又以右侧中部的出枝和左下竖向题款来平衡左势的重心,此为破险。在中国画构图中,先造险后破险,方为老手。这种构图充分的体现出动感和力量感,让画面不平庸。画面分为主杆、辅杆、麻雀和题款四个画面,用重墨、浓墨、湿墨、淡墨和渴笔飞白等依次挥洒区分,作者在用墨上可谓是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大类,花、鸟、虫、鱼、兽皆是其取猎范围。中国当代的花鸟画家众多,在精工涉猎各个题材后,各有自己衷情、擅长的题材,再长此以往深入、反复的创作、钻研,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每个人的经历都会对其毕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艺术家,其成长历程也必定蕴含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不会被困难束缚,他们擅于从逆境中吸取经验,他们厚积薄发拥有绵绵不绝之源动力,他们更比常人具备人格魅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在艺术和人生的成就印证了这一规律。李立新先生在拍卖会现场李立新,1966年出生于济南,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艺术,上世纪八十年代师从山东著名花鸟画家李方玉先生。从事中国花鸟画艺术探索和实践30年有余,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独创,使中国花鸟画呈现出前所未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本着“弘扬书画文化,繁荣书画事业”的创刊宗旨,2021年7月15日,《泰山晚报·望岳画刊》专版推介宣传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绘画艺术。《望岳画刊》自创刊以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作用以及全媒体矩阵优势,努力推介宣传书画名家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助推文化事业发展,深受广大书画艺术家的好评。专版以《李立新花鸟画作品赏析》为题,图文并茂的向广大群众介绍了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的生平、艺术评论以及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共展出精品五幅,分别为《梅花盛开农家乐》白梅图、《惠风拂翠竹,绶鸟任飞舞》墨竹图、《竹林细语声》墨竹图、《春消息》红梅图和《题李方膺梅花诗》白梅图。《题李方膺梅花诗》白梅图 96×178cm其中,《题李方膺梅花诗》白梅图为六尺整张竖幅,曾获《山东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
翰墨飘香歌盛世,红荷传神颂党恩。荷叶田田,红荷朵朵。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弘扬红船精神,传承国画艺术,向党送上祝福,花鸟画家李立新先生作品展于7月4日在济南大明湖秋柳草堂开幕。本次画展得到了《草堂有约,泉城分享》文化惠民活动组织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虞晓贵先生大力支持,并作为秋柳草堂第八期书画家作品展。不仅如此,秋柳草堂也于近日被山东省东西方比较文化学会授予“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挂牌,可谓是喜上加喜、纷至沓来。李立新先生为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以《盛世红荷》为题,用心构思创作了一批荷花作品,精选30余幅在秋柳草堂展出。之所以选择荷花题材,一方面荷花是济南的市花,是济南的象征,“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古老济南真实的写照。其次,源于内心对荷花的珍爱,更是读懂了荷花与